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視域下的儒耶對話及其現(xiàn)代闡釋 ——以孟子和保羅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12:40
在全球一體化與世界多元化的時代語境下,人類已經(jīng)邁入了“第二個軸心時代”,全球意識、跨文化意識、多元文化意識、對話意識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隨著世界范圍內文化交流和宗教對話運動的興起,儒學與基督教作為中西文化對話的核心主體,二者之間的對話也終于能夠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進入了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歷程。儒耶對話中,獨斷論、排他論的對話模式漸趨被包容論、多元論、融合論所取代,儒耶之間從彼此之間的碰撞、沖突、對抗、甚至仇視逐漸走向了理解、對話、溝通、甚至融會。在這樣一個全新的歷史契機下,對于儒耶對話的研究和探討顯得尤為重要。在一個現(xiàn)代化或者后現(xiàn)代的時代背景下,儒學與基督教之間的對話有何意義可言?儒學與基督教之間有何異同會通之處?儒耶之間如何實現(xiàn)更為深刻、更為廣泛的對話和融合?以人文、道德為主要特色的儒學對于基督教有何意義可言?它又可以從基督教的真理中學習到什么?以神學、啟示為主要基調的基督教對于儒學有何價值可言?它又能夠從儒學的智慧中借鑒什么?如何在儒耶對話中實現(xiàn)彼此理論體系的更新和完善?儒耶之間的對話和融合可以對現(xiàn)代社會的信仰危機、精神危機、道德危機以及生態(tài)危機起到何種啟迪意義?諸如此類的...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8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論文創(chuàng)新點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論文選題的理由及意義
二、論文的研究方法
三、孟子和保羅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簡介
四、孟子和保羅的思想概論及其學術源淵
第一章 人與神圣者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孟子之天與保羅之上帝
一、孟子的“不言之天”
二、保羅的“啟示”之上帝
小結
第二節(jié) 神圣者與人性
一、孟子的人性論
二、保羅的人性論
小結
第三節(jié) 超越與內在之間
一、孟子天道觀的超越與內在
二、保羅上帝觀的超越與內在
小結
第四節(jié) “神道設教”與“宗教”
一、孟子的心性教化之教
二、保羅的宗教信仰之教
小結
第二章 人與自我之關系
第一節(jié) 人的自然性與精神性
一、孟子的大體、小體之辨
二、保羅的靈肉之分
小結
第二節(jié) 德福之間
一、孟子的性命之辨
二、保羅末世論的報應觀
小結
第三節(jié) 內在精神與外在秩序之間
一、孟子的仁與禮
二、保羅的信心與行為
小結
第四節(jié) 自我超越與精神境界
一、孟子的成圣觀
二、保羅的成圣觀
小結
第三章 人與人之關系
第一節(jié) “仁”與“愛”
一、孟子之“仁”
二、保羅之“愛”
小結
第二節(jié) 家庭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孝親觀
二、保羅的孝道觀
小結
第三節(jié) 政治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道德政治關系中的人
二、保羅神學政治關系中的人
小結
第四節(jié) 經(jīng)濟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義利之辨和勞心勞力說
二、保羅的上帝與瑪門之別和均平觀念
小結
第四章 人與自然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孟子的道德之生態(tài)與保羅的宗教之生態(tài)
一、孟子的道德之生態(tài)
二、保羅的宗教之生態(tài)
小結
第五章 理想國度
第一節(jié) 孟子的三代之治與保羅的末世天國
一、孟子的三代之治
二、保羅的末世天國
小結
結語
一、儒耶的異同與會通——語言的不同,不是精神的不同
二.儒耶對話的障礙及其現(xiàn)代性突破
三、儒耶對話對于儒耶哲學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理論意義
四、在相互融合中重建關系中的和諧
中外文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目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竹帛《五行》的“圣”字解讀先秦儒家思想的內在化走向[J]. 朱小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3(04)
[2]耶儒成圣論比較研究[J]. 郭清香. 倫理學研究. 2012(04)
[3]儒耶之間對話的可能性[J]. 白詩朗,王強偉,曹峰. 文史哲. 2011(04)
[4]雅典與耶路撒冷——對圣保羅神學思想的思想底色的一種解讀[J]. 于競游. 理論界. 2010(03)
[5]保羅神學中的恩典與律法[J]. 查常平. 宗教學研究. 2007(01)
