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外交論文 >

冷戰(zhàn)與自由——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華旅行限制與新聞采訪自由的碰撞

發(fā)布時間:2019-03-18 10:48
【摘要】:從20世紀(jì)50年代初開始,中美兩國處于尖銳的對抗?fàn)顟B(tài),兩國之間基本停止了各方面交流和人員往來。為打破僵局,1956年8月中國政府邀請美國主要新聞機構(gòu)派記者來華訪問,受邀機構(gòu)積極回應(yīng)。為獲得訪華的批準(zhǔn),美國新聞界代表多次向艾森豪威爾政府提出交涉與申訴;個別媒體人士甚至通過未經(jīng)許可公開赴華采訪的方式對國務(wù)院發(fā)起挑戰(zhàn)。然而,由于美國當(dāng)局設(shè)置的種種障礙,美國新聞人士的中國之行最終未能實現(xiàn)。該事件一方面體現(xiàn)了冷戰(zhàn)時期美國政府外交政策同公民旅行自由、記者采訪自由的碰撞,另一方面也對中美關(guān)系打開之前美國媒體關(guān)于中國問題的報道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50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in a sharp state of confrontation and have basically stopped exchanges and personne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order to break the deadlock, in August 1956,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vited major US news organizations to send reporters to visit China, and the invited agencies responded positively. In order to obtain permission to visit China, US media representatives have repeatedly lodged representations and complaints with the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and individual media have even challenged the State Department by making public visits to China without permiss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obstacles set by the US authorities, the trip of American journalists to China did not materialize. On the one hand, the incident reflects the collision of American government's foreign policy with citizens' freedom of travel and reporters' freedom of interview during the Cold War,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media's coverage of the Chinese issue before the opening of Sino-US relation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xué)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
【分類號】:D822.371.2

【參考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村夫;1957年臺灣反美風(fēng)暴始末[J];武漢文史資料;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學(xué)珍,張注洪;斯諾對新中國的訪問與中美關(guān)系[J];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2期

2 黃易;;克林頓與小布什政府對華安全政策:差異及原因探析[J];北方論叢;2009年01期

3 劉建飛;美國霸權(quán)失能與世界多極化趨勢初現(xiàn)[J];當(dāng)代亞太;2003年04期

4 李莉;;冷戰(zhàn)后美國國會對華安全提案的表決及其影響[J];當(dāng)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9年01期

5 李新艷;;中蘇同盟破裂原因近十年研究綜述[J];黨史文苑;2008年08期

6 李艷紅;中蘇關(guān)系與中蘇援越格局的演變(1956-1975)[J];西華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3期

7 林岡;;臺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J];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01期

8 沈志華;姚昱;;美國對中蘇結(jié)盟的反應(yīng)與亞洲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J];北大史學(xué);2012年00期

9 陳蘭薰;;項美麗筆下的宋查理形象[J];安康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04期

10 尹興;;好萊塢“冷戰(zhàn)電影”中的中國形象研究[J];蚌埠學(xué)院學(xué)報;2014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唐洲雁;;毛澤東與新中國外交方針的確立[A];毛澤東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傳利;美臺《共同防御條約》的締結(jié)、運用及終止[D];南京大學(xué);2011年

2 易剛明;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國關(guān)系[D];暨南大學(xué);2010年

3 丁超;冷戰(zhàn)時期中國與歐共體關(guān)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戚爾達(dá);保羅·尼采與杜魯門時代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制訂[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5 任方;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軍事戰(zhàn)略決策[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金龍河;兩岸關(guān)系若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7 徐紅艷;美國國會與中美關(guān)系(1949-1979)——案例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3年

8 穆占勞;美國思想庫與美中關(guān)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9 韋宗友;制衡、追隨與不介入:霸權(quán)陰影下的三種國家政策反應(yīng)[D];復(fù)旦大學(xué);2004年

