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教育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2 10:26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不僅是高等學校,而且也是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重大問題。事實上,一直以來,針對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與實踐就從未松懈過,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創(chuàng)新方案,但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卻越來越受到質疑。這之中,不但有教育體制方面不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客觀因素,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也同樣面臨著改革的困境。現(xiàn)行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存在著諸多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需求的地方。在充分認識變化和沖突的世界,深刻理解教育主體自主需求的基礎上,探索解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性問題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本論文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出發(fā)點,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邏輯主線,從分析通識教育的興起及其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和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問題入手,研究了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維度,在此基礎上探析了二者融合的新維度,提出了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探索中國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之路,或者說,探索中國大學生德育的通識教育轉型之路,順應了高等教育全球化語境下,實現(xiàn)中...
【文章頁數(shù)】:2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的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論文框架及創(chuàng)新點
2 通識教育的興起及其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
2.1 通識教育的譜系
2.1.1 通識教育的涵義
2.1.2 通識教育與相關概念辨析
2.1.3 通識教育的全球化與本土化嬗變
2.2 通識教育興起的動因
2.2.1 科學技術的進步
2.2.2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挑戰(zhàn)
2.2.3 知識經(jīng)濟的要求
2.2.4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3 中國通識教育的態(tài)勢
2.3.1 中國通識教育的現(xiàn)狀
2.3.2 中國通識教育的困境審思
2.3.3 中國通識教育的對策探尋
3 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問題
3.1 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歷史嬗變
3.1.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涵解析
3.1.2 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建構
3.1.3 當代思想道德教育中政治與德育的博弈
3.2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審思
3.2.1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問題
3.2.2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問題
3.2.3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問題
3.2.4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問題
3.3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xiàn)狀的成因分析
3.3.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化與工具化
3.3.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學科化與知識化
3.3.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片面化與形式化
3.4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旨歸
3.4.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屬人"本質
3.4.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為人"目標
3.4.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方法論
4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維度
4.1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整體關系辨析
4.1.1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差異
4.1.2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聯(lián)系
4.2 中國高校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關系現(xiàn)狀與趨勢
4.2.1 并列關系
4.2.2 重疊關系
4.2.3 取代關系
4.3 融合關系——二者關系之應然
4.3.1 "融合關系"理論依據(jù)
4.3.2 "融合關系"理路
4.3.3 "融合關系"探析
5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維度
5.1 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
5.1.1 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發(fā)展方向
5.1.2 體現(xiàn)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要求
5.1.3 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
5.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邏輯起點:道德價值觀教育
5.2.1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內涵解析
5.2.2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實然現(xiàn)狀
5.2.3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策略探討
5.2.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時之需
5.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5.3.1 堅持以人為本
5.3.2 注重自我教育
5.3.3 關注日常生活
5.4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5.4.1 突出主導內容
5.4.2 加強人文教育
5.4.3 強化公民教育
5.5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
5.5.1 單向灌輸與雙向交流
5.5.2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5.5.3 大班授課與小班討論
6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構想
6.1 大學生個體與社會思想道德教育耦合機制建構路徑
6.1.1 思想道德教育的個體心理機制
6.1.2 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調控機制
6.1.3 思想道德教育的互動機制
6.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路徑
6.2.1 前提:改革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方式
6.2.2 關鍵: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設置
6.2.3 重點:豐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內容
6.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隱性路徑
6.3.1 思想道德教育滲透模式
6.3.2 思想道德教育環(huán)境模式
6.3.3 思想道德教育互動模式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承擔課題及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組織理論視域下的通識教育改革[J]. 崔乃文. 江蘇高教. 2015(02)
[2]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環(huán)境的建設[J]. 戎俊. 求知導刊. 2014(09)
[3]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探析[J]. 高向杰.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3(03)
[4]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德育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吳靖.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5]通識教育:高校德育的有效促進[J]. 盧軍霞,盧益東,劉翔.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4)
[6]高校德育對價值澄清理論的借鑒研究[J]. 李緒文. 大學教育. 2013(14)
[7]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及其特點[J]. 張會杰,張樹永.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 2013(02)
