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與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邏輯關聯(lián)
本文選題:“二元論” 切入點:“主客二元對立” 出處:《理論與改革》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主客二元對立"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是一種強調主客絕對對立之"外在關系"的分析性思維,也是一種強調主客體外在關系之"絕對對立"的機械論思維,還是一種堅持"人類中心主義"之價值取向的排它性思維,它的這些思維屬性特征及其側重點導向了人對自然的無情破壞。"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對文明、人性、制度、科技等因素進行了全面滲透,催生了"反自然"的現代文明、"破壞自然"的現代人性和社會制度以及"反生態(tài)"的現代科技,它們之間的綜合作用必然導致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爆發(fā)。在思維路徑的選擇上,全球生態(tài)危機的有效緩解應突破"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之不足而謀求與"天人合一"思維模式之長處的辨證而有機地結合起來。
[Abstract]:The thinking mode of "dualistic opposite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s an analytical think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external relation" of absolute opposi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it is also a kind of mechanistic thinking that emphasizes the "absolute oppos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It is also an exclusive thinking that adheres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anthropocentris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attributes and its emphasis are directed towards the ruthless destruction of nature by man. Factor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en comprehensively infiltrated,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anti-nature" modern civilization, "destroying nature" of modern people and social systems, and "anti-ecological"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The effective alleviation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deficiency of the thinking mode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seek to combine it with the advantage of the thinking mode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設計研究(11JDSZK032)。項目負責人:盧黎歌
【分類號】:D815;X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永青;;王國維境界說的“超二元對立”探索方案[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周來祥;;超越二元對立 創(chuàng)建辯證和諧[J];東岳論叢;2005年05期
3 曹孟勤,何裕華;追問生態(tài)危機的實質[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盧風;共生理念與主客二分[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5 張彭松;生態(tài)危機的現代性根源[J];求索;2005年01期
6 陳茂林;;“另一個”:梭羅對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解構[J];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6期
7 朱立元;超越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關于新世紀文藝學、美學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2期
8 馮毓云;二元對立思維的困境及當代思維的轉型[J];文藝理論研究;2002年02期
9 周來祥;論哲學、美學中主客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產生、發(fā)展及其辯證解決[J];文藝研究;2005年04期
10 胡安水;生態(tài)危機根源中西比較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雪;;杜威的認識論對“二元論”的“克服”[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2 張穎;單建國;;人 自然 生態(tài)——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態(tài)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3 吳玉軍;;確定性追求與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現代人生存境遇的一個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孫顯元;關于人類中心主義的爭論[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5 唐建生;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倫理思考[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6 王猛;晚期希臘哲學倫理化傾向的歷史根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李龍強;李桂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科學創(chuàng)新[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8 李妍;;論新教之于美國社會的重要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9 楊燕;;人、自然和現實社會的和諧共生——哈代的和諧生態(tài)觀在《遠離塵囂》中的體現[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曹澤;解析幾何的創(chuàng)立及其在近代科學認識上的作用[J];安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漢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結果[A];陜西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年會“西部大開發(fā)1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名宇;;文藝復興以來自然觀的歷史演變[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白巖;;重新詮釋現代人類中心主義[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張改珍;;溝通科學與人文的研究進路及潛在行動者研究[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何艷娜;;簡析德紹爾對機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批判[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6 劉宏;;論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關系[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7 董正愛;;生態(tài)秩序重塑的回應型法律范式解構——基于人類集體福祉超越市場邏輯的轉型認識[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8 蔡運龍;蒙吉軍;;退化土地的生態(tài)重建:社會工程途徑[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9 孔潤年;;馬克思“異化勞動”概念的倫理學意義[A];馬克思主義探原——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何云波;;蘇聯(lián)模式與中國文論話語轉型[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義;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概念、歷史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傅美蓉;從反再現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強;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利益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偉;《呂氏春秋》體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崔成成;陳寅恪“文史互證”思想與方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羨;我國兩性收入差距的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宋佳;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高佳;試析元小說《白雪公主》寫作技巧互文性特色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丁鳴;論人類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向度[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梁小利;企業(yè)社會責任的三維度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菲菲;技術現代性困境與出路[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朱衛(wèi)東;中國環(huán)境犯罪刑罰責任問題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8 廖桂霞;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諧共處[D];湘潭大學;2010年
9 杜召鳳;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田蓁子;針尖上的蜂蜜[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郝寧湘;論人類中心主義不可拒斥[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6年03期
2 蔣永青;;如何超越“二元對立”——中國藝術美學基本問題的相關討論[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楊通進;人類中心論與環(huán)境倫理學[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4 湯一介;;論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真、善、美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198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吉首大學中文系 劉晗;為中國文藝理論的學術創(chuàng)新號脈[N];社會科學報;2002年
,本文編號:1601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0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