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九十年代都市文學中的“邊緣人”形象
發(fā)布時間:2021-09-29 10:21
本文在中國全球化和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從文化的審美角度切入,立足文化心態(tài)的層面,通過分析九十年代“晚生代”和“新新人類”小說中都市“邊緣人”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與對自我的把握這兩個基本方面,描述了他們的文化心態(tài)在外在形態(tài)上的嬗變,及其內在的邏輯演進,并進一步歸納了“邊緣人”形象的特征,即欲望的狂歡、主體精神的喪失、烏托邦的幻滅以及對主流價值規(guī)范的叛逆和解構。 論文分四章,第一章回顧了文學史上的“邊緣人”形象,并對的“邊緣人”內涵進行了界定;第二章通過分析文本梳理出“邊緣人”的五點表象特征與精神內涵;第三章闡述了“邊緣人”產生的三點背景/原因;第四章對“邊緣人”創(chuàng)作進行了人文反思。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導言
第1章 “邊緣人”:文學史回顧及本文界定
1.1 文學史上的“邊緣人”形象回顧
1.2 本文對“邊緣人”的界定
第2章 九十年代都市文學“邊緣人”的表象特征與精神內涵
2.1 叛逆與解構:背棄主流價值規(guī)范
2.1.1 晚生代筆下的“叛逆者”
2.1.2 衛(wèi)慧、棉棉文本中的“邊緣寶貝”
2.2 “金錢意識”:物欲旋渦里的掙扎
2.2.1 “絞肉機般充滿欲望的城市”--朱文、何頓、邱華棟的作品
2.2.2 高蹈在都市中心的夢囈新貴--衛(wèi)慧、棉棉筆下的“邊緣”
2.3 性事祛魅:欲望狂歡下的“都市新人類”
2.3.1 “晚生代”小說的“性狂舞”
2.3.2 “一列失控的奔竄的火車”--“新新人類”的性愛書寫
2.4 虛無與自我迷失:主體精神面臨的危機
2.4.1 “我找不到活著的方向了”--虛無的一代
2.4.2 “人啊,我是厭棄你們的”--邱華棟作品中的“單面人”
2.5 漂泊與逃離:尋找“返源之旅”
2.5.1 “像一粒灰塵一樣”的漂泊
2.5.2 尋找“回到愛達荷”的“返源之旅”
第3章 都市“邊緣人”產生的背景/原因
3.1 欲望都市:消費時代的生存景觀
3.2 文化斷裂與烏托邦的幻滅
3.2.1 商業(yè)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和對峙
3.2.2 人文烏托邦精神的幻滅
3.3 后殖民圖景:二十世紀末的“文化地圖”
第4章 超越邊緣:對“邊緣人”創(chuàng)作的人文反思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獨創(chuàng)性聲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世紀末中國的審美處境──晚生代寫作論綱(上)[J]. 葛紅兵. 小說評論. 1999(04)
[2]清醒的文學夢——韓東訪談錄[J]. 林舟. 花城. 1995(06)
[3]在多元文學格局中尋找定位[J]. 劉心武,邱華棟. 上海文學. 1995(08)
[4]最后的儀式——“先鋒派”的歷史及其評估[J]. 陳曉明. 文學評論. 1991(05)
本文編號:3413547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導言
第1章 “邊緣人”:文學史回顧及本文界定
1.1 文學史上的“邊緣人”形象回顧
1.2 本文對“邊緣人”的界定
第2章 九十年代都市文學“邊緣人”的表象特征與精神內涵
2.1 叛逆與解構:背棄主流價值規(guī)范
2.1.1 晚生代筆下的“叛逆者”
2.1.2 衛(wèi)慧、棉棉文本中的“邊緣寶貝”
2.2 “金錢意識”:物欲旋渦里的掙扎
2.2.1 “絞肉機般充滿欲望的城市”--朱文、何頓、邱華棟的作品
2.2.2 高蹈在都市中心的夢囈新貴--衛(wèi)慧、棉棉筆下的“邊緣”
2.3 性事祛魅:欲望狂歡下的“都市新人類”
2.3.1 “晚生代”小說的“性狂舞”
2.3.2 “一列失控的奔竄的火車”--“新新人類”的性愛書寫
2.4 虛無與自我迷失:主體精神面臨的危機
2.4.1 “我找不到活著的方向了”--虛無的一代
2.4.2 “人啊,我是厭棄你們的”--邱華棟作品中的“單面人”
2.5 漂泊與逃離:尋找“返源之旅”
2.5.1 “像一粒灰塵一樣”的漂泊
2.5.2 尋找“回到愛達荷”的“返源之旅”
第3章 都市“邊緣人”產生的背景/原因
3.1 欲望都市:消費時代的生存景觀
3.2 文化斷裂與烏托邦的幻滅
3.2.1 商業(yè)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和對峙
3.2.2 人文烏托邦精神的幻滅
3.3 后殖民圖景:二十世紀末的“文化地圖”
第4章 超越邊緣:對“邊緣人”創(chuàng)作的人文反思
結語
致謝
參考文獻
獨創(chuàng)性聲明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世紀末中國的審美處境──晚生代寫作論綱(上)[J]. 葛紅兵. 小說評論. 1999(04)
[2]清醒的文學夢——韓東訪談錄[J]. 林舟. 花城. 1995(06)
[3]在多元文學格局中尋找定位[J]. 劉心武,邱華棟. 上海文學. 1995(08)
[4]最后的儀式——“先鋒派”的歷史及其評估[J]. 陳曉明. 文學評論. 1991(05)
本文編號:34135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413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