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孝道觀及其現代審視
【摘要】 孝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孝道作為傳統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治理、民眾生活以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論文從文本出發(fā),對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文本,進行研讀和分析,從理論層面大致勾勒出先秦儒家孝道觀的基本輪廓,并對其現代意義進行闡釋。本論文分為四章。主要觀點有:第一,與其他傳統倫理規(guī)范一樣,孝道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遵循著歷史的邏輯和自身演進的邏輯。第二,先秦儒家孝道觀在歷史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當今社會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和道德建設也必將產生重要影響。第三,孝道的產生除了現實的基礎之外,源于道德主體對于人自身的追問和思考,這是孝道產生的哲學基礎。第四,要進行傳統孝道的創(chuàng)造性轉換,摒棄糟粕,推陳出新,使之成為增強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心的重要精神源泉。
摘 要
本文以先秦儒家孝道觀及其現代審視作為現代審視,對中華民族自先秦以來的儒家孝道觀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一個系統的總結。本文將分成四個章節(jié)來進行論述:
第一章為儒家孝道觀的理論起源的總結,對孝道的起源以及倫理觀念的誕生進行一個深層次的探討,分別從孝之起源、孝的哲學思考、周人的孝道觀等三個方面對儒家孝道觀的理論之源進行分析。第二章為從孔子到《孝經》先秦儒家孝道觀的譜系進行梳理,對孔子、孟子、曾子、荀子等歷史圣人的孝道觀進行分析,通過列舉文獻中記載的有關孝道的語句,歸納總結出他們的孝道觀特點。同時,也對先秦儒家孝道觀的大成之作《孝經》進行側重分析。
第三章為先秦儒家孝道觀的主要內容、特點與歷史影響,這一章主要為圍繞先秦儒家孝道觀的發(fā)展以及最終形成的倫理觀念的深入探討,對其所產生的歷史影響(包括民族性格、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等層面)進行分析。
第四章為先秦儒家孝道觀的現代審視。筆者先對近一百多年的中國傳統孝道所遭受的滌蕩分別從新文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兩個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然后再結合當今社會的孝道觀發(fā)展情況,分析當今孝道缺失的原因,強調為什么今時今日仍然需要堅持孝道,促進社會的安定和諧發(fā)展。
第一章 儒家孝道觀的理論之源
第一節(jié) 孝之起源
在中國,孝道是一種十分具有東方特色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美德。對于孝道一詞的釋義,最早是出現在《爾雅》一書中,即“善事父母為孝”。到了西漢,著名政治家賈誼在《新書》一文中認為“孝道”即“子愛利親謂之孝”,意思是對社會感恩也是從對父母的仁孝開始。意思大概就是晚輩(兒子、孫子、侄子等)對前輩愛護、尊敬,做有利于前輩的事情,應該就可以稱得上孝順。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許慎認為“孝道”是“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孝字寫的就是老人與子女的關系!对娊洝分杏羞@么一段話:“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所謂“百行孝為先”,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是家庭中后輩對長輩的一種善行美德,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與沉淀,孝道已經逐漸成為處理家庭關系時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提綱
第一章 儒家孝道觀的理論之源
第一節(jié) 孝之起源
一、個體家庭產生與孝觀念出現
二、宗法制與孝道
第二節(jié) 孝起源的哲學思考
一、人對自身的追問
二、人對血緣的追問
第三節(jié) 周人“孝”的基本含義
一、善事父母
二、敬祖宗
三、綿延后嗣
第二章 從孔子到《孝經》:先秦儒家孝道觀的譜系
第一節(jié) 孔子的孝道觀
一、孔子孝道的文本梳理
二、思想背景
三、在傳統孝道史上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孟子的孝道觀
一、文本梳理
二、對孝道道德哲學上的貢獻
三、孝與王道政治
第三節(jié) 曾子的孝道觀
一、曾子其人及其孝思想
二、曾子在孝道史上的地位
第四節(jié) 荀子的孝道觀
一、基本觀點、
二、理論側重
第五節(jié) 先秦儒家孝道觀的集大成:《孝經》
一、成書年代的爭論
二、主要內容與評價
第三章 先秦儒家孝道觀的主要內容、特點與歷史影響
第一節(jié) 主要內容
一、孝與敬
二、孝與諫諍
三、不孝有三
四、孝與忠
五、養(yǎng)生與送死
六、孝治天下
第二節(jié) 總體特點
一、重視孝的內與外、物質與精神兼具
二、強調家庭道德與政治倫理的結合
三、具有泛化的傾向
第三節(jié) 歷史影響
一、對法律文化的影響
二、對民族性格的影響
三、對政治統治的影響
第四章 先秦儒家孝道觀的現代審視
第一節(jié) 百多年來對傳統孝道的蕩滌
一、新文化運動
二、文化大革命
第二節(jié) 對傳統孝道觀的思考
一、孝道缺失現象
二、原因分析
三、為什么要堅守孝道?
