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仡佬族“哭嫁歌”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仡佬族“哭嫁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仡佬族作為貴州高原上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其久遠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翱藜薷琛本褪瞧浠樗孜幕囊环N典型體現(xiàn),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意蘊。 在探討仡佬族哭嫁歌之前,必須對仡佬族哭嫁習俗的源流問題進行追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仡佬族哭嫁歌。學界對哭嫁習俗的研究,無論是掠奪婚姻說、還是過渡婚姻說……,僅從一個角度都不足以充分闡釋仡佬族哭嫁習俗的源流問題。結(jié)合大量的文本資料以及親身的田野調(diào)查,筆者對仡佬族哭嫁習俗的源流進行三種傾向的探討:古代掠奪婚是仡佬族哭嫁習俗產(chǎn)生的第一種可能;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男性強勢地位的出現(xiàn)導(dǎo)致女性的抵制、反抗是仡佬族哭嫁習俗產(chǎn)生的第二種可能;漢文化的輸入,儒家倫理道德的影響是仡佬族哭嫁習俗產(chǎn)生的第三種可能。仡佬族哭嫁歌具有豐富的內(nèi)容與多樣的形式。雖然受漢族哭嫁習俗影響較大,但仡佬族哭嫁歌仍然具有顯著的獨特性,與仡佬族人民獨特的民族心理特征、氣質(zhì)、愿望和理想聯(lián)系起來,將強烈的反抗意識和民族自尊意識貫穿其中,描繪出一幅反映淳樸民風的社會風俗畫,原始宗教意識里的“竹圖騰崇拜”文化和虔誠的“祖先崇拜”文化,都是其具體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哭嫁習俗 哭嫁歌 內(nèi)容 形式 獨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J607;K892.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一章 仡佬族哭嫁習俗起源探究8-33
- 1.1 古代掠奪婚姻起源說10-13
- 1.2 氏族時期過渡婚姻起源說13-21
- 1.3 漢文化輸入、儒家倫理道德影響產(chǎn)生說21-33
- 第二章 仡佬族“哭嫁歌”的內(nèi)容與形式33-49
- 2.1 仡佬族“哭嫁歌”的思想內(nèi)容33-45
- 2.2 仡佬族“哭嫁歌”的形式45-49
- 第三章 仡佬族“哭嫁歌”的獨特性49-66
- 3.1 仡佬族“哭嫁歌”獨特的民族性50-59
- 3.2 仡佬族“哭嫁歌”體現(xiàn)的原始宗教意識59-63
- 3.3 仡佬族“哭嫁歌”體現(xiàn)的山地農(nóng)耕文化特色63-66
- 結(jié)語66-68
- 參考文獻68-71
- 后記71-7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譚德富;;依依惜別話感恩 喜事悲唱說哭嫁[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2 徐祖娥;石靈芝;;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的二聲部對位形態(tài)[J];民族音樂;2011年03期
3 楊開春;;美麗村姑“哭”名遠揚[J];涉世之初;2003年09期
4 王宇豐;;客家婚俗擷英[J];百科知識;2011年14期
5 ;中國民族婚俗[J];神州;2011年16期
6 楊巖;;吊腳樓里飛出的土家族民歌[J];藝術(shù)教育;2004年05期
7 谷之嵐;;魅力古城——湘西鳳凰[J];中等職業(yè)教育;2011年13期
8 ;傳承千年的民俗風情[J];民族論壇;2011年09期
9 王科州;;《復(fù)仇的火焰》對哈薩克族民歌的借鑒[J];文學教育(下);2011年07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鄭東夫;;霞浦畬族婚俗歌謠初探[A];閩臺婚俗——“福建婚俗的調(diào)查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2 龔芳敏;;土家歌謠與土家族的形象建構(gòu)[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馬峗;;民歌民舞:塑造動感鄉(xiāng)村[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建設(shè)與發(fā)展初探[C];2010年
4 韓竹;;從社會事實看仡佬文化[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安平;蜀紅物化的亦是魂化的[N];南充日報;2011年
2 列來拉杜 本報記者 阿克鳩射;酸甜苦辣的彝族婚俗[N];涼山日報(漢);2007年
3 解黎晴;常德的酒俗[N];中國文物報;2008年
4 蔣子龍;脈脈含芳隨野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5 韓瑞明;川東民風——嫁女歌[N];廣安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李韻;少數(shù)民族文化:從鮮為人知到走向世界[N];光明日報;2006年
7 中國銅仁綜合門戶網(wǎng);桃源銅仁[N];銅仁日報;2010年
8 向云駒;湘西有大美[N];光明日報;2003年
9 記者 肖軍 通訊員 張杰 黃軍;麻陽農(nóng)民搶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N];湖南日報;2005年
10 顧咪咪;三尋瀕臨絕跡的民間藝術(shù)[N];解放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馮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羅章;土家山歌:經(jīng)驗的生長與互動[D];西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智;土家族哭嫁習俗中的女性成人教育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2 費元琴;論仡佬族“哭嫁歌”[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3 余霞;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轉(zhuǎn)換功能[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4 吳楠;贛南客家女性哭嫁習俗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年
5 楊其勇;當前重慶土家族哭嫁習俗教育功能的沉淪與解決[D];西南大學;2008年
6 陳江南;閩東u嵜衩窀柰鼙吆、畲音婪N冉涎芯縖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王佳;鄂東蘄春縣大公村民間音樂文化現(xiàn)狀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肖玉珍;霞浦畬族婚嫁歌與周邊地區(qū)漢、畬婚嫁歌之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譚熙;長江三峽地區(qū)土家族民歌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10 閆沖;湘西龍山縣土家族民歌風格與演唱探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仡佬族“哭嫁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1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6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