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哲學視域下中國道路的樣本意蘊及其想象力
本文選題:西方道路 + 中國道路 ; 參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04期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道路的一個重大轉(zhuǎn)型就是從時間版本升級為空間版本,通過不平衡地理發(fā)展的方式在空間上實現(xiàn)資本積累,在短時間內(nèi)起到了延緩危機的效果,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馬克思所斷言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而作為"地方"版本的中國道路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在替代西方道路的案例中已經(jīng)具備了充足的樣本價值,同時在應對當前愈演愈烈的"去全球化"趨勢上,從內(nèi)外兩方面入手,為突破西方道路的統(tǒng)治和探索第三世界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自身發(fā)展之路,提供了現(xiàn)實的借鑒和豐富的"地方想象力"。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one of the major changes in the Western road has been to upgrade from a time version to a spatial version, to achieve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space through unbalanced geographic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had the effect of delaying the crisi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it can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of capitalism asserted by Marx. As a "local" version of the Chinese road, through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t already has ample sample value in the case of replacing the western road,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dealing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de-globalization", Starting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it provides a realistic reference and a rich "local imagination" for breaking through the rule of the western road and exploring the way of self-development of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the third world.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馬克思承認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3CZX012) 國家公派高級研究學者及訪問學者項目(留金發(fā)[2015]3012號)
【分類號】:D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拉納·米德;;“五四”與中國道路[J];商周刊;2009年10期
2 黃平;;“中國道路”的學術(shù)意義[J];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0期
3 萬俊人;;如何理解中國道路的現(xiàn)代性[J];理論視野;2010年12期
4 周天勇;;我看21世紀的“中國道路”[J];領(lǐng)導文萃;2011年15期
5 冷溶;;深刻理解“中國道路”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J];黨的文獻;2011年06期
6 李健;;歷史比較視野下中國道路的三種前景——兼談中國和平崛起的條件[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12年01期
7 郭萬超;;三大西方“迷思”障礙“中國道路”[J];人民論壇;2012年S1期
8 孔根紅;;全球視野中的中國道路[J];傳承;2012年23期
9 陳晉;;黨的十八大與“中國道路”[J];新湘評論;2012年24期
10 王志超;;“中國道路”:社會主義實踐與探索的偉大成果[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亞聯(lián);;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國道路”走向成功的歷史基礎(chǔ)[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lǐng)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2 吳靜;;《中國道路十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jīng)典文獻回眸》[A];毛澤東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3 馬俊峰;;以和為貴,走好中國道路[A];2013·學術(shù)前沿論叢——中國夢:教育變革與人的素質(zhì)提升(上)[C];2013年
4 ;人民日報社論:讓改革旗幟在中國道路上飄揚[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4年第1期(總第96期)[C];2014年
5 姚中秋;;存在一個中國道路嗎?——當代中國的現(xiàn)代國家構(gòu)建現(xiàn)狀之辯正[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6 王春璽;;堅持走獨立自主的中國道路——以中國與拉美改革道路的選擇為視角[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朱佳木;;新中國兩個30年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A];新中國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8 郭秀清;;中國道路視野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地位及意義[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民族、民生、民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會及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林尚立;;跋[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黃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中國道路”的學術(shù)意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秦宣;“中國道路”的多視角解讀[N];光明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李亞彬;“中國道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李可 王瑟 王國平;走在充滿活力與自信的中國道路上[N];光明日報;2012年
5 本報評論員;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的“中國道路”[N];科技日報;2012年
6 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馬哲軍;昂首闊步走“中國道路”[N];湖北日報;2012年
7 本報評論員;歷史必然選擇 偉大中國道路[N];解放軍報;2012年
8 記者 黃昆侖;走中國道路 圓偉大夢想[N];解放軍報;2012年
9 李偉;“中國道路”向“中國模式”演進的十條理由[N];社會科學報;2012年
10 ;世人稱贊的“中國道路”[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湯月娥;中國道路的哲學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2 江敦秀;現(xiàn)代化視域下的中國道路及其當代價值[D];遼寧大學;201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潔;價值維度視域下中國道路性質(zhì)探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2 譚雨甜;“中國道路”的哲學意蘊[D];山西大學;2014年
3 徐祥;融入與貢獻:現(xiàn)代世界體系理論視域下“中國道路”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4 王常冉;中國道路中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鞏麗超;論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對“中國道路”的理論與實踐意義[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年
6 駱秀禹;論“中國道路”的哲學依據(jù)[D];廣西師范學院;2012年
7 楊洪達;論“中國道路”的哲學基礎(chǔ)與實踐創(chuàng)新[D];中共中央黨校;2014年
8 吳曉芳;“中國道路”的特色、挑戰(zhàn)和對策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4年
9 張潔潔;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評價與堅定道路自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10 張斌英;論中國模式的三維解讀[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875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87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