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全爪螨蛻皮激素合成和信號傳導通路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13 20:06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是重要的農(nóng)業(yè)害螨,在桔園發(fā)生危害嚴重,影響柑桔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目前,對于柑桔全爪螨的防治仍以化學藥劑為主,然而由于柑桔全爪螨發(fā)育歷期短、世代重疊、繁殖速度快等特性以及田間殺螨劑的不合理使用,導致其抗性問題日益嚴重,因此發(fā)掘柑桔全爪螨防控新靶標以及研發(fā)新型殺螨劑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近年來,基于發(fā)掘害蟲(螨)生長發(fā)育相關(guān)的分子靶標并研發(fā)新型殺蟲(螨)劑成為研究的熱點領(lǐng)域。蛻皮激素是調(diào)控昆蟲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微量化學物質(zhì),昆蟲通過將取食獲得的植物甾醇或動物膽固醇經(jīng)由一系列Halloween基因編碼的酶的催化代謝,氧化成為具生物活性的20E,20E與蛻皮激素受體及超氣門蛋白USP形成的異源二聚體相結(jié)合,啟動20E信號傳遞,并產(chǎn)生一系列級聯(lián)反應(yīng),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及程序性死亡從而調(diào)控生長發(fā)育及蛻皮等整個過程。然而,關(guān)于螨類蛻皮激素的研究相對滯后,對柑桔全爪螨蛻皮激素合成及其信號傳導機制的研究更是鮮有報道。本學位論文以柑桔全爪螨為研究對象,圍繞蛻皮激素合成和信號傳導分子機制這一科學問題,在全面挖掘柑桔全爪螨蛻皮激素合成和信號通路同源基因信息...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果蠅不同發(fā)育階段蛻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滴度動態(tài)變化示意圖(引自Dubrovsky,2005)
3圖 1.2 昆蟲蛻皮激素合成通路圖(引自 Ryusuke, 2014)Figure 1.2 The ecdyster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ecdysteroidogenic enzymes ininsects (adopted from Ryusuke, 2014).
圖 1.3 昆蟲蛻皮激素信號傳導過程(引自 Chrisitiaens,2013)Figure 1.3 Summaryof ecdysone signaling pathway in insect. (AdoptedfromChrisitiaens,2013)2.2 核受體家族核受體家族是由有多個蛋白成員構(gòu)成的超家族集合,主要分為三類:孤兒核受體、類固醇激素受體和非類固醇激素受體[24-26]。核受體參與大量生物過程,如蛻皮和變態(tài)[27]、胚胎發(fā)育[28]、細胞分化[29]、生殖等過程,在細胞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核受體在復合蛋白或分子伴侶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同源或者異源二聚體,接著與配體結(jié)合,已知的配體包括類固醇、視黃醇、甲狀腺激素、類維生素 A、維生素D、磷脂質(zhì)和脂肪酸等[30]。核受體家族具有 5 個典型的結(jié)構(gòu)域,從 N 端至 C 端依次為 A/B 域、C 域(或DBD 域)、D 域、E 域(或 LBD 域)以及 F 域,如圖 1.4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殺螨劑乙唑螨腈對二斑葉螨的毒力及田間防效[J]. 宮亞軍,陳金翠,姜傢耀,王澤華,曹利軍,魏書軍. 農(nóng)藥. 2017(08)
[2]基因組學時代害蟲治理的研究進展及前景[J]. 彭露,何瑋毅,夏曉峰,謝苗,柯富士,尤士駿,黃宇萍,尤民生.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5(01)
[3]基于新一代測序技術(shù)的昆蟲轉(zhuǎn)錄組學研究進展[J]. 張棋麟,袁明龍. 昆蟲學報. 2013(12)
[4]作物重要葉螨綜合防控技術(shù)研究與示范推廣[J]. 洪曉月,薛曉峰,王進軍,豆威,張艷璇,陳漢杰,張金勇,仇貴生,胡軍華,王少麗,于麗辰,沈慧敏,孫瑞紅,郭建軍,吳偉南,郭明昉,張建萍,陳炳旭,宋子偉,桂連友.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3(02)
[5]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在動植物研究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J]. 岳桂東,高強,羅龍海,王軍一,許姣卉,尹燁.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2(02)
[6]分子對接方法的應(yīng)用與發(fā)展[J]. 段愛霞,陳晶,劉宏德,劉秀輝,盧小泉. 分析科學學報. 2009(04)
[7]RNAi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及其應(yīng)用[J]. 程弈星,劉東成.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8(09)
[8]桔全爪螨對噠螨靈抗性的選育及其生化機理[J]. 孟和生,王開運,姜興印,儀美芹. 農(nóng)藥學學報. 2000(03)
[9]長角血蜱蛻皮激素分泌部位的研究[J]. 張舒林,姜在階.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4)
本文編號:3587066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5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果蠅不同發(fā)育階段蛻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滴度動態(tài)變化示意圖(引自Dubrovsky,2005)
3圖 1.2 昆蟲蛻皮激素合成通路圖(引自 Ryusuke, 2014)Figure 1.2 The ecdysteroid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ecdysteroidogenic enzymes ininsects (adopted from Ryusuke, 2014).
