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者環(huán)境容納量依賴于食餌的食餌-捕食者模型
本文選題:食餌-捕食者模型 + 密度制約 ; 參考:《應用數(shù)學》2017年04期
【摘要】:本文建立捕食者環(huán)境容納量依賴于食餌數(shù)量的食餌-捕食者模型,分析了模型解的全局性態(tài).可能同時存在多個正平衡點,它們當中會有鞍點或鞍結(jié)點.除鞍點外每個正平衡點都有一個吸引域.高寒草甸植被與高原鼠兔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用所建立的模型來描述,利用模型參數(shù)的實際值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的原因和恢復策略.過度放牧、人類不合理活動的加劇、高原鼠兔天敵的減少都是高寒草甸退化的原因.相應地,通過合理放牧、規(guī)范人類活動、保護或招引高原鼠兔的天敵、藥物控制可以恢復退化的高寒草甸.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predator-predator model with a predator-environment capacity dependent on the number of pre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global behavior of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is analyzed. There may be multiple positive equilibrium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with saddle points or saddle nodes among them. Every positive equilibrium has a region of attraction except the saddle poi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pine meadow vegetation and plateau pika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established model. The causes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of alpine meadow degrad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actual values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The degradation of alpine meadow is caused by overgrazing, intensification of human unreasonable activities and decrease of natural enemies of plateau pika. Accordingly, by reasonably grazing, regulating human activities, protecting or attracting the natural enemies of plateau pika, drug control can restore the degraded alpine meadow.
【作者單位】: 運城學院應用數(shù)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371313,61573016,61203228)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011002-5)
【分類號】:O17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壽松;邵國良;;離散廣義Logistic模型的穩(wěn)定性和渾沌現(xiàn)象[J];生物數(shù)學學報;1992年01期
2 倪明康;;高維“食餌-捕食者”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J];生物數(shù)學學報;1989年02期
3 王霞;任鵬;;一類帶有Beddington-DeAngelis反應和收獲時滯的食餌-捕食者系統(tǒng)的分析[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09年14期
4 魏鳳英;;一類具無限時滯捕食者食餌系統(tǒng)的周期解[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5 陳超英;尤民生;王聯(lián)德;陳少波;沈春蝦;;捕食者—被捕食者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指標的改進及應用[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6 張亞光;董雨滋;;一類捕食者——食餌模型的穩(wěn)定性分析[J];山西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2期
7 朱松濤,任崇勛;一類捕食者—食餌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J];工科數(shù)學;2000年06期
8 陳媛媛;李紅;于秋玲;;一類時滯兩食餌一捕食者系統(tǒng)的周期解[J];許昌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9 李得福;張廣;;帶擴散的捕食者食餌系統(tǒng)平衡點的穩(wěn)定性分析[J];科技信息;2013年06期
10 倪明康;高維“食餌——捕食者”數(shù)學模型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雪臣;具Ivlev功能反應函數(shù)的捕食者—食餌反應擴散系統(tǒng)的動力學性質(zh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許生虎;一類捕食者—食餌趨化模型解的整體性態(tài)[D];蘭州大學;2015年
3 羅金火;一般時變Gause-型捕食者—食餌動力系統(tǒng)的持續(xù)一致生存性及水華發(fā)生機制的動力模型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璐;一個擴散的變化領(lǐng)土的被捕食者—捕食者模型的正解[D];山東大學;2015年
2 尤春曉;捕食者—食鉺相互作用模型時空動態(tài)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3 趙飛;兩類共擾食餌—捕食者模型的動力學行為分析[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吳玉敏;四類具有避難所的非自治捕食者—食餌系統(tǒng)的動力學行為研究[D];福州大學;2013年
5 張夢姿;離散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的參數(shù)平面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6 傅仙發(fā);一類帶Holling類反饋的捕食者—食餌模型的分岔分析[D];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2016年
7 王小利;一類具有個體行為的捕食者—食餌模型[D];西南大學;2007年
8 汪洋;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反應隨機捕食者—食模型種群動力學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小燕;一類特殊的捕食者—食模型的動力學行為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溫紹雄;一類捕食者染病的捕食者—食餌系統(tǒng)的動力學行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802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ysx/188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