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和平發(fā)展的世界表達
[Abstract]: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is an unprecedented road to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 in human history.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national image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clearly position itself as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dhere to the value choice of people as the center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mon feelings of the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Chinese wisdom, construct Chinese discourse, and express to the world the path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with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with the common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作者單位】: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分類號】:D8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驥;康文中;;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gòu)及對中國和平發(fā)展合作外交的影響[J];教學與研究;2008年08期
2 康文中;;論中國國家身份對中國軟實力建設的影響[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夏建平;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gòu)及其和平內(nèi)涵——關于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建構(gòu)主義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5年01期
4 蔚彬;;轉(zhuǎn)型期中國國家身份認同的困境[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7年07期
5 李慧明;;國際關系中的國家身份[J];學術(shù)論壇;2007年12期
6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構(gòu)(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8年04期
7 王立新;;在龍的映襯下:對中國的想象與美國國家身份的建構(gòu)[J];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8 郭兵云;卓旭春;;當代中國四種國家身份的關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9 李開盛;胡貴生;;民族復興背景下當代中國的國家身份選擇[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10 甘均先;;國家身份與國際安全[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江慧;;以國家身份的視角定位中國的“國家責任”[A];新中國對外關系60年 理論與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義桅;中國的四種國家身份[N];東方早報;2008年
2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嚴雙伍;中國崛起需正確審視中國責任[N];湖北日報;2014年
3 陳冰;在“美國后院”樹立中國坐標[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4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 閻孟偉;理解中國話語 構(gòu)建中國話語[N];湖北日報;2014年
5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國際輿情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吳瑛;從“中國聲音”看中國話語權(quán)提升戰(zhàn)略[N];文匯報;2012年
6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 陶德麟;對中國實踐與中國話語的幾點理解[N];湖北日報;2014年
7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 龐元正;創(chuàng)新實踐是中國實踐與中國話語的雙重聚焦[N];湖北日報;2014年
8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羅永寬;以創(chuàng)新的中國話語彰顯強大理論生命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際傳播發(fā)展新趨勢與加快構(gòu)建現(xiàn)代傳播體系研究”首席專家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胡正榮 課題組成員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李繼東;如何構(gòu)建中國話語權(quán)[N];光明日報;2014年
10 蔡鵬;用中國話語解讀中國故事[N];光明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智勇;中國國家身份與外交戰(zhàn)略的選擇(1949-2004)[D];外交學院;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舒婷;吉爾吉斯斯坦國家認同中的土耳其因素評估[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2 王瑞領;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gòu)[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郭兵云;當代中國國家身份的建構(gòu)[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尹俊杰;東亞區(qū)域合作進程中的中國國家身份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5 康文中;中國國家身份對中國和平發(fā)展外交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李慧明;國家身份理論與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建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雷文佳;中國在國際秩序演變中的國家身份定位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8 樂恒;奧巴馬政府政策與印度國家身份的矛盾[D];復旦大學;2011年
9 董鋒磊;中國國家身份建構(gòu)與東北亞地區(qū)秩序變遷[D];遼寧大學;2013年
10 王磊;中國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的身份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199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41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