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理解拜占庭帝國身份的一種路徑
本文關(guān)鍵詞:印章:理解拜占庭帝國身份的一種路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拜占庭印章是獨立于文獻資料之外的又一種探究拜占庭歷史的重要依據(jù)。由于印章具有標明身份的特點,因此,對拜占庭印章及其圖案、銘文之分析,有助于揭示印章持有者的身份特征、社會地位等問題,進而重構(gòu)對拜占庭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結(jié)構(gòu)的理解,還原歷史真相。目前,雖然已有大量拜占庭印章被發(fā)掘出來,但是絕大部分還未經(jīng)系統(tǒng)整理,對其研究仍處于初始階段。因此,該領(lǐng)域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作者單位】: 德國科隆大學拜占庭與現(xiàn)代希臘文獻學系;東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印章 拜占庭 方法 身份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拜占廷歷史與文化研究”(編號:14ZDB061)
【分類號】:K134
【正文快照】: 身份是由個人或群體在特定社會中所扮演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角色所決定的。而鉛質(zhì)印章則是對考察拜占庭社會中的身份問題具有極高價值的證據(jù)。印章中包含各類不同的信息:圖案、表示持有者姓名的銘文、頭銜以及官職名稱。因此,印章學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揭開人們的身份之謎,而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忠武;;德國歷史學家協(xié)會舉行關(guān)于拜占庭學術(shù)會議[J];歷史研究;1961年06期
2 徐家玲;;第21屆世界拜占庭大會在倫敦舉行[J];古代文明;2007年01期
3 徐家玲;;第21屆世界拜占庭研討會綜述[J];古代文明;2007年02期
4 尹忠海;;肯綮道中亦綿延——評《拜占庭文明》[J];世界歷史;2007年06期
5 穆建國;;2000年以來中國學者對拜占庭學研究綜述[J];學理論;2012年05期
6 魏辛;;蘇聯(lián)史學家對拜占庭社會經(jīng)濟史的研究[J];歷史研究;1961年06期
7 公餒;;拜占庭的東正教(二)[J];歷史教學;1986年11期
8 高志民;;拜占庭音樂研究綜述[J];古代文明;2014年01期
9 陳虹娓;我國拜占庭學研究的拓荒之作──讀《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時代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1999年03期
10 張廣翔;劉玉寶;;拜占庭文明的特征及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卡爾波夫教授吉林大學講學綜述[J];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志強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生機勃勃的國際拜占庭學研究(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陳志強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生機勃勃的國際拜占庭學研究(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高莽;我國拜占庭學的最新成果[N];中華讀書報;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葛曉鸞;12-14世紀拜占庭與威尼斯、熱那亞的貿(mào)易爭端[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賈繼玉;早期拜占庭(4-6世紀初)紫衣女性地位評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潘玉英;論7-8世紀阿拉伯與拜占庭對地中海霸權(quán)的爭奪及其時代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伶俐;史詩《狄吉尼斯·阿克里特》與瓦西里二世統(tǒng)治時期的拜占庭社會[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小倩;拜占庭皇帝利奧三世的內(nèi)政外交研究(717-741)[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段冠強;阿拉伯與拜占庭早期關(guān)系研究(7-8世紀)[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7 趙月;拜占庭宦官的角色類型和地位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印章:理解拜占庭帝國身份的一種路徑,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10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46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