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道德倫理論文 >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女性觀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6-10-09 12:36

  本文關鍵詞:倫理道德的悖論——從《閱微草堂筆記》非道德化的一面說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重慶師范大學》 2010年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女性觀初探

支利峰  

【摘要】:婦女觀是作家整體社會觀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字作品中的女性問題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話題,自有文學史以來,許多作家都創(chuàng)作過反映女性生活和命運的作品,塑造了不少動人的女性形象。但是,古典文學研究中的女性觀問題卻沒有受到系統(tǒng)的、深層次的解讀!堕單⒉萏霉P記》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婦女觀的研究,也很少有人做出全面、系統(tǒng)的工作。筆者在深入閱讀《閱微草堂筆記》中關于婦女題材作品的基礎上,在本文對紀昀的女性觀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并從史學角度和清代文化的角度對紀昀的女性觀給予思想定位和成因研究。 全文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緒論,簡單介紹了紀昀的生平,以及其作品《閱微草堂筆記》。在學術界,《閱微草堂筆記》多被看成是迎合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維護和鞏固封建秩序,愚弄和麻痹勞動人民的小說,但是,筆者通過整理,找出大約100多則關于女性的故事,發(fā)現(xiàn)雖然紀昀有時候沒能擺脫一些封建的觀念,但有很多地方還是有其積極性和進步性的。 第二部分直切主題介紹紀昀女性觀的進步性,即體現(xiàn)紀昀人文關懷的一面。這一章中,筆者分別從四個方面來說明:贊美才智,肯定情愛,反對守節(jié)以及同情奴婢,從而揭示其女性觀的精神內涵。 第三部分是闡述紀昀作為封建文人而具有的局限性,這一點筆者是從貶斥妒悍和力勸孝道兩方面來說明。 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總是不能脫離他生活的環(huán)境的,所以,筆者第四部分是從社會環(huán)境,作者婚戀經(jīng)歷以及作者晚年的心態(tài)來探求紀昀創(chuàng)作《閱微草堂筆記》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總結,小結紀昀女性觀的獨特之處。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I207.41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1 緒論9-11
  • 2 紀昀女性觀之體現(xiàn)人文關懷11-29
  • 2.1 贊美才智11-16
  • 2.2 肯定情愛16-20
  • 2.3 反對守節(jié)20-24
  • 2.4 同情奴婢24-29
  • 3 紀昀女性觀之未脫封建俗套29-39
  • 3.1 貶斥妒悍29-34
  • 3.2 力勸孝道34-39
  • 4 形成的原因39-44
  • 4.1 社會背景39-40
  • 4.2 婚戀經(jīng)歷40-41
  • 4.3 晚年心態(tài)41-44
  • 5 結語44-45
  • 參考文獻45-47
  • 附錄A:作者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及科研情況47-48
  • 附錄B48-53
  • 致謝53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秦嵐嵐;《閱微草堂筆記》女性描寫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楚艷鴿;《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中妒婦悍妻形象的文化意蘊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皖華;論《閱微草堂筆記》的節(jié)孝觀和愛情觀[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2 孫理興;中國古代婦女倫理模式述論[J];道德與文明;2000年03期

    3 李兆芳;簡談紀昀和《閱微草堂筆記》[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4 何天杰;倫理道德的悖論——從《閱微草堂筆記》非道德化的一面說起[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郭素媛;付成波;;從《閱微草堂筆記》看紀昀的倫理道德觀[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烏尼日;張艷;;中國女性道德觀的演變[J];學術論壇;2006年04期

    7 易銀珍;;中國傳統(tǒng)女性倫理觀的基本內涵[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頌;乾嘉文言小說作者閱讀視野與作品故事來源(續(xù))[J];蒲松齡研究;2003年02期

