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霉素前藥和siRNA的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的設計及抗腫瘤免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08 05:13
阿霉素(DOX)能夠通過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CD)來激活抗腫瘤免疫,但也同時導致PD-L1、CD73等各種免疫抑制基因的表達上調(diào),從而抵消ICD效應。為解決此沖突,我們開發(fā)了可酸活化的聚乙二醇(PEG)修飾的DOX前藥,并使其和小干擾RNA(siRNA)組裝形成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PEG@D:siRNA),通過協(xié)同誘導ICD和逆轉免疫抑制,更高效地增強抗腫瘤免疫。其中,DOX前藥與siRNA通過π-π堆積和靜電相互作用組裝,其組裝效率分別為89%和100%,其組裝的納米粒中藥物的含量顯著提高(siRNA為4.13%,DOX為21.67%)。PEG構成球形納米粒的外殼,從而穩(wěn)定納米粒。我們進一步發(fā)現(xiàn),攜帶靶向PD-L1的siRNA的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能夠有效遞送DOX和siRNA至腫瘤組織和腫瘤細胞,發(fā)揮各自功能,協(xié)同增強DOX的ICD效應及增加腫瘤浸潤性T淋巴細胞的比例和干擾素-γ(IFN-γ)的分泌,最終顯著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和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此外,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PEG@D:siRNA也可以方便地擴展為將化學療法和免疫療法相結合的一般策略,從而為腫瘤的化學和免疫聯(lián)合...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腫瘤的治療
1.1.1 腫瘤的現(xiàn)狀
1.1.2 腫瘤的治療手段
1.2 腫瘤的免疫治療
1.2.1 腫瘤的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使腫瘤產(chǎn)生免疫逃逸
1.2.1.1 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抑制
1.2.1.2 PD-L1/PD1在腫瘤中的作用
1.2.1.3 腺苷信號通路中CD73在腫瘤中的作用
1.2.2 腫瘤免疫治療的現(xiàn)狀
1.2.3 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的概述
1.2.4 化療引起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的促免疫作用
1.2.5 化療通過上調(diào)免疫抑制信號分子的表達引起免疫抑制
1.2.8 化療聯(lián)合免疫靶點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1.3 siRNA納米載體遞送
1.3.1 siRNA概述
1.3.2 目前主要siRNA載體介紹
1.3.3 siRNA在腫瘤治療中的前景與挑戰(zhàn)
1.4 化療聯(lián)合遞送siRNA的納米藥物載體概述
1.5 本課題的選題目的及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阿霉素前藥和SIRNA的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的設計及抗腫瘤免疫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原料與試劑
2.2.2 PEG-hyd-DOX的合成與表征
2.2.3 PEG-hyd-DOX在酸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
2.2.4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制備
2.2.5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DLS和冷凍透射電鏡表征
2.2.6 PEG@D:siRNA的凝膠電泳實驗
2.2.7 PEG@D:siRNA的組裝效率與載藥量檢測
2.2.8 PEG@D:Cy5-siRNA的肝素鈉置換實驗
2.2.9 PEG@D:siRNA等溫滴定實驗
2.2.10 PEG@D:siRNA的 DOX熒光和紫外光譜掃描實驗
2.2.11 細胞培養(yǎng)
2.2.12 實驗動物及腫瘤模型
2.2.13 PEG@D:siRNA的細胞攝取與分布實驗
2.2.14 PEG@D:siRNA的活體水平腫瘤組織富集實驗
2.2.15 PEG@D:siRNA誘導免疫原性死亡的相關檢測
2.2.16 DOX對腫瘤細胞表面PD-L1 表達水平影響檢測
2.2.17 PEG@D:si PD-L1 在細胞水平的基因沉默效率實驗
2.2.18 PEG@D:siRNA對腫瘤的治療實驗
2.2.19 PEG@D:siRNA治療后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流式分析
2.2.20 腫瘤組織mRNA水平的檢測實驗
2.2.21 腫瘤組織IFN-γ水平的ELISA實驗
2.2.22 腫瘤組織免疫組化檢測
2.2.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討論
2.3.1 PEG-hyd-DOX的合成與表征
2.3.2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制備與DLS表征
2.3.3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凝膠電泳
2.3.4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透射電鏡觀察
2.3.5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組裝效率和載藥量測定
2.3.6 探究PEG@D:siRNA納米顆粒的自組裝機理
2.3.7 揭示PEG@D:siRNA在細胞水平中攝取與分布情況
2.3.8 揭示PEG@D:siRNA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組織富集情況
