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國際關系論文 >

國際體系與中國古代國家間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08:14

  本文選題:古代中國 切入點:國際關系研究 出處:《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9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從體系論的視角來看,古代中國是一個體系,即中國體系。以獨立的前國家實體作為研究古代中國體系的基本單位,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具有獨立的對外軍事與外交功能的前國家實體之間的相互往來構成了豐富的中國古代國際關系的歷史實踐,形成了復雜的中國古代國際體系,生成了成熟的中國古代國際社會。中國古代國際關系的研究需要走出歷史定性爭議的束縛,利用當代國際關系理論的知識譜系作為基本框架,從而把中國古代國際關系的歷史實踐納入到當代國際關系理論的知識譜系中去,推動構建中國學派的國際關系理論。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ancient China is a system, that is, Chinese system. We can find that the independent former state entity is the basic unit of studying ancient Chinese system.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se former state entities with independent foreign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functions constituted a rich historical practice of ancient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med a complex ancient Chinese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eds to go out of the shackles of historical disputes and use the knowledge genealog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s the basic framework. Thus, the historical practice of ancient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brought into the knowledge genealog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Chinese school is constructed.
【作者單位】: 廣東省委黨校;
【分類號】:D8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葉自成;中國外交的起源——試論春秋時期周王室和諸侯國的性質(zhì)[J];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2 陳梧桐;關于處理我國民族關系史若干原則的商榷[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林宏;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源起和流變[J];學海;2002年05期

2 程仲棠;“墨辯邏輯學”解構(上)——從《小取》的邏輯矛盾看墨辯與邏輯學的根本區(qū)別[J];學術研究;2002年06期

3 戢太坤;20年代魏瑪?shù)聡c50年代聯(lián)邦德國對外政策目標之比較[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06期

4 黃克武;略論梁啟超研究的新動向[J];文史哲;2004年04期

5 文學平,陳應琴;意識形態(tài)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證明[J];探索;2004年05期

6 劉永濤;后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國際關系:一個基本考察[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5年07期

7 丁韶彬;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新發(fā)展——三角和平論評析[J];歐洲研究;2004年03期

8 蘇長和;跨國關系與國內(nèi)政治——比較政治與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視野下的國際關系研究[J];美國研究;2003年04期

9 洪郵生;現(xiàn)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一種經(jīng)久不衰的主流范式[J];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04期

10 包亞軍;蘇共喪失合法性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汪新生;王春強;;從結構現(xiàn)實主義的視角看冷戰(zhàn)后東亞地區(qū)和平[A];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50周年慶暨“當代東南亞政治與外交”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C];2006年

3 魯瑞菁;;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子羔》感生神話內(nèi)容析論——兼論其與兩漢經(jīng)說的關系[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一輯)[C];2005年

4 孫若彥;;依附理論與拉美國際關系研究[A];中國拉丁美洲史研究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拉丁美洲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楊瑞;;科學思想在史學領域的興起與進取:從梁啟超到傅斯年[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陳潭;;社會轉(zhuǎn)型、政策轉(zhuǎn)軌與制度化政治[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礎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與政績追求[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趙國輝;;近代東亞國際體系轉(zhuǎn)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兩國對國際法理念的接受為中心[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廖敏淑;;清代對外通商制度[A];“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建兵;白銀與近代中國經(jīng)濟(1890-1935)[D];復旦大學;2003年

2 金日;歐洲一體化的政治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3 王聯(lián)合;美國新保守主義及其對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4年

4 韓福國;市場、組織與國家——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及民間商會(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雙重代理分析[D];復旦大學;2004年

5 李春林;國際法上的貿(mào)易與人權關系論[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6 程亞麗;從晚清到五四:女性身體的現(xiàn)代想象、建構與敘事[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劉新力;現(xiàn)代化進程中黨的領導制度與執(zhí)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8 馮玉軍;當代俄羅斯對外政策決策機制研究[D];外交學院;2001年