    2 黃晶;“異史氏”的“心靈史”——論《聊齋志異》中的壓抑與幻想[J];蒲松齡研究;2004年01期

    3 尹祚鵬;;淺議《聊齋志異》三教合一的天道觀[J];蒲松齡研究;2007年01期

    4 劉艷玲;;論《魯公女》里的再生緣[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5 李霞;;最后的風流——淺析《聊齋志異》的文言選擇[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6 楊豹;;論孟子的道德選擇理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7 孔慶慶;;《聊齋志異》中的世情悲劇意識及其消解方式[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3期

    8 王國良;戴震對理學的解構與中國哲學的近代轉向[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9 魏世民;;桐城派理論的發(fā)展和最后總結——論姚永樸的《文學研究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10 洪婧;;再生型神話與《西游記》[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慶利;;問解“李劼人難題”——兼析《死水微瀾》的藝術奧秘[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3 母進炎;;傳播與接受——岳飛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說中的嬗變[A];畢節(jié)地區(qū)第五屆社科評獎獲獎成果選[C];2006年

    4 王建軍;;“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許衡的教育追求[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張東海;;南宋江西陸子學派的形成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張景平;;士與二十世紀的實踐性儒學——試論劉爾炘的思想、實踐及其意義[A];《國學論衡》(第四輯)[C];2007年

    7 蘇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鏡的西王母圖像考察[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陳志學;徐學初;;夢想與現(xiàn)實:關于四川漢畫社會成因的再思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安性栽;;《國風》之婚姻觀念辨析[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10 黃書光;;明清之際價值觀念批判與儒家教化范式的變革[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玲;我國競技體育女性參與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鄭現(xiàn)喆;西方法在中韓兩國的移植和轉型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鴻雁;唐前敘事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秋利;《醒世姻緣傳》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桂曉;舒克申小說創(chuàng)作與其電影創(chuàng)作的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雷;法家君主專制理論與秦朝的興衰[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姜虹;錢穆的清代學術史著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孫博;明代輝發(fā)部南遷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崔鯪麗;中國古典詩詞時間審美感悟的三種境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龔瑩瑩;虞山派詩人馮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梁月英;《韓非子》法治精神及其文學表現(xiàn)[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祝婉;論《聊齋志異》中的悍婦與妒婦形象——從女權主義視角的觀照[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張昳麗;也論《聊齋志異》中的悍妻妒婦形象[J];蒲松齡研究;2004年02期

    3 楚愛華;《醒世姻緣傳》中素姐等悍婦形象出現(xiàn)的原因及其時代意義[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孫云英;程艷芳;;郭六和竇娥形象主體性差異的文化分析——《閱微草堂筆記》札記之二[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5 楊亮;;紀曉嵐因果輪回觀念之危機——以《閱微草堂筆記》為視角[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6 孫云英,田金甫;淺釋郭六形象的社會意義——《閱微草堂筆記》札記之一[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7 費鴻根;蒲松齡筆下的悍婦形象[J];東疆學刊;1992年04期

    8 劉芬;;怒目金剛——論《太平廣記》中的妒婦、悍婦形象[J];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劉金榮;;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妒婦潑悍的原因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10 張成揚;為千年妒婦鳴不平的翻案文章──黃道周與俞正燮的兩論[J];江南學院學報;199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魏曉虹;《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黃海靜;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妾婦形象探究[D];暨南大學;2011年

    2 石小清;論《醒世姻緣傳》中的叛逆女性形象[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3 馮月娟;明末清初筆記小說中的妒妻悍婦[D];廈門大學;2007年

    4 袁崇梅;論《林蘭香》在世情小說中的地位[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莉琴;中國古代反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廣玲;纂修《四庫全書》對《閱微草堂筆記》創(chuàng)作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英;談明清小說中悍婦形象及其文化含蘊[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8 丁立云;《閱微草堂筆記》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9 劉瑞紅;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女強男弱”現(xiàn)象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陽,劉佳;陳獨秀婦女解放思想論要[J];鄂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2 肖巍;當代女性主義倫理學景觀[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3 蔣美華;;五四時期女性角色變遷述評[J];學術論壇;2005年12期

