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作品中的原鄉(xiāng)想象與族群認同
【文章目錄】:
一、來自集體記憶的原鄉(xiāng)想象
二、邊緣人的族群認同危機
三、族群認同基礎上的文化認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希恩;民族認同與民族意識[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兆麟;;當代民族國家的認同危機及其治理[J];民族論壇;2015年12期
2 馬金坤;;文化變遷下的中華民族認同研究——以湖南省桃源縣維吾爾族為例[J];商;2015年51期
3 龐衛(wèi)東;;安全利益視角下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困境——以文萊在加入馬來西亞問題上的選擇為例[J];南洋問題研究;2015年04期
4 蔡紅燕;;苗族服飾族群符號的文化認同研究——以昌寧縣兩村落苗族服飾為例[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5 周晶;張梅梅;;認同與表征:“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下的寧夏回族文化[J];民族藝林;2015年04期
6 陳艷輝;;抗戰(zhàn)時期的媒體宣傳與文化認同重建——以湖南《力報》為例[J];學術交流;2015年11期
7 田發(fā)允;劉養(yǎng)卉;;少數(shù)民族國家認同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8 杜東芳;李明瓊;;社會變遷中的族群認同——以甘肅宕昌縣藏族鄉(xiāng)為研究視角[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9 荊玲玲;趙琳;;基于民族文化認同的苗族古歌保護與傳承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5年10期
10 周永軍;;試析言語社區(qū)的類型——基于言語社區(qū)理論“認同”要素再認識[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秀娟;;席慕容作品中的原鄉(xiāng)想象與族群認同[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9年02期
2 梅碩晃;;我們這里的鄉(xiāng)鎮(zhèn)撤并之后[J];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09年31期
3 王春杰;;遺產歸屬與族群認同:對遺產與族群關系的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年01期
4 吳春寶;;我國邊疆族群認同要素的構建與維系——以西藏珞巴族為例[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4期
5 周愛保;劉顯翠;;國內族群認同研究:現(xiàn)狀與反思[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年03期
6 崔貴蕊;;探析后流放時期猶大回歸者族群認同的構建[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年04期
7 陳雍;;畬族的民族身份與族群認同[J];中國民族博覽;2017年02期
8 馬巍瑩;郭成;;族群認同狀態(tài)與心理健康:來自彝族青少年的證據(jù)[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07期
9 姚智赟;;地域標簽與族群認同建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年07期
10 和虎;;儀式、身份與文化:當代情境下的族群性與族群認同建構[J];學術探索;201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麗劍;“民家情”:散雜居背景下的族群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2 崔明;歷史記憶與族群重構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蝶;阿爾及利亞柏柏爾人族群認同變遷研究(1954年獨立戰(zhàn)爭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
2 盧夢琳;文化差異與少數(shù)族群認同建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8年
3 鄧敏;自我與他者:邕江疍民的族群認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6年
4 張清瑋;族群認同的分歧[D];貴州大學;2018年
5 尚凡力;族群互動影響族群認同的實證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6 孫菲;試析20世紀西方族群認同理論在中國民族研究領域的應用[D];延邊大學;2013年
7 高彩云;偏人族群認同[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8 張倫;族群認同與族群關系[D];廣西民族大學;2017年
9 胡艷芳;鄂倫春族自我認同生成中的國家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李闖;般玳寨克木人的族群認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378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283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