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后冷戰(zhàn)時代中美海權(quán)矛盾中的南海問題
[Abstract]: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s geopolitical situation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and far-reaching changes. Due to the changes of security,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China, as the largest land and sea complex country in the world, began to release its sea power potential slowly and firmly, and set the building of marine power as its strategic goal. The South China Sea, which is the largest of the four sea areas around China, is the key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rights in China. Due to the considerations of hegemony, geo-strategy and military affairs, the United States, a large power outside the region, has strengthened its restri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power in China on the issu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view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growing importance, its resources, shipping value and military value are indispensable to China's development, and China must counter th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a pow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fundamentally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hegemonic power to control and the emerging power to counter the sea power.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上海開放大學;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項目“當代國際核政治和我國國家安全研究”(11&ZD181) 解放軍國際關(guān)系學院立項課題“主要大國介入南海爭端的發(fā)展動向及對策研究”(GGLX2014060) 軍隊2110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2012BZZ004)
【分類號】:D822.371.2;D82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中民;;海權(quán)問題與中美關(guān)系述論[J];東北亞論壇;2006年05期
2 鞠海龍;;美國奧巴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當代亞太;2011年03期
3 宋海洋;;南海問題與中國海權(quán)[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4 王義桅;;美國重返亞洲的理論基礎:以全球公域論為例[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5 倪樂雄;;中國海權(quán)戰(zhàn)略的當代轉(zhuǎn)型與威懾作用[J];國際觀察;2012年04期
6 金永明;;中國應對突出海洋問題的國際法論析[J];國際展望;2013年04期
7 張學昆;;美國介入南海問題的地緣政治分析[J];國際論壇;2013年06期
8 劉建飛;;美國戰(zhàn)略重心東移背景下的南海局勢與中美關(guān)系[J];國際關(guān)系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9 成敏;;南海戰(zhàn)略潛艇“越區(qū)”部署[J];兵器知識;2011年09期
10 陸儒德;實施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若干問題[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2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震;論后冷戰(zhàn)時代的海權(quán)[D];復旦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克東;孟昭蘇;張燕歌;;我國創(chuàng)新型海洋強國的戰(zhàn)略選擇[J];北方經(jīng)濟;2009年08期
2 張維平;裴世軍;;危機與我國社會危機的特點及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3 鄭元;;政府危機管理淺談[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8期
4 周向紅;陳偉榮;李宇;;城市重大體育事件突發(fā)性公共場所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5 李俊彥;;芻議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危機管理[J];才智;2009年30期
6 晏鴻鷹;;政府應對危機的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綜述——對期刊論文的評估[J];才智;2010年11期
7 范杰遜;;公共危機基本模式探討[J];才智;2011年05期
8 宋旭光;;地方政府的危機管理:責任、信息與制度[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6年11期
9 姜繼嬌,楊乃定;基于管理熵的機構(gòu)投資者集成風險預警模式研究[J];財經(jīng)研究;2004年03期
10 趙志立;;重大突發(fā)事件報道中的新聞倫理沖突[J];當代傳播;2006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新宇;;淺談海洋意識[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2 夏遠強;王沖;;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機管理模式研究[A];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二)[C];2006年
3 高小平;侯麗巖;;危機管理方法論初探[A];全國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資料文集[C];2004年
4 裴樂;;論城市政府信用危機的應對[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裴樂;;論城市政府信用危機的應對[A];“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福東;王愛東;孫金鳳;;公共危機中政府會計信息基于“事項法”的采集與整合[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7 何培民;張寒野;徐珊楠;;我國海洋環(huán)境生態(tài)修復與海藻生物能源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A];2005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王沖;夏遠強;;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危機管理模式研究[A];現(xiàn)代工業(yè)工程與管理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肖梟;秦立鵬;;運動員丑聞事件與體育贊助管理的關(guān)系[A];中國體育產(chǎn)業(yè)與體育用品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2年
10 姜地忠;徐緯光;;當代中國的海權(quán)論——基于對《海權(quán)對歷史的影響》的解讀而展開的評論[A];2013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四屆海洋社會學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斌;基于博弈視角的中國安全生產(chǎn)管制體制運行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2 郭淳凡;不確定條件下企業(yè)景區(qū)投資決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顏新;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情境重構(gòu)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薛晨;美國海權(quán)研究:成因與變遷[D];復旦大學;2011年
5 史宏達;港區(qū)堤防布置的數(shù)值模擬與優(yōu)化[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6 孫吉亭;中國海洋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7 賀正楚;企業(yè)危機管理:組織與組織管理的視角[D];中南大學;2004年
