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蚧菌與殺蟲劑對大豆蚜協(xié)同作用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435.6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軍俠;趙玉玉;郭麗娜;朱點;李怡萍;仵均祥;;三種殺蟲劑及其混配使用對梨小食心蟲Grapholita molesta(Busck)卵的室內觸殺效果[J];應用昆蟲學報;2017年04期
2 王慶菊;;蠟蚧輪枝菌孢子萌發(fā)條件研究[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3 時新瑞;趙云彤;解國慶;李杰;張勇俊;;黑龍江省東南部大豆蚜綜合防控技術[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5年08期
4 余德億;黃鵬;姚錦愛;張艷璇;;蠟蚧輪枝菌V3450菌株對榕管薊馬及斯氏鈍綏螨的毒力比較[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8期
5 張召榮;張艷軍;謝明;;一株來自熱帶地區(qū)蠟蚧菌的鑒定、生物學特性及其對煙粉虱的致病力[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年01期
6 郭亞靜;李學軍;王堇秀;;大豆蚜生物防治研究進展[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4年06期
7 常靜;周曉榕;李海平;龐保平;;綠僵菌與3種殺蟲劑混用對沙蔥螢葉甲的協(xié)同作用[J];農藥學學報;2015年01期
8 李長鎖;胡喜平;于涵;王欣;;7種常見殺蟲劑對大豆蚜優(yōu)勢天敵的影響[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14年08期
9 王志超;王思一;史雪巖;宋敦倫;高希武;;吡蟲啉與三種有機磷殺蟲劑混配對韭菜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毒力測定[J];植物保護學報;2014年04期
10 王娜;郎志飛;賀康;李飛;;河北邢臺和江蘇南京地區(qū)棉蚜對丁硫克百威和吡蟲啉的抗性[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3年1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畢銳;大豆蚜抗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分子機制及差異蛋白質組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6年
2 張蒙;禾谷縊管蚜對吡蟲啉的抗性及其機理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3 楊帥;大豆蚜對吡蟲啉的抗性監(jiān)測及抗性機理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4 張瑩;大豆蚜的飛行生物學及對寄生蜂的傳播潛力[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5 譚衛(wèi)紅;印楝種仁成分的化學及活性成分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余昕彤;白僵菌和苦參堿對斜紋夜蛾的協(xié)同控害及生理生化影響[D];華南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劉丹竹;大豆食心蟲越冬幼蟲環(huán)境適應性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7年
3 戴海英;大豆抗蚜品種篩選及藥劑防治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小坤;抗吡蟲啉棉蚜的交互抗藥性及機理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劉衛(wèi)敏;蚧蟲受蠟蚧輪枝菌感染的組織病理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6 楊帥;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不同地理種群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苗進;華北地區(qū)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種群動態(tài)和主要天敵控制能力的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5年
8 戴長春;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種群動態(tài)及天敵控制作用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7478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nykjlw/dzwbhlw/2747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