2.3.9 驗證PEG@D:siRNA可有效引起免疫原性死亡和進一步促進DC成熟
2.3.10 驗證DOX誘導腫瘤細胞表面PD-L1 表達水平升高
2.3.11 檢測PEG@D:siPD-L1 在細胞水平的沉默效果
2.3.12 驗證PEG@D:siPD-L1 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療效
2.3.13 測定PEG@D:siPD-L1 對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調(diào)控
2.3.14 驗證PEG@D:siCD73 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療效
2.3.15 測定PEG@D:siCD73 對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調(diào)控
2.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86076
【文章頁數(shù)】:8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腫瘤的治療
1.1.1 腫瘤的現(xiàn)狀
1.1.2 腫瘤的治療手段
1.2 腫瘤的免疫治療
1.2.1 腫瘤的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使腫瘤產(chǎn)生免疫逃逸
1.2.1.1 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抑制
1.2.1.2 PD-L1/PD1在腫瘤中的作用
1.2.1.3 腺苷信號通路中CD73在腫瘤中的作用
1.2.2 腫瘤免疫治療的現(xiàn)狀
1.2.3 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的概述
1.2.4 化療引起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的促免疫作用
1.2.5 化療通過上調(diào)免疫抑制信號分子的表達引起免疫抑制
1.2.8 化療聯(lián)合免疫靶點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1.3 siRNA納米載體遞送
1.3.1 siRNA概述
1.3.2 目前主要siRNA載體介紹
1.3.3 siRNA在腫瘤治療中的前景與挑戰(zhàn)
1.4 化療聯(lián)合遞送siRNA的納米藥物載體概述
1.5 本課題的選題目的及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二章 阿霉素前藥和SIRNA的無載體材料復合納米粒的設計及抗腫瘤免疫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原料與試劑
2.2.2 PEG-hyd-DOX的合成與表征
2.2.3 PEG-hyd-DOX在酸條件下的穩(wěn)定性
2.2.4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制備
2.2.5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DLS和冷凍透射電鏡表征
2.2.6 PEG@D:siRNA的凝膠電泳實驗
2.2.7 PEG@D:siRNA的組裝效率與載藥量檢測
2.2.8 PEG@D:Cy5-siRNA的肝素鈉置換實驗
2.2.9 PEG@D:siRNA等溫滴定實驗
2.2.10 PEG@D:siRNA的 DOX熒光和紫外光譜掃描實驗
2.2.11 細胞培養(yǎng)
2.2.12 實驗動物及腫瘤模型
2.2.13 PEG@D:siRNA的細胞攝取與分布實驗
2.2.14 PEG@D:siRNA的活體水平腫瘤組織富集實驗
2.2.15 PEG@D:siRNA誘導免疫原性死亡的相關檢測
2.2.16 DOX對腫瘤細胞表面PD-L1 表達水平影響檢測
2.2.17 PEG@D:si PD-L1 在細胞水平的基因沉默效率實驗
2.2.18 PEG@D:siRNA對腫瘤的治療實驗
2.2.19 PEG@D:siRNA治療后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流式分析
2.2.20 腫瘤組織mRNA水平的檢測實驗
2.2.21 腫瘤組織IFN-γ水平的ELISA實驗
2.2.22 腫瘤組織免疫組化檢測
2.2.2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3 結果與討論
2.3.1 PEG-hyd-DOX的合成與表征
2.3.2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制備與DLS表征
2.3.3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凝膠電泳
2.3.4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透射電鏡觀察
2.3.5 PEG@D:siRNA納米顆粒的組裝效率和載藥量測定
2.3.6 探究PEG@D:siRNA納米顆粒的自組裝機理
2.3.7 揭示PEG@D:siRNA在細胞水平中攝取與分布情況
2.3.8 揭示PEG@D:siRNA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組織富集情況
2.3.9 驗證PEG@D:siRNA可有效引起免疫原性死亡和進一步促進DC成熟
2.3.10 驗證DOX誘導腫瘤細胞表面PD-L1 表達水平升高
2.3.11 檢測PEG@D:siPD-L1 在細胞水平的沉默效果
2.3.12 驗證PEG@D:siPD-L1 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療效
2.3.13 測定PEG@D:siPD-L1 對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調(diào)控
2.3.14 驗證PEG@D:siCD73 在動物水平中腫瘤療效
2.3.15 測定PEG@D:siCD73 對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的調(diào)控
2.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附件
本文編號:37860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786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