二、為什么要堅守孝道?
孝敬父母,是人類自然流露的情感。當構建和諧家園建設,我們不能按照孝道的現代家庭建設的傳統美德,家庭美德不能切憑空創(chuàng)造規(guī)范的發(fā)展,新的歷史,而是要不斷創(chuàng)新,打造社會主義新孝道。孝順的新倫理是基于回歸侍,建立平等的所有家庭成員以上的基礎上,以規(guī)范內進行的家族代際關系,F在我們提倡一個新的孝道傳統的成分吸收合理的,因此,新的孝道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
(一)新孝道幫助解決家庭養(yǎng)老問題之前,孩子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家長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關注的健康成長,而當他們變老,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他們的子女應該主動承擔照顧和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這是一個基本的道德要求的項目,而且在生活中的基本要求。一個日益老齡化社會是我們的情況之一,但由于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落后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這種情況決定了中國不能承擔照顧老人的所有任務。對于老年人來說, “安全感” ,但還需要保持傳統的家庭養(yǎng)老。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照顧,贍養(yǎng)父母,老人有安全感,尊嚴,家庭,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有利于代際和諧的新孝道
道德準則在家庭中,子女的基本要求是孝順,和父母的基本要求,是至慈的。作為一個孩子,要孝順父母,父親,母親,愛自己的孩子, “一個慈愛的父親”和“兒子孝順”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這種觀點對于解決代際不和或代際危機的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和生活,啟發(fā)和教育的熱烈氣氛有著重要的意義。父母與子女之間中國的家庭不和,就是家庭不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按照儒家的觀點,雙方父母對待子女要嚴格,但也仁慈,子女孝敬和孝順父母,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會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創(chuàng)造和建立一個父慈子孝、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
(三)新型孝道有利于社會的安定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國一理,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而家庭的和睦美滿建立在親情的基礎之上。弘揚孝道,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尊老愛幼的良好氛圍,就能在家庭成員之間產生溫馨濃厚的親情。此外,儒家孝道提倡“立身”、“諫諍”,故孝親者言必守法、行必尊道,決不會為非作歹、禍害社稷。“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論語-學而)。如此一來,威脅社會的不良因素大大減少,國家就能長治久安!睹献-離婁下》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參考文獻:
[1] 路丙輝. 家庭代際倫理和諧與傳統孝道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J]. 齊魯學刊. 2012(03)
[2] 唐黎. 五四時期對傳統孝道文化之批判述論[J]. 理論導刊. 2011(04)
[3] 關健英. 儒家道德形上學的論述元點、價值依據及對其的追問[J]. 哲學研究. 2010(03)
[4] 康宇. 論儒家孝道觀的演變[J]. 蘭州學刊. 2006(02)
[5] 張啟成. 《小雅·蓼莪》孝道思想的深遠影響[J]. 文史雜志. 2002(04)
[6] 巴新生. 孔子“仁”的泛血緣文化特征及其在先秦儒家仁學史上的地位[J]. 歷史教學. 2002(06)
[7] 李祖揚. 現代文明與孝倫理[J]. 道德與文明. 2001(06)
[8] 范鵬,白奚. “禮”、“忠”、“孝”的現代詮釋[J]. 孔子研究. 1997(04)
[9] 李桂梅. 中國家庭倫理文化的變化及思考[J]. 道德與文明. 1995(04)
本文編號:102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