[6]保羅神學的語言觀與時間觀[J]. 查常平. 宗教學研究. 2006(03)
[7]論保羅的精神操練[J]. 張思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09)
[8]從“郊社之禮”看儒耶分歧[J]. 李存山. 中國哲學史. 2006(01)
[9]儒學和基督教“孝”倫理觀之比較[J]. 陳治國. 河北學刊. 2005(06)
[10]儒家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轉化[J]. 杜維明.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2)
博士論文
[1]儒學宗教性問題研究[D]. 周紅.黑龍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3486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8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論文創(chuàng)新點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論文選題的理由及意義
二、論文的研究方法
三、孟子和保羅的時代背景及其生平簡介
四、孟子和保羅的思想概論及其學術源淵
第一章 人與神圣者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孟子之天與保羅之上帝
一、孟子的“不言之天”
二、保羅的“啟示”之上帝
小結
第二節(jié) 神圣者與人性
一、孟子的人性論
二、保羅的人性論
小結
第三節(jié) 超越與內在之間
一、孟子天道觀的超越與內在
二、保羅上帝觀的超越與內在
小結
第四節(jié) “神道設教”與“宗教”
一、孟子的心性教化之教
二、保羅的宗教信仰之教
小結
第二章 人與自我之關系
第一節(jié) 人的自然性與精神性
一、孟子的大體、小體之辨
二、保羅的靈肉之分
小結
第二節(jié) 德福之間
一、孟子的性命之辨
二、保羅末世論的報應觀
小結
第三節(jié) 內在精神與外在秩序之間
一、孟子的仁與禮
二、保羅的信心與行為
小結
第四節(jié) 自我超越與精神境界
一、孟子的成圣觀
二、保羅的成圣觀
小結
第三章 人與人之關系
第一節(jié) “仁”與“愛”
一、孟子之“仁”
二、保羅之“愛”
小結
第二節(jié) 家庭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孝親觀
二、保羅的孝道觀
小結
第三節(jié) 政治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道德政治關系中的人
二、保羅神學政治關系中的人
小結
第四節(jié) 經(jīng)濟關系中的人
一、孟子的義利之辨和勞心勞力說
二、保羅的上帝與瑪門之別和均平觀念
小結
第四章 人與自然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孟子的道德之生態(tài)與保羅的宗教之生態(tài)
一、孟子的道德之生態(tài)
二、保羅的宗教之生態(tài)
小結
第五章 理想國度
第一節(jié) 孟子的三代之治與保羅的末世天國
一、孟子的三代之治
二、保羅的末世天國
小結
結語
一、儒耶的異同與會通——語言的不同,不是精神的不同
二.儒耶對話的障礙及其現(xiàn)代性突破
三、儒耶對話對于儒耶哲學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理論意義
四、在相互融合中重建關系中的和諧
中外文參考文獻
攻博期間發(fā)表的科研成果目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竹帛《五行》的“圣”字解讀先秦儒家思想的內在化走向[J]. 朱小明. 中原文化研究. 2013(04)
[2]耶儒成圣論比較研究[J]. 郭清香. 倫理學研究. 2012(04)
[3]儒耶之間對話的可能性[J]. 白詩朗,王強偉,曹峰. 文史哲. 2011(04)
[4]雅典與耶路撒冷——對圣保羅神學思想的思想底色的一種解讀[J]. 于競游. 理論界. 2010(03)
[5]保羅神學中的恩典與律法[J]. 查常平. 宗教學研究. 2007(01)
[6]保羅神學的語言觀與時間觀[J]. 查常平. 宗教學研究. 2006(03)
[7]論保羅的精神操練[J]. 張思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6(09)
[8]從“郊社之禮”看儒耶分歧[J]. 李存山. 中國哲學史. 2006(01)
[9]儒學和基督教“孝”倫理觀之比較[J]. 陳治國. 河北學刊. 2005(06)
[10]儒家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轉化[J]. 杜維明.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2)
博士論文
[1]儒學宗教性問題研究[D]. 周紅.黑龍江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134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3134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