9 于建嶸;轉(zhuǎn)型期中國鄉(xiāng)村政治結構的變遷——以岳村為表述對象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韓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論[D];西北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淼;現(xiàn)代國家體系中國家間信任問題的理論初探——國家間信任的概念及其與主流國際關系理論的兼容性[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2 胡煒;傳統(tǒng)基金會及其對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3 魏茹冰;近代女性社會角色的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林敏;論結社權[D];山東大學;2007年

5 王曉軍;試論韓非的帝王之術——韓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政治的意識形態(tài)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秦競芝;陳寅恪與新考據(jù)學[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王國棟;公共政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9 萬華煒;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主權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10 樸林;論民眾基礎與執(zhí)政黨的建設[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熊義民;略論先秦畿服制與華夷秩序的形成[J];東南亞縱橫;2002年Z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征宇;國際關系理論研究在中國[J];學術研究;2005年09期

2 崔建樹;;歷史學與國際關系研究[J];國際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3 亢升;;國際關系政治文化解讀的背景與意蘊簡析[J];蘭州學刊;2007年02期

4 曾勇;;科學主義科學觀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局限[J];學習月刊;2007年08期

5 周國棟;歐行隨筆(續(xù))[J];國際展望;1996年19期

6 王學玉;國際關系研究的地區(qū)主義視角[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4年03期

7 樊勇明;探索國際關系中的政治經(jīng)濟互動機制[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05年03期

8 達巍;“瓦薩”號的浮沉[J];世界知識;2005年23期

9 ;《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全年總目錄[J];國際政治科學;2005年04期

10 儀名海;;外層空間國際關系研究的意義及其體系的構建[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巍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國際關系研究中的文化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王曉薇;“援手”美國把握三個平衡[N];華夏時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李高超;溝通將成為未來中美關系的支柱[N];國際商報;2005年

4 施冉;國際關系研究中的實證主義方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5 東方曉;西亞非洲國際關系研究的熱點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嚴明;法國專家:西方執(zhí)著單邊主義可能接連引發(fā)危機[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執(zhí)筆 《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編輯部;人文社會科學前沿掃描[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毛中秋;“十二五”期間的中國與俄羅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記者 劉正學、鄭園園;胡錦濤在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發(fā)表演講[N];人民日報;2001年

10 亞瑟·丁 本報編譯 石江月;中美戰(zhàn)略武器競爭[N];世界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傳榮;國際關系的女性主義觀照:權力、沖突與發(fā)展問題的社會性別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2 汪慶紅;監(jiān)察與制衡[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3 劉慧;復雜系統(tǒng)與國際關系研究[D];外交學院;2008年

4 白云真;自由主義國際關系理論的歷史變遷:進步及其問題[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卡林(Karim BATHILY);中國崛起背景下的中國與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種雙贏的關系?[D];復旦大學;2007年

6 張全義;全球集體認同的生成與模式轉(zhuǎn)換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李曉華;當代俄羅斯國際關系學的現(xiàn)實主義系統(tǒng)—歷史學派研究[D];外交學院;2009年

8 徐善寶;建構共同利益:中國—東盟關系研究的新視角[D];暨南大學;2007年

9 蔣建忠;印象理論與外交政策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10 任娜;能源安全與當代大國關系[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章迪禹;試論支配邏輯與制衡邏輯的根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2 馮江;國際關系中的女性主義思潮[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尹春芳;二十一世紀日印關系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4 曾華;話語分析及其在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運用[D];暨南大學;2007年

5 欒波;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外交思想與國際關系研究的“中國視野”[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雷洋;“疆獨”集團發(fā)展中的美國因素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徐淼;馬丁·懷特國際政治理論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6年

8 孟慶寶;探析國際關系研究中的軟力量[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徐龍第;赫德利·布爾的國際關系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卓立克;論蒙古國應對中國崛起的戰(zhàn)略與前景[D];復旦大學;2009年

,

本文編號:161906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guojiguanxi/161906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b1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