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亞共同體思想的當代沿革:文獻觀點評述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thinking and restarting of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by the contemporary Japanese intellectuals. Japan's view of East Asia was abused by militarists with the supreme state in the pas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are mainly the doubts and criticisms of the East Asian people on the "Great East Asia Common Prosperity Circle" before the war. How to transcend history ideologically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challenge for contemporary East Asian theorists. Taking Japan's "East Asia" exposition as the ax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dea of East Asian Synergy in response to the outbreak of Sino-Japanese War. Following the policy of "the Great East Asian Common Prosperity Circle" proclaimed by the close Guard, to the idea of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reviving after the wa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Japanese academic circles showed a tendency of "supranational".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a single country either because of the need of realistic policy or the derivation of political thought. They often advocate multi-country and cross-domain cooperation. This paper takes Kenichiro Amano's East Asia argument as an example to transcend the plight of Japan's abnormal country.
【作者單位】: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
【分類號】:D731;D83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嚴紹■;戰(zhàn)后60年日本人的中國觀[J];日本研究;2005年03期
2 諸葛蔚東;;戰(zhàn)后日本知識共同體的流變[J];社會學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曉東;;日本保守主義政治傳統(tǒng)與天皇制關(guān)系論說[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2 焦?jié)櫭?略論東北亞的跨文化認同及其意義[J];東北亞論壇;2005年02期
3 王素怡;張曉剛;;論日本“大陸政策”與俄國“遠東政策”之異同[J];大連近代史研究;2008年00期
4 趙葆珉;;美日同盟的裂痕[J];國際觀察;2005年06期
5 劉景瑜;;樽井藤吉的中國認知[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6 鄭師渠;;現(xiàn)代中國媒體對日本論評的轉(zhuǎn)變——以《東方雜志》為中心[J];河北學刊;2010年06期
7 蔡建;;東北亞文化認同的構(gòu)建——困境與出路[J];韓國研究論叢;2011年01期
8 李群;趙炎秋;;日本國粹主義思潮與近代中國——析章太炎對日本“國粹主義”的接受現(xiàn)象[J];湖湘論壇;2010年04期
9 陳鳳川;殖民歷史的文化投影——也談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周斌;;亞細亞民族會議與中國的反對運動[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6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2 潘喜顏;清末歷史譯著研究(1901-1911)[D];復(fù)旦大學;2011年
3 樂敏;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耦合[D];復(fù)旦大學;2010年
4 王天慧;橫光利一文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鳳川;《文明論概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云翠;日本陸軍派閥與戰(zhàn)略抉擇[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承龍;偽滿洲國民族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蔣磊;在東方與西方之間:現(xiàn)代旅日作家的文化體驗[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翟意安;論中華文明圈的內(nèi)發(fā)性發(fā)展史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鄧文初;民族主義之旗[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增偉;新地區(qū)主義視角下日本“東亞共同體”構(gòu)想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周光濤;日本黑龍會在華活動及影響述略[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志江;“中日親善”想象下中國國民型塑[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益書;《中日修好條規(guī)》再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園園;論陸奧宗光的外交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新宇;何如璋的日本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任婷;日本農(nóng)業(yè)保護與東亞貿(mào)易自由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8 楊正高;日本現(xiàn)代化初期的內(nèi)在矛盾[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9 方艷華;淪陷區(qū)儒家文化的歷史命運[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占軍;原敬外交指導(dǎo)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向青;關(guān)于共產(chǎn)國際和中國革命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6期
2 黎澍;;論歷史的創(chuàng)造及其他[J];歷史研究;1984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靜波;;亞洲主義思維與現(xiàn)今的東亞共同體建設(shè)——以中日關(guān)系為中心[J];日本研究;2007年04期
2 鄭先武;;“東亞共同體”愿景的虛幻性析論[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07年04期
3 李永晶;;中日兩國的東亞認識與東亞共同體構(gòu)想[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鄭先武;;“東亞共同體”的虛幻愿景[J];東南亞之窗;2007年01期
5 西口清勝;劉曉民;;東亞共同體的構(gòu)筑與日本的戰(zhàn)略[J];南洋資料譯叢;2006年03期
6 黃梅嬰;;“東亞共同體”與“大東亞共榮圈”[J];學習月刊;2009年21期
7 金熙德;21世紀初中日關(guān)系的特征與課題[J];日本學刊;2002年04期
8 趙建民;;試論構(gòu)建“東亞共同體”的思想文化基礎(chǔ)——從歷史啟迪與未來追求的視角[J];東北亞論壇;2007年01期
9 易佑斌;;論東亞共同體理念的基本價值觀規(guī)范[J];東南亞縱橫;2005年12期
10 秦亞青;;東亞共同體建設(shè)進程和美國的作用[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建民;;試論構(gòu)建“東亞共同體”的思想文化基礎(chǔ)——從歷史啟迪與未來追求的視角[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06年
2 董永裁;;淺談“東亞共同體”的構(gòu)建及其對策[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3 劉江永;;東亞共同體與中日關(guān)系:理想、現(xiàn)實與選擇[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總第103期)[C];2011年
4 凌星光;;東亞共同體的核心應(yīng)是東盟10+3——關(guān)于新東亞模式的構(gòu)筑[A];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98期)[C];2010年
5 iJ,
本文編號:21659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6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