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縱卷葉螟氣味結合蛋白的功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4-10-17 13:09
昆蟲的嗅覺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許多研究表明氣味結合蛋白(OBPs)參與了識別外界物質的第一步,但對于OBPs在昆蟲中確切的生理功能并不是很清晰。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是水稻上重要的害蟲,我們通過觸角轉錄組測序,鑒定了多個CmedOBPs基因,但對于CmedOBPs在其嗅覺感受中的功能并不是很清晰。為此,本課題擬以稻縱卷葉螟為研究對象,在克隆其CmedOBPs基因及CmedOBPs基因表達模式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體外結合實驗并結合RNAi技術,對CmedOBPs的功能進行探索,以期為明確稻縱卷葉螟寄主定位的分子機制提供依據。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稻縱卷葉螟翅和足的掃描電鏡觀察掃描電鏡的結果顯示,稻縱卷葉螟雌雄成蟲翅上主要有非嗅覺感器鱗形和刺形兩種感器。稻縱卷葉螟的足上除了嗅覺感器錐形和毛形感器外還有鱗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ohm鬃毛3種非嗅覺感器,數(shù)量統(tǒng)計顯示前足感器多于后足,后足多于中足。雌雄翅及足上的感器無性二型現(xiàn)象。2.稻縱卷葉螟CmedOBPs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本實驗成功克隆出 CmedOBP5、CmedOBP8、CmedOBP10、Cm...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技術路線
縮略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植物揮發(fā)物簡介
1.2 昆蟲對氣味物質的識別
1.3 氣味結合蛋白(OBPs)的特征及功能
1.4 OBPs的研究方法
1.5 稻縱卷葉螟簡介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稻縱卷葉螟翅與足的掃描電鏡
2.1 材料與方法
2.1.1 供試蟲源
2.1.2 樣品制備與觀察
2.1.3 觸角感器的鑒定與命名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稻縱卷葉螟翅上感器的掃描
2.2.2 稻縱卷葉螟足上感器的掃描
2.3 討論
第三章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昆蟲
3.1.2 供試試劑
3.1.3 主要儀器設備
3.1.4 稻縱卷葉螟PCR模板的制備
3.1.5 稻縱卷葉螟CmedOBPs基因的克隆
3.2 結果分析
3.2.1 稻縱卷葉螟6個CmedOBPs基因的分析
3.2.2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克隆
3.3 討論
第四章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時空表達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昆蟲
4.1.2 主要試劑
4.1.3 主要儀器
4.1.4 樣品RNA的提取
4.1.5 cDNA第一條鏈的合成
4.1.6 引物設計及合成
4.1.7 qPCR反應
4.1.8 數(shù)據分析
4.2 結果和分析
4.2.1 引物特異性和擴增效率檢測
4.2.2 稻縱卷葉螟CmedOBPs基因的時空表達
4.3 討論
第五章 稻縱卷葉螟OBPs的表達、純化及結合特性分析
5.1 材料與方法
5.1.1 供試試劑
5.1.2 主要儀器設備
5.1.3 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5.1.4 目的蛋白的表達
5.1.5 熒光競爭結合
5.1.6 熒光猝滅
5.1.7 數(shù)據分析
5.2 結果分析
5.2.1 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5.2.2 目的蛋白的表達與純化
5.2.3 熒光競爭結合
5.2.4 CmedOBP14與揮發(fā)物的結合特性
5.2.5 CmedOBP5與揮發(fā)物的結合特性
5.2.6 熒光猝滅結果
5.3 討論
第六章 行為活性物質的篩選
6.1 材料與方法
6.1.1 供試昆蟲
6.1.2 實驗試劑
6.1.3 主要儀器
6.1.4 CmedOBP14基因的干擾
6.1.5 觸角電位(EAG)反應
6.1.6 H型嗅覺實驗
6.1.7 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
6.2 結果分析
6.3 討論
第七章 結果與展望
7.1 主要結果
7.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08049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技術路線
縮略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植物揮發(fā)物簡介
1.2 昆蟲對氣味物質的識別
1.3 氣味結合蛋白(OBPs)的特征及功能
1.4 OBPs的研究方法
1.5 稻縱卷葉螟簡介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稻縱卷葉螟翅與足的掃描電鏡
2.1 材料與方法
2.1.1 供試蟲源
2.1.2 樣品制備與觀察
2.1.3 觸角感器的鑒定與命名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稻縱卷葉螟翅上感器的掃描
2.2.2 稻縱卷葉螟足上感器的掃描
2.3 討論
第三章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昆蟲
3.1.2 供試試劑
3.1.3 主要儀器設備
3.1.4 稻縱卷葉螟PCR模板的制備
3.1.5 稻縱卷葉螟CmedOBPs基因的克隆
3.2 結果分析
3.2.1 稻縱卷葉螟6個CmedOBPs基因的分析
3.2.2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克隆
3.3 討論
第四章 稻縱卷葉螟OBPs基因的時空表達分析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昆蟲
4.1.2 主要試劑
4.1.3 主要儀器
4.1.4 樣品RNA的提取
4.1.5 cDNA第一條鏈的合成
4.1.6 引物設計及合成
4.1.7 qPCR反應
4.1.8 數(shù)據分析
4.2 結果和分析
4.2.1 引物特異性和擴增效率檢測
4.2.2 稻縱卷葉螟CmedOBPs基因的時空表達
4.3 討論
第五章 稻縱卷葉螟OBPs的表達、純化及結合特性分析
5.1 材料與方法
5.1.1 供試試劑
5.1.2 主要儀器設備
5.1.3 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5.1.4 目的蛋白的表達
5.1.5 熒光競爭結合
5.1.6 熒光猝滅
5.1.7 數(shù)據分析
5.2 結果分析
5.2.1 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5.2.2 目的蛋白的表達與純化
5.2.3 熒光競爭結合
5.2.4 CmedOBP14與揮發(fā)物的結合特性
5.2.5 CmedOBP5與揮發(fā)物的結合特性
5.2.6 熒光猝滅結果
5.3 討論
第六章 行為活性物質的篩選
6.1 材料與方法
6.1.1 供試昆蟲
6.1.2 實驗試劑
6.1.3 主要儀器
6.1.4 CmedOBP14基因的干擾
6.1.5 觸角電位(EAG)反應
6.1.6 H型嗅覺實驗
6.1.7 數(shù)據處理與分析
6.2 結果分析
6.3 討論
第七章 結果與展望
7.1 主要結果
7.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080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400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