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人類利他行為的自然基礎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04:05

  本文關鍵詞:人類利他行為的自然基礎 出處:《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利他主義 自然化 文化化 限度


【摘要】: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體。道德上的利他是人類的社會性表現(xiàn),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人類的利他行為是一個內生性的文化行為,是自然利他與社會利他的統(tǒng)一,并受到自然與社會的雙重限定,它在自然的文化化與文化的自然化過程中獲得確證,最終實現(xiàn)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統(tǒng)一。
[Abstract]:Human beings are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sociality. Moral altruism is the social expression of human beings and also has the root of nature. Human altruistic behavior is an endogenous cultural behavior. It is the unity of natural altruism and social altruism, which is limited by both nature and society. It is confirmed in the process of natural culture and cultural naturalization, and finally realizes the unity of humanitarianism and naturalism.
【作者單位】: 吉首大學哲學研究所;
【分類號】:B82-06
【正文快照】: 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體。道德上的利他雖是人類的社會性表現(xiàn),但同時也具有自然性的根源。生物學家大體上都認為,自然界中的利他主義是由自然選擇造成的。人類的進化自然受到了自然選擇的影響,這種影響也融入到人類的行為乃至文化之中。皮特·鮑勒(Peter Bowler)說:“我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高清海;“人”的雙重生命觀:種生命與類生命[J];江海學刊;2001年01期

2 葉航;利他行為的經濟學解釋[J];經濟學家;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大友;政治本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2 楊競業(yè);人的本質的多維哲學反思——以“經驗的預設”與“預設的經驗”為路徑[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華;;略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動力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4 稅尚軍;;正視問題 突出重點 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剛;;保障農民主體地位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7 鄧宏烈;;論康德哲學的批判精神[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8 李銀兵;;淺析馬克思自由觀的科學含義、基本特點和基本內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9 白立強;;唯物史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10 胡豐順;;略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四個堅定不移”的辯證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付才輝;;制度的分層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王炳林;;思想爭鳴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3 顏杰峰;;黨內民主建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4 李懷濤;;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6 楊生平;;新中國60年我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回顧與反思[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7 陳明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共和國的靈魂[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8 喬旋;;淺析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形象觀[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9 趙春明;;改革: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fā)展[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吳群芳;;和諧社會視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達中的政府職能[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胡雪梅;科學人才觀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9 丁勝;中國制造業(yè)貨幣政策效應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任雪萍;企業(yè)管理價值生態(tài)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丁玲;武漢部屬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周榮;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農村女性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冬妹;粵東黃獅村貧困人口生存狀況及改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賈蓓;新世紀都市類報紙女性報道現(xiàn)狀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7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8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9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10 孫德茹;和諧社會視閾下的公民道德建設[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汪丁丁;再談合作的發(fā)生學[J];IT經理世界;2004年2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俐萍;;角色體驗,讓孩子品嘗利他行為的喜悅[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3期

2 曉晴;關于人的利他行為的幾點思考[J];懷化師專學報;1990年05期

3 鄭健成 ,潘潔 ,李伯黍;兒童利他行為發(fā)展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0年02期

4 黃曉鳳;;試論利他行為及其培養(yǎng)[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張敏;王樂樂;劉靜;;感戴對網(wǎng)絡利他行為的影響:現(xiàn)實利他行為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4年04期

6 王蘭枝;5~7歲蒙、漢族幼兒利他行為實驗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周志榮;劉麗;;兒童利他行為發(fā)展研究的新進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S2期

8 李薇;陳曉梅;金曉君;趙妍;李麗娜;;大學生公正世界信念與利他行為的相關性[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06期

9 董志勇;;利他行為與利己動機[J];書摘;2008年04期

10 楊美榮;李建明;;大學生利他行為的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希琳;謝曉非;;危機情景中利他行為對身體負重感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2 蔣達;王歆睿;傅麗;周仁來;;內隱利他行為的實驗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謝曉非;;利他行為僅僅利他嗎?[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鄭顯亮;;現(xiàn)實利他行為與網(wǎng)絡利他行為:網(wǎng)絡社會支持的作用[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5 姜春艷;劉華山;馬玉芝;刁春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人格及利他行為的關系[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李一員;呂建國;高雪梅;譚小宏;李紅;;兒童在災難中的分享行為[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謝曉非;李靖宇;胡天翊;;利他行為溫暖人心[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曉芳;高湘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模式研究——利他行為[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小亮;韓涌泉;;“唯物史觀”視角下偏好演化及其應用分析——基于“生產方式——人的本質——個體偏好”互動演化視角[A];“外國經濟學說與當代世界經濟”學術研討會暨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20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曹林;“做好事有利可圖”讓道德更親切[N];聯(lián)合日報;2012年

2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張勁碩 張樹義;含英咀華 慧解別具[N];光明日報;2001年

3 張錦志;利他還是利已[N];學習時報;2000年

4 新華社國際部 姜巖;“道德”的多版本解讀[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華凌;孩子是不是生來就自私?[N];科技日報;2007年

6 劉霞;臉紅讓你更有魅力[N];科技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杜鵬;基于互惠、非直接互惠和群體文化選擇的利他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2 李一員;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西南大學;2013年

3 劉巍巍;小學生利他行為培養(yǎ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4 王健;利他行為的模型構造與數(shù)量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雁波;小學生利他行為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志香;社會標定對一般情境下小學生利他行為影響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海霞;小學生利他行為及其干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年

4 謝金;利他行為的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瑞;醫(yī)生與醫(yī)學生利他行為的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6 方雅娟;作為情境變量的移情對利他行為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7 陳晨;社會和諧視閾下的利他行為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4年

8 蔣薇;道德領域中的利他行為及其育成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李磊;外顯、內隱利他行為及其預測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郭娓娓;網(wǎng)絡利他行為:測驗量表適用性驗證與特點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3955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55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779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