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對蘇實施租借法案之北太平洋航線研究
本文選題:租借法案 切入點:美國 出處:《西伯利亞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二戰(zhàn)爆發(fā)以后,美國日益感受到納粹德國侵略擴張對自身利益的威脅,遂決定加強對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援助。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美國暫時放棄了對社會主義蘇聯(lián)的敵視,決定對蘇聯(lián)實施《租借法案》。美國對蘇聯(lián)的戰(zhàn)時物資援助主要通過三條路線得以實現(xiàn),以符拉迪沃斯托克為終點的北太平洋航線即為其中之一,美國駐符拉迪沃斯托克領(lǐng)事館的設(shè)立是該航線投入使用的標志。北太平洋航線在運送租借物資過程中表現(xiàn)出很多特別之處,既體現(xiàn)了美蘇關(guān)系的發(fā)展變化,也展示了美日以及蘇日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ingly felt the threat of Nazi Germany's invasion and expansion to its own interests, and decided to step up its assistance to countries with anti-fascist alli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oviet-German war, the United States temporarily abandoned its hostility to the socialist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wartime material assistance to the Soviet Union wa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three routes, one of which was the North Pacific route, which ended in Vladivostok,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ulate in Vladivostok is a sign that the route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The North Pacific route shows many special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ing leased supplies,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US-Soviet relations. It also shows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Japan.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分類號】:K15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徐景學;;俄國的對外政策與白令的兩次探險[J];學習與探索;1984年06期
2 任鋒;;近現(xiàn)代列強對北太平洋魚類資源的爭奪[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7年09期
3 張德明;論17世紀中國的開放傾向——中、西文明在北太平洋首次較量之初探[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4 苗忠表;;血色魷鉤[J];遼河;2008年05期
5 Russell McLendon;蒺藜;;世上最大的海上垃圾場[J];瘋狂英語(閱讀版);2011年07期
6 ;逃生寶典之臺風來了[J];中國西部;2009年Z8期
7 余光中;;招魂的短笛[J];文苑;2010年01期
8 顏東;;彩虹之洲——夏威夷[J];綠化與生活;2008年03期
9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亮;徐永福;;開邊界對北太平洋被動示蹤物模擬的影響[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及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05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韓博;任雪娟;;北太平洋風暴軸的氣候態(tài)及異常分析[A];第三屆長三角氣象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任雪娟;楊修群;韓博;徐桂玉;;北太平洋風暴軸的變異特征及其與中緯度海氣耦合關(guān)系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向洋;任雪娟;;冬季北太平洋風暴軸異常特征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第二屆研究生年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李春;吳立新;;海洋-大氣對北太平洋動力強迫的響應(yīng):一個耦合觀點[A];“海洋動力過程與天氣、氣候變化”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徐永福;;二氧化碳在北太平洋封存的有效性[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曲維政;黃菲;趙進平;李春;;太陽活動與北太平洋年代際濤動[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水文氣象分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潮汐及海平面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計算海洋物理專業(yè)委員會、山東(暨青島市)海洋湖沼學會2005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劉凱;祝從文;;冬季北太平洋海溫主模態(tài)在1990年前后調(diào)整及其成因初探[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5 副熱帶氣象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C];2014年
9 盧Y,
本文編號:16823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682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