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現(xiàn)代中國文學話語變遷與中學語文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17:35
  本論文旨在探討現(xiàn)代中國文學與中學語文教育(主要是文學教育)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重點研究、解決以下問題:一,現(xiàn)代中國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作品、文藝理論形成了怎樣的文學話語,對中學語文教育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二,現(xiàn)代中國教育體制、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改革對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傳播、接受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三,文學發(fā)展與母語教育互動關系的連接點是什么,二者如何在相互影響、促進的過程中共同走向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四,新世紀文學話語和教育話語如何走向融合,中學文學教育應怎樣開展。本論文的研究視角是話語實踐和話語分析。無論是現(xiàn)代中國文學,還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都是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觀念的影響下誕生并發(fā)展起來的,反過來它們又對現(xiàn)代民族國家觀念的塑造和形成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發(fā)揮作用的范圍和方式不盡相同,前者主要是通過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閱讀,后者主要是通過教育的接受和規(guī)訓。但它們使用的工具是相同的,都是語言和文本;發(fā)揮作用的形式是相同的,都通過話語實踐;它們的目標和推動力也是相同的,目標是立人,主要推動力是現(xiàn)代化。因此,現(xiàn)代中國文學和現(xiàn)代語文教育雖然各有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和內(nèi)部規(guī)律,但其發(fā)展軌跡是互相交叉互為影響的... 

【文章來源】: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21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言
第一章 晚清教育話語與國文設科
    一 晚清白話文運動與文界革命的互涉
    二 中體西用的話語實踐對文學和語文教育的影響
    三 學制改革與國文科的設立
第二章 五四啟蒙話語與國文教育改革
    一 話語體系轉(zhuǎn)型對五四文學革命與國文教育改革的深層影響
    二 五四文學觀念對國文教育的影響
    三 五四文學革命的創(chuàng)作實績對國文教育的影響
    四 國語統(tǒng)一運動與國語科的設立
    五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對文學教育的推動——以道爾頓制實驗為例
    六 文學革命和語文教育相互影響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
第三章 三十年代的大眾話語與語文教育
    一 文藝大眾化思潮對語文教育的影響
    二 大眾語運動與語文教育
    三 三十年代的語文教育
    四 對三十年代文藝大眾化與語文教育的反思
第四章 四十年代的革命話語與語文教育
    一 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討論與語文教育
    二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對文學話語的規(guī)范
    三 四十年代文白問題的深入思考
    四 革命話語中的語文教育
第五章 五十—七十年代的政治話語與語文教育
    一 政治話語控制下的文學和語文教育
    二 政治話語的普泛化傾向與《紅領巾》教學法的影響
    三 語文分科教學與文學教育
    四 六十年代的語文大討論
    五 進入教材的十七年文學作品——重現(xiàn)革命歷史和再造新中國形象的努力
    六 “文革”語境中的文學與語文教育
第六章 八十—九十年代的人文話語與語文教育大討論
    一 文學創(chuàng)作與語文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
    二 人文精神討論與人文話語的形成
    三 人文精神與語文教育
    四 人文話語觀照下的文學教育批判與反思
第七章 世紀之交的全球話語與語文課程改革
    一 以人為本:文學與語文教育的旨歸
    二 全球化語境中的課程改革與母語教育
    三 全球話語中的外國文學作品
    四 網(wǎng)絡環(huán)境與《Q 版語文》
    五 后現(xiàn)代批評話語與對“那一代”的批判
    六 民族主義話語與新讀經(jīng)運動
第八章 話語體系變遷中的中學魯迅作品教學
    一 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歷史沿革
    二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魯迅作品解讀與教學
    三 中學語文教育視野中魯迅作品的閱讀史
    四 對魯迅作品教學的當代審視
第九章 文學話語與教育話語的融合——新世紀的文學教育
    一 目標論:回歸本體,重視主體
    二 內(nèi)容論:重視經(jīng)典教育
    三 方法論:建立新的解讀系統(tǒng)
    四 策略論:實施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
    五 評價論:建立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提高的評價體系
    六 行動論:理論話語和實踐話語的融合
結(jié)語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魯迅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 王富仁.  中學語文教學. 2005(01)
[2]中國現(xiàn)代文學經(jīng)典的誕生與延傳[J]. 黃曼君.  中國社會科學. 2004(03)
[3]現(xiàn)代中學語文中的外國文學作品形態(tài)分析[J]. 劉洪濤.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3(03)
[4]改變教師日常生活的“敘事研究”[J]. 劉良華.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4)
[5]民族國家想象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J]. 曠新年.  文學評論. 2003(01)
[6]“語”“文”的離合與中國文學思維特征的演進[J]. 劉曉明.  中國社會科學. 2002(01)
[7]質(zhì)性課程評價:從理論到實踐(一)[J]. 李雁冰.  上海教育. 2001(11)
[8]似曾相識燕歸來——中學文學教育的風雨歷程[J]. 劉國正.  課程.教材.教法. 2000(06)
[9]關于中學語文教改的若干思考[J]. 劉錫慶.  課程.教材.教法. 1999(03)



本文編號:331389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31389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585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