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與惡的永恒角力——楊克列維奇的遮遣法與寬恕問題
發(fā)布時間:2023-04-29 04:19
楊克列維奇用"遮遣法"或否定法的哲學來改造柏格森思想,并以其作為分析因二戰(zhàn)猶太人所遭受的磨難而引發(fā)的"寬恕"問題的基本方法。在寬恕行為的靜態(tài)模式中,事關寬恕行為的當事人與寬恕資格問題,楊克列維奇提出了"寬恕的不可能性"命題,主張對于納粹罪行的追溯"不受時效約束"。而在記憶、意識與自由參與其中的動態(tài)模式中,作為具有創(chuàng)造與生成能力的行動之人,寬恕將永遠存在。借助"遮遣法",楊克列維奇提醒我們,寬恕與惡處于永恒的角力之中。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倫理真相。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寬恕何以與時間相關?
二、靜態(tài)模式中“寬恕的不可能性”
(一)寬恕行為的經典模式
(二)寬恕經典模型的變體
三、動態(tài)模式中“寬恕永恒存在”
(一)時間、記憶與怨恨
(二)時間、生成與寬恕
(三)寬恕與惡同樣強大,卻不比惡更強大
本文編號:3805152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一、寬恕何以與時間相關?
二、靜態(tài)模式中“寬恕的不可能性”
(一)寬恕行為的經典模式
(二)寬恕經典模型的變體
三、動態(tài)模式中“寬恕永恒存在”
(一)時間、記憶與怨恨
(二)時間、生成與寬恕
(三)寬恕與惡同樣強大,卻不比惡更強大
本文編號:3805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80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