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前后英國工人階層消費狀況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英國 工業(yè)革命 工人階層 消費 消費社會 出處:《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8世紀中后期工業(yè)革命啟動,英國實現(xiàn)騰飛,成為第一個邁入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國家;消費領(lǐng)域,英國出現(xiàn)消費革命,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最早進入消費型社會,F(xiàn)代消費社會的興起,在于工業(yè)革命后巨大物質(zhì)財富的創(chuàng)造和社會產(chǎn)品的豐盈,長遠來看工業(yè)化最終導致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社會的到來。然而在工業(yè)化初期,盡管物質(zhì)財富呈爆炸式增長,但遺憾的是英國經(jīng)濟騰飛的成果并沒有為全體英國人所共享,尤其是并沒有給社會下層工人階層帶來福祉,相反工人階層陷入了普遍的貧困和人文災(zāi)難之中,因此研究工業(yè)革命前后工人階層的生活境遇與消費狀況對于我們反思現(xiàn)代性價值觀念和消費主義的泛濫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實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和推動消費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帶來鏡鑒。
[Abstract]:In 18th century, whe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ar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Britain took off and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to enter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there is a consumer revolution in Britain. At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19th century, Britain first entered the consumption-oriented society, and the rise of modern consumer society. It lies in the creation of great material wealth and the abundance of social products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long run, industrialization ultimately lead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masse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Howev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Despite the explosion of material wealth, it is regrettable that the fruits of Britain's economic boom have not been shared by all Britons, especially for the lower classes of the working class. The working-class, on the contrary, is caught in widespread poverty and human disaster.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study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consumption conditions of the work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or us to refl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modern values and consumerism.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lessons to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society.
【作者單位】: 菏澤學院社會科學系;
【分類號】:K561.43
【正文快照】: 衡量和判斷現(xiàn)代國家的富裕與文明程度,不僅體現(xiàn)在國民財富收入增長上,而且還要看國民財富在社會各階層成員間的再分配狀況與普通大眾的人均實際收入狀況和衣食住行等消費水平上,部分富有階層的高收入和奢華消費并不足以證明國家整體的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數(shù),相反普通大眾生活水平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珊;;漫談大眾文化中的粉絲產(chǎn)業(y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2 莫國芳;;好萊塢電影與大眾文化意識形態(tài)[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3 董靜;;淺析現(xiàn)代廣告中女性身體消費意象[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4 董密娟;;當代中國時尚消費透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3期
5 穆亞一;消費異化的產(chǎn)生與危害[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6 孫衛(wèi)紅;;霍爾頓:一個消費社會中的“好的壞男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王埃亮;;消費時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論叢;2008年01期
8 江臘生;;“個人化”寫作與市場消費[J];北方論叢;2009年03期
9 孫遠太;;消費社會的分層邏輯:一種研究取向[J];北方論叢;2009年04期
10 張乃芳;;消費社會中人的異化及其“生產(chǎn)本位主義”根源[J];北方論叢;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賀建平;;消費社會的炫耀性消費與廣告的意義建構(gòu)[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2 方蘇;;唯物辯證法視野下的新聞消費主義與新聞專業(yè)主義關(guān)系的探討[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7年
3 呂鵬;;生產(chǎn)機制與接受機制的共謀——電視娛樂節(jié)目發(fā)展的符號學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二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徐連明;;時尚雜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領(lǐng)形象研究——以《時尚·COSMO》為個案[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fù)興與秩序重構(gòu)——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shù)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5 戶曉坤;;對當代消費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6 羅云鋒;;大眾傳媒、消費主義與“非常態(tài)的常態(tài)化”——批判理論視角的文化研究[A];中國的立場 現(xiàn)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7 陳紅玉;;設(shè)計與現(xiàn)代性[A];現(xiàn)代化的機遇與挑戰(zhàn)——第八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趙勇;;從審美文化到消費文化——大眾媒介在文化轉(zhuǎn)型中的作用[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zhuǎn)型[C];2008年
9 凌繼堯;;文化創(chuàng)意與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的深度融合[A];江蘇省美學學會2014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廬進;轉(zhuǎn)型時期中國中產(chǎn)階層消費行為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廖述務(wù);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董素青;消費電視[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徐萍;從晚清至民初:媒介環(huán)境中的文學變革[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呂旭峰;危機與創(chuàng)傷[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6 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8 劉偉斌;后現(xiàn)代視覺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孟欣欣;大眾文化視野下現(xiàn)代體育的視覺化生存[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10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亮;競技武術(shù)的誕生[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張曉波;消費社會的白色噪音[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wù)[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汪玉;當代消費文化對室內(nèi)環(huán)境設(shè)計影響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6 王榮子;傳媒在消費社會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班曉宇;《時尚》雜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沈麗琴;論廣告對當代生活方式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9 鄧顥;娛樂化浪潮下的湖南衛(wèi)視娛樂節(jié)目探析[D];湘潭大學;2009年
10 張宇;解讀《白噪音》中的擬象世界[D];蘭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忠民;;近代上海工人階層的工資與生活——以20世紀30年代調(diào)查為中心的分析[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1年02期
2 畢牧;;民國時期山東城市工人階層工資收入、影響因素及其消費狀況研究[J];理論學刊;2012年07期
3 汪波;;沈陽社區(qū)群眾秧歌活動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年06期
4 殷U,
本文編號:1450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145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