    4 尹美英;中國近代不纏足運動[J];淄博師專學報;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晨雨;“郭沫若的女性觀及其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形象”學術研討會側記[J];郭沫若學刊;1996年01期

    2 謝福萱;從賈府的女人們看曹雪芹的女性觀——《紅樓夢》人物論[J];張家口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3 關明孚;;海明威筆下的中性女性形象[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易永姣;;從唐傳奇看唐代女性觀的嬗變[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5 張沛沛;;哈代小說中的女性觀分析[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年11期

    6 郭運恒;;林語堂女性觀的復雜性——對女性的尊崇與對男性立場的維護[J];江漢論壇;2006年10期

    7 吳小英;;林語堂關于女性的生命體驗[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AM792 FM89.9[J];世界電影之窗;2007年05期

    9 劉書正;;淺析赫西俄德的女性觀[J];黑龍江史志;2008年18期

    10 劉麗佳;;論晏殊詞中的女性描寫[J];文教資料;2008年2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我想到?jīng)]有女人去的地方”——從《喪失為人資格》等看太宰治的女性觀[A];走向21世紀的探索——回顧·思考·展望[C];1999年

    2 梁巧轉;胡喆華;;女性觀點與管理科學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6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暨中國科協(xié)第4屆青年學術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2001年

    3 高明霞;;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觀[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4 韓曉莉;;從祁太秧歌看晉中社會女性觀[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徐翔;;文學研究中的“相似因果性”批判——以對周作人女性觀的研究為例[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6 馮樂堂;;審美理想的信息載體——論郭沫若歷史劇中為正義和理想而犧牲的悲劇女性[A];“郭沫若在日本”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1988年

    7 竺洪波;;在共同的誘惑面前——從武松與燕青的比較看《水滸傳》新舊價值取向的交織[A];2005年全國《水滸》與明清小說研討會暨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成立20周年慶典專輯[C];2005年

    8 王愛武;;坂口安吾小說《滿開的櫻花林下》考察——“山賊”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9 顏全毅;;百年越劇審美主體的獨到性[A];中國戲劇獎·理論評論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10 朱仰東;;宋江女性觀漫談[A];水滸爭鳴(第十二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銘;[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2 卓凡;[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秦志鈺;[N];文藝報;2004年

    4 ;[N];文匯報;2001年

    5 記者 李妍 整理;[N];中國電影報;2007年

    6 瑩瑩;[N];中國電影報;2008年

    7 張紅萍;[N];中國婦女報;2006年

    8 躍仙;[N];中國電影報;2008年

    9 中和;[N];溫州日報;2008年

    10 小樸;[N];中國藝術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學元;社會女性觀與中國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崔銳;秦漢時期的女性觀[D];西北大學;2003年

    3 紀琳;論索爾·貝婁女性觀的演進[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4 李玉華;中世紀盛期西歐圣母崇拜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5 楊孝容;佛教女性觀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學;2004年

    6 徐翔;當代文學研究中的神話化現(xiàn)象批判[D];北京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玲;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女性觀與性別意識[D];蘇州大學;2006年

    8 張文娟;五四文學中的女子問題敘事[D];吉林大學;2008年

    9 逄金一;身體理論視域中的秦漢女性美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李軍;想象性書寫與邊緣性閱讀[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麗娜;卡夫卡的女性世界及其創(chuàng)作[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萬里云;異彩紛呈的女性世界:從《京華煙云》看林語堂的女性觀[D];廈門大學;2008年

    3 李翠云;論在農(nó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女性觀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孫婷;安妮塔·德賽《齋戒,盛宴》中的女性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蔣桂紅;重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觀[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蓉;《左傳》貴族女性問題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李耀輝;喬治·愛略特的道德思想和女性觀[D];蘇州大學;2005年

    8 王倩;論《紅樓夢》的女性觀[D];延邊大學;2007年

    9 李源;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女性觀[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籍莉;中國當代女性觀及其對女子學院教育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倫理道德的悖論——從《閱微草堂筆記》非道德化的一面說起,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47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47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fb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