8 高艷;海洋綜合管理的經(jīng)濟學基礎研究--兼論海洋綜合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9 鄭德雁;WTO\TBT框架下提升我國水產(chǎn)品國際競爭力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10 李剛;論海洋污染責任認定及賠償[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健;應急管理中的多主體協(xié)調(diào)決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畢曉琳;海洋知識溢出及其對沿海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效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高昆;對我國周邊國家海洋執(zhí)法實踐的研究及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盧紅志;基于復雜系統(tǒng)的海洋知識創(chuàng)新網(wǎng)絡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楊波;青島市海洋開發(fā)和海域管理綜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吳昊;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應急管理問題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范若云;高校突發(fā)事件的危機管理[D];南昌大學;2010年
8 魏詩林;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葉光營;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危機管理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黃鋒;高校校園網(wǎng)信息安全突發(fā)事件危機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車轔;;印度洋的戰(zhàn)略地位及與中國國家安全的關(guān)系[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馮云飛;;關(guān)于中國南海開發(fā)戰(zhàn)略思想的探究——從“主權(quán)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談起[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年12期
3 肖峰;;信息技術(shù)決定論:從“信息社會”到“信息主義”[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4 劉中民;海權(quán)爭霸與俄蘇的興衰及其歷史反思[J];東北亞論壇;2004年06期
5 戎輝;蘇聯(lián)“馬漢”的“海權(quán)論”——《國家的海上威力》及作者戈爾什科夫[J];當代海軍;1996年06期
6 牛寶成;從海權(quán)到軍事海權(quán)——兼談中國海上軍事力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定位[J];當代海軍;2000年S1期
7 子謹 ,魏新剛;美國海軍之父——馬漢[J];當代海軍;2002年09期
8 顧同祥,王偉宏;美海軍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的8個“第一次”[J];當代海軍;2002年11期
9 曹云華;李昌新;;美國崛起中的海權(quán)因素初探[J];當代亞太;2006年05期
10 鞠海龍;;美國奧巴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當代亞太;2011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張登義;[N];中國海洋報;2001年
2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中東研究所教授 劉中民;[N];東方早報;2010年
3 海權(quán)問題學者 馬堯;[N];東方早報;2010年
4 本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周戎;[N];光明日報;2011年
5 總后軍需物資油料部 馮小松;[N];解放軍報;2011年
6 唐雙寧;[N];金融時報;2008年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N];人民日報;2009年
8 本報駐日本記者 劉軍國 本報駐印度記者 廖政軍;[N];人民日報;2012年
9 中國工程院院士 潘鏡芙;[N];中國船舶報;2001年
10 任德才;[N];中國國防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宏松;國際防擴散體系中的非正式機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波;軍事技術(shù)進步對海權(quán)思想的影響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淵;;合作:解決南海問題的必由之路[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江淮;;撥開迷霧看南海[J];世界知識;2010年16期
3 楊青;;“南海問題”的實質(zhì)和中國的政策[J];新遠見;2010年12期
4 韓閣;;南海問題形勢分析[J];商品與質(zhì)量;2011年S8期
5 賀曉玲;姜波;;淺析中美博弈之南海問題[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13期
6 韓凝;;試論南海問題的當前發(fā)展趨勢及其應對策略[J];和平與發(fā)展;2011年05期
7 鄭華芳;;南海問題解決方案研究綜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1期
8 胡娜;;印越關(guān)系對南海問題的影響[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 龔南茜;;印尼欲借南海問題彰顯大國地位[J];中國石化;2012年08期
10 吳士存;;究竟是誰在南海挑起事端?[J];求是;2012年1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代元龍;;加強國際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決南海問題[A];2008中國海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汪樹民;;中國成長的煩惱——南海問題的困境與出路[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彥;;論美日在釣魚島、南海態(tài)度的險惡變化[A];中國中日關(guān)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總第109期)[C];2012年
4 鄧應文;;論越南南海問題國際化之舉措——兼論與其海洋經(jīng)濟戰(zhàn)略的關(guān)系[A];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從海上強國到海疆危機——明清時期東亞秩序變遷中的南海問題[A];鄭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澤民;警惕美國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N];國防時報;2010年
2 鄭澤民;圖謀介入,美國引領(lǐng)南海問題大合唱[N];國防時報;2010年
3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張建;破解南海問題須重視美國因素[N];中國海洋報;2012年
4 鐘聲;南海問題國際化是戰(zhàn)略短視[N];人民日報;2012年
5 記者 鄭捷 郭一娜 林昊 陳濟朋 張青 楊威;李克強關(guān)于南海問題講話廣受好評[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6 駐馬店市高中學生 樊暢;南海問題的由來及現(xiàn)狀[N];駐馬店日報;2013年
7 本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賈秀東;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又栽跟頭[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8 陽 妍;南海問題日益受重視[N];中國海洋報;2005年
9 聶秀時;我院學者表示:法律裁決或可解決南海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我外交部就南海問題向菲方嚴正交涉[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淵;南海地緣政治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京花平;我國南海問題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2 劉文文;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關(guān)東;美國對中國南海問題的介入及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4 王永廳;“南海問題”對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影響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5 徐鑫剛;中國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D];遼寧大學;2014年
6 崔榮偉;南海問題及其和平解決[D];山東大學;2008年
7 徐永東;“中國南海問題”的話語分析[D];暨南大學;2008年
8 崔燦;南海問題對中國國家安全影響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9 高楊;南海問題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海峰;南海問題與中國能源安全[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511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215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