圖 1.3 昆蟲蛻皮激素信號傳導過程(引自 Chrisitiaens,2013)Figure 1.3 Summaryof ecdysone signaling pathway in insect. (AdoptedfromChrisitiaens,2013)2.2 核受體家族核受體家族是由有多個蛋白成員構(gòu)成的超家族集合,主要分為三類:孤兒核受體、類固醇激素受體和非類固醇激素受體[24-26]。核受體參與大量生物過程,如蛻皮和變態(tài)[27]、胚胎發(fā)育[28]、細胞分化[29]、生殖等過程,在細胞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核受體在復合蛋白或分子伴侶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同源或者異源二聚體,接著與配體結(jié)合,已知的配體包括類固醇、視黃醇、甲狀腺激素、類維生素 A、維生素D、磷脂質(zhì)和脂肪酸等[30]。核受體家族具有 5 個典型的結(jié)構(gòu)域,從 N 端至 C 端依次為 A/B 域、C 域(或DBD 域)、D 域、E 域(或 LBD 域)以及 F 域,如圖 1.4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型殺螨劑乙唑螨腈對二斑葉螨的毒力及田間防效[J]. 宮亞軍,陳金翠,姜傢耀,王澤華,曹利軍,魏書軍. 農(nóng)藥. 2017(08)
[2]基因組學時代害蟲治理的研究進展及前景[J]. 彭露,何瑋毅,夏曉峰,謝苗,柯富士,尤士駿,黃宇萍,尤民生.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5(01)
[3]基于新一代測序技術(shù)的昆蟲轉(zhuǎn)錄組學研究進展[J]. 張棋麟,袁明龍. 昆蟲學報. 2013(12)
[4]作物重要葉螨綜合防控技術(shù)研究與示范推廣[J]. 洪曉月,薛曉峰,王進軍,豆威,張艷璇,陳漢杰,張金勇,仇貴生,胡軍華,王少麗,于麗辰,沈慧敏,孫瑞紅,郭建軍,吳偉南,郭明昉,張建萍,陳炳旭,宋子偉,桂連友. 應(yīng)用昆蟲學報. 2013(02)
[5]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在動植物研究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J]. 岳桂東,高強,羅龍海,王軍一,許姣卉,尹燁. 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2012(02)
[6]分子對接方法的應(yīng)用與發(fā)展[J]. 段愛霞,陳晶,劉宏德,劉秀輝,盧小泉. 分析科學學報. 2009(04)
[7]RNAi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及其應(yīng)用[J]. 程弈星,劉東成.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08(09)
[8]桔全爪螨對噠螨靈抗性的選育及其生化機理[J]. 孟和生,王開運,姜興印,儀美芹. 農(nóng)藥學學報. 2000(03)
[9]長角血蜱蛻皮激素分泌部位的研究[J]. 張舒林,姜在階.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04)
本文編號:35870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35870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