[8]價值澄清理論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 謝鳳英. 學理論. 2013(08)
[9]大學通識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J]. 袁川.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3(03)
[10]通識教育視域內的德育功能[J]. 蔣曉俠,李松林.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1)
博士論文
[1]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 張興海.東北師范大學 2010
[2]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 張東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 孫在福.山東大學 2010
[2]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探索[D]. 王春春.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68351
【文章頁數(shù)】:20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的緣由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法、論文框架及創(chuàng)新點
2 通識教育的興起及其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影響
2.1 通識教育的譜系
2.1.1 通識教育的涵義
2.1.2 通識教育與相關概念辨析
2.1.3 通識教育的全球化與本土化嬗變
2.2 通識教育興起的動因
2.2.1 科學技術的進步
2.2.2 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挑戰(zhàn)
2.2.3 知識經(jīng)濟的要求
2.2.4 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2.3 中國通識教育的態(tài)勢
2.3.1 中國通識教育的現(xiàn)狀
2.3.2 中國通識教育的困境審思
2.3.3 中國通識教育的對策探尋
3 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問題
3.1 中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歷史嬗變
3.1.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涵解析
3.1.2 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建構
3.1.3 當代思想道德教育中政治與德育的博弈
3.2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問題審思
3.2.1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問題
3.2.2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問題
3.2.3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問題
3.2.4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問題
3.3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xiàn)狀的成因分析
3.3.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功利化與工具化
3.3.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學科化與知識化
3.3.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片面化與形式化
3.4 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旨歸
3.4.1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屬人"本質
3.4.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為人"目標
3.4.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方法論
4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維度
4.1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整體關系辨析
4.1.1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差異
4.1.2 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聯(lián)系
4.2 中國高校通識教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關系現(xiàn)狀與趨勢
4.2.1 并列關系
4.2.2 重疊關系
4.2.3 取代關系
4.3 融合關系——二者關系之應然
4.3.1 "融合關系"理論依據(jù)
4.3.2 "融合關系"理路
4.3.3 "融合關系"探析
5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創(chuàng)新維度
5.1 通識教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
5.1.1 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發(fā)展方向
5.1.2 體現(xiàn)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要求
5.1.3 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
5.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邏輯起點:道德價值觀教育
5.2.1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內涵解析
5.2.2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實然現(xiàn)狀
5.2.3 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策略探討
5.2.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時之需
5.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5.3.1 堅持以人為本
5.3.2 注重自我教育
5.3.3 關注日常生活
5.4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5.4.1 突出主導內容
5.4.2 加強人文教育
5.4.3 強化公民教育
5.5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
5.5.1 單向灌輸與雙向交流
5.5.2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5.5.3 大班授課與小班討論
6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構想
6.1 大學生個體與社會思想道德教育耦合機制建構路徑
6.1.1 思想道德教育的個體心理機制
6.1.2 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調控機制
6.1.3 思想道德教育的互動機制
6.2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路徑
6.2.1 前提:改革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方式
6.2.2 關鍵: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設置
6.2.3 重點:豐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內容
6.3 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隱性路徑
6.3.1 思想道德教育滲透模式
6.3.2 思想道德教育環(huán)境模式
6.3.3 思想道德教育互動模式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承擔課題及獲獎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組織理論視域下的通識教育改革[J]. 崔乃文. 江蘇高教. 2015(02)
[2]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環(huán)境的建設[J]. 戎俊. 求知導刊. 2014(09)
[3]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第二課堂建設探析[J]. 高向杰.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3(03)
[4]美國高校通識教育中的德育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吳靖.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3)
[5]通識教育:高校德育的有效促進[J]. 盧軍霞,盧益東,劉翔.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4)
[6]高校德育對價值澄清理論的借鑒研究[J]. 李緒文. 大學教育. 2013(14)
[7]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及其特點[J]. 張會杰,張樹永. 高教發(fā)展與評估. 2013(02)
[8]價值澄清理論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 謝鳳英. 學理論. 2013(08)
[9]大學通識教育與人的和諧發(fā)展[J]. 袁川.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3(03)
[10]通識教育視域內的德育功能[J]. 蔣曉俠,李松林.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1)
博士論文
[1]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D]. 張興海.東北師范大學 2010
[2]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 張東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 孫在福.山東大學 2010
[2]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探索[D]. 王春春.華中科技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668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66835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