10 張勇安;美國大麻政策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呂平;美國對臺政策的演變與“孫立人事件”[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邢欣欣;中美聯(lián)絡(luò)處與兩國關(guān)系正;痆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劉一舟;鄧小平對美國外交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卞金波;美國對臺軍售中的中美合作博弈[D];中國政法大學(xué);2011年

5 饒小煒;翻譯與經(jīng)典的塑造[D];四川外語學(xué)院;2011年

6 陶椺爍;保密性和有效性的權(quán)衡[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7 吳文戈;反人道罪構(gòu)成要件演變的歷史原因[D];復(fù)旦大學(xué);2010年

8 劉砦;英國對華政策中的香港因素[D];外交學(xué)院;2011年

9 劉洋;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對美經(jīng)濟(jì)合作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09年

10 李忠華;論體育外交在和諧世界構(gòu)建中的價值[D];燕山大學(xué);2010年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鵬;潘琳;;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美國的對印政策[J];暨南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8年04期

2 劉波;;淺析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冷戰(zhàn)宣傳戰(zhàn)略[J];法制與社會;2009年32期

3 吳征宇;50年代的美國與東亞——評《雙重的遏制: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東亞政策》[J];美國研究;2002年01期

4 崔丕;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聯(lián)邦德國政策新探(1953-1960)[J];歐洲研究;2005年02期

5 崔丕;;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西班牙政策探微[J];歐洲研究;2006年01期

6 袁小紅;;陷入泥潭——淺析艾森豪威爾政府的越南政策[J];湖湘論壇;2007年03期

7 梁志;;艱難的、漸進(jìn)的和不徹底的轉(zhuǎn)變——第二屆艾森豪威爾政府對韓政策探析[J];當(dāng)代韓國;2007年03期

8 褚浩;;戰(zhàn)略重心的轉(zhuǎn)移——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對外援助政策[J];理論界;2009年03期

9 孫山亦;;艾森豪威爾政府與聯(lián)邦德國海外援助體系的建立[J];德國研究;2011年01期

10 馮志偉;;論艾森豪威爾政府對南非種族政策[J];人民論壇;2011年2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許翔云;;480公法下的合作主義實踐——以艾森豪威爾政府時期為例[A];第九屆北京大學(xué)史學(xué)論壇論文集[C];2013年

2 趙學(xué)功;;核威懾、艾森豪威爾政府與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一輯)[C];2004年

3 房建國;;“薩基埃特危機”與艾森豪威爾政府對阿爾及利亞政策的轉(zhuǎn)變[A];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第五輯)[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8條

1 郭培清;艾森豪威爾政府國家安全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2 劉雄;第二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亞洲政策[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3 李廣艷;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南斯拉夫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彭鳳玲;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西歐心理戰(zhàn)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紀(jì)勝利;美國對芬蘭政策研究(1945-1960)[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李曉妮;美國對巴基斯坦政策研究(1941-1957)[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9年

7 杜娟;安全與發(fā)展的博弈[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8 劉大平;美國對印度尼西亞的外交政策(1953-1961)[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褚浩;艾森豪威爾政府對埃及政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2 李曉峰;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蘇裁軍政策探析(1953-1960)[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3 孫曉明;艾森豪威爾政府的“中國威脅論”與東南亞政策[D];暨南大學(xué);2007年

4 張艷萍;艾森豪威爾政府軍備控制政策(1953-1956)[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5 楊小林;試析艾森豪威爾政府的中東政策[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1年

6 王冰;艾森豪威爾政府對西歐一體化政策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4年

7 劉秀瑛;艾森豪威爾政府的越南政策[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亢麗芳;試析艾森豪威爾政府“戰(zhàn)爭邊緣”政策的歷史命運[D];山西大學(xué);2006年

9 袁為利;“放蔣出籠”與亞太新戰(zhàn)略[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2年

10 吳卓婭;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xué);2006年

,

本文編號:24427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4427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693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