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低碳烷烴循環(huán)流化床脫氫工藝優(yōu)化及催化劑結焦過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5 22:53
【摘要】: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不同,我國低碳烷烴(丙烷或丁烷)常被用作燃料,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若將低碳烷烴通過脫氫轉化為低碳烯烴,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其高附加值利用率,同時還將滿足日益增長的低碳烯烴市場需求。因此,本文針對低碳烷烴循環(huán)流化床脫氫工藝技術開展基礎研究工作。(1)低碳烷烴脫氫催化劑流化性能和耐磨性能研究。針對自主研發(fā)的PBD型催化劑,測定了其密度、粒徑分布、最小流化速度及磨耗率。研究結果表明,PBD型催化劑屬于Geldart A類催化劑,具有較好的流化性能;其磨耗率僅0.27%,是國內外同類型催化劑的1/8~1/4,即耐磨性能極佳,完全適用于循環(huán)流化床脫氫過程。(2)低碳烷烴循環(huán)流化床脫氫工藝條件優(yōu)化研究。采用循環(huán)流化床中試裝置對低碳烷烴(丙烷、異丁烷、正丁烷)單獨脫氫以及不同配比混合低碳烷烴進行了系統(tǒng)的工藝操作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結果表明,低碳烷烴脫氫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反應溫度和反應空速,不同的脫氫原料具有不同的適宜操作工況,丙烷脫氫在600 ~oC和1700 h~(-1)條件下,轉化率為39%,丙烯收率達33%;異丁烷脫氫在580 ~oC和1700 h~(-1)條件下,轉化率為48%,異丁烯收率為45%;正丁烷脫氫在580 ~oC和1700 h~(-1)條件下,轉化率為40%,丁烯收率高達32%;此外PBD催化劑對于不同配比的丙烷/異丁烷混合脫氫、混合丁烷脫氫均有較高的催化活性,最終獲得了不同脫氫原料適宜的操作工況。(3)催化劑結焦及其動力學研究。采用固定床裝置及熱分析儀考察了反應溫度、反應空速、原料中異丁烯含量對異丁烷脫氫過程中催化劑結焦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原料氣中的異丁烯含量和反應溫度對催化劑結焦量有較大影響,當反應溫度超過580 ~oC時,隨著原料氣中異丁烯含量的增加,催化劑結焦量迅速增加。通過考察催化劑結焦速率和氣體進料組成及其分壓之間的關系,建立了催化劑結焦動力學模型,展現(xiàn)出較高的模型精度。
【圖文】:

工藝流程圖,工藝流程圖


煙臺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大于 0.1 MPa。該工藝采用移動床反應器[47],實現(xiàn)了催化劑連續(xù)的反應與再結焦催化劑再生過程中可以不斷補充新鮮催化劑;副產物氫氣可以作為反劑,有效緩解催化劑的焦化及烷烴脫氫過程的熱裂解副反應,同時氫氣可熱體為脫氫反應提供熱量,安全性高。該工藝中異丁烷脫氫反應的轉化率,異丁烯的選擇性高于 90%。但是該生產工藝所用的 Pt 系催化劑具有成本點且催化劑穩(wěn)定性不夠理想[48],工藝流程見圖 1-1。

工藝流程圖,工藝流程圖,工藝


圖 1-2 Catofin 工藝流程圖Fig.1-2 The Catofin process diagram3 Star 工藝Phillips 石油公司最初研制出 Star 工藝,后來 Uhde 將工藝改良以后用于丙取丙烯。Star 工藝在 1992 年進行工業(yè)化生產,采用 Pt-Sn 催化劑體系,,與不同之處在于催化劑載體是鋁酸鋅尖晶石 (ZnAl2O4)。該催化劑具有高選擇毒性能,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得到顯著提高[52]。脫氫反應進行時通入蒸汽作為稀釋劑[53]可以降低烷烴分壓,還能抑制催化,提高催化劑抗積碳性能。該工藝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異丁烷轉化率可~54%,目標產物異丁烯的選擇性在 88%以上,工藝流程見圖 1-3。
【學位授予單位】:煙臺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Q426;TQ051.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娟;高杰;張浩楠;萬海;奚兆毅;;低碳烷烴深加工制烯烴技術的研究進展[J];石油化工;2016年12期

2 朱慶軍,徐龍伢,王清遐,賈繼飛,謝素娟;直鏈低碳烷烴芳構化研究進展[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1999年01期

3 陶熙佳;;低碳烷烴脫氫催化劑的研究進展[J];化工管理;2019年08期

4 徐康;低碳烷烴的催化轉化——Ⅱ.乙烷、丙烷、丁烷的催化加工利用[J];化學進展;1991年01期

5 陳;,李樹本;低碳烷烴的多相光催化選擇氧化[J];分子催化;2000年06期

6 杜玉朋;孫樂晶;徐騰;房德仁;任萬忠;;低碳烷烴脫氫催化劑流化特性與耐磨性能[J];化工進展;2018年02期

7 蔣毅;梁娟;;低碳烷烴芳構化的研究[J];天然氣化工(C1化學與化工);1992年04期

8 王宗科;低碳烷烴活化新技術[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3年04期

9 楊家新,王熙庭,郭保雨;低碳烷烴直接轉化技術進展[J];天然氣化工;2003年04期

10 趙萬恒;低碳烷烴脫氫技術評述[J];化工設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傅鋼;徐昕;萬惠霖;;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理化性質對低碳烷烴活化的影響[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付紅英;于振興;鄭偉;張曉麗;;低碳烷烴芳構化催化劑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沈曉春;樓輝;宣東;鄭小明;;低溫下甲烷與丙烷的共同活化芳構化[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黃瑞;劉洪陽;張炳森;孫曉巖;蘇黨生;;碳納米管催化丙烷氧化脫氫反應活性中心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劉忠文;;二氧化碳弱氧化劑用于乙苯脫氫綠色過程的高效催化劑[A];第九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助力兩型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會議論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6 李斌;趙天生;馬清祥;高麗娟;;H-ZSM-5/SAPO-11分子篩的甲醇制烯烴催化性能[A];第十四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7 齊國棟;王強;王超;徐君;鄧風;;Zn負載ZSM-5分子篩上活性中心協(xié)同作用的高場固體核磁共振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秀梅;沸石分子篩上低碳烷烴及一氧化碳活化與轉化機理的固體核磁共振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13年

2 黃瑞;非金屬催化劑上低碳烷烴催化轉化制烯烴[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樂晶;低碳烷烴循環(huán)流化床脫氫工藝優(yōu)化及催化劑結焦過程研究[D];煙臺大學;2019年

2 張依;低碳烷烴在離子液體和低共熔溶劑中的溶解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3 申燕芝;混合低碳烷烴脫氫工藝及催化劑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年

4 付紅英;低碳烷烴芳構化催化劑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5 袁瑞雪;釩基氧化物催化CO_2氧化低碳烷烴脫氫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6 董潔;非平衡等離子體轉化低碳烷烴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66574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6574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ada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