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冷費米氣體有限時間量子熱力學研究
【學位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O413;O414.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簡并超冷費米氣體
1.2 超冷費米氣體中的非平衡動力學
1.3 量子熱機與有限時間量子熱力學
1.4 超冷量子氣體中的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與進展
1.5 論文結(jié)構(gòu)
第二章 Feshbach共振技術(shù)與BEC-BCS渡越區(qū)域
Li的基本性質(zhì)與Feshbach共振'> 2.1 6Li的基本性質(zhì)與Feshbach共振
Li原子的基本性質(zhì)'> 2.1.1 6Li原子的基本性質(zhì)
Li原子的Feshbach共振與蒸發(fā)冷卻'> 2.1.2 6Li原子的Feshbach共振與蒸發(fā)冷卻
2.2 BEC-BCS渡越區(qū)域基本物理與幺正費米氣體
2.2.1 BEC-BCS渡越區(qū)域
2.2.2 S波散射理論
2.2.3 幺正費米氣體與標度不變性
2.3 本章小結(jié)
Li超冷費米氣體實驗系統(tǒng)'>第三章 6Li超冷費米氣體實驗系統(tǒng)
Li超冷費米氣體的真空系統(tǒng)'> 3.1 6Li超冷費米氣體的真空系統(tǒng)
3.1.1 原子加熱爐
3.1.2 超高真空主腔體系統(tǒng)
3.2 磁場系統(tǒng)及其鎖定控制
3.2.1 塞曼減速磁場
3.2.2 磁光阱磁場系統(tǒng)與6Li原子Feshbach共振磁場及其控制系統(tǒng)
Li超冷費米氣體制備與探測的光路系統(tǒng)與激光穩(wěn)頻系統(tǒng)'> 3.3 6Li超冷費米氣體制備與探測的光路系統(tǒng)與激光穩(wěn)頻系統(tǒng)
Li冷原子的俘獲與冷卻激光及其穩(wěn)頻系統(tǒng)'> 3.3.1 6Li冷原子的俘獲與冷卻激光及其穩(wěn)頻系統(tǒng)
3.3.2 遠失諧偶極阱光路系統(tǒng)
3.3.3 成像系統(tǒng)光路及其激光器穩(wěn)頻技術(shù)
Li簡并費米氣體與分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現(xiàn)'> 3.4 6Li簡并費米氣體與分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現(xiàn)
3.4.1 蒸發(fā)冷卻
Li原子量子簡并'> 3.4.2 6Li原子量子簡并
Li2分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 3.4.3 6Li2分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
3.5 超冷費米氣體的偶極阱頻率測量
3.5.1 參量共振模式頻率測量方法
3.5.2 集體激發(fā)模式頻率測量方法
3.6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標度不變簡并費米氣體的Efimovian與 Super-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研究
4.1 超冷費米氣體的膨脹動力學理論
4.1.1 無相互作用的超冷費米氣體膨脹動力學理論
4.1.2 強相互作用費米氣體的膨脹動力學理論
4.2 超冷費米氣體中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研究
4.2.1 超冷費米氣體中的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理論
4.2.2 超冷費米氣體中的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的實驗驗證
4.3 超冷費米氣體中Super-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研究
4.3.1 Super-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理論
4.3.2 Super-Efimovian非平衡膨脹動力學實驗研究
4.4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超冷費米氣體的有限時間熱力學特性研究
5.1 幺正費米氣體的快速量子絕熱轉(zhuǎn)移研究
5.1.1 幺正費米氣體的快速量子絕熱轉(zhuǎn)移理論
5.1.2 幺正費米氣體中快速量子絕熱轉(zhuǎn)移實驗研究
5.2 幺正費米氣體超絕熱有限時間量子熱力學研究
5.2.1 無量子摩擦超絕熱有限時間的量子熱力學過程理論設計
5.2.2 無量子摩擦超絕熱有限時間量子熱力學過程實驗驗證
5.3 粘滯阻力對超絕熱有限時間熱力學過程的影響
5.3.1 各向同性超絕熱有限時間熱力學控制方案設計
5.3.2 粘滯阻力對超絕熱有限時間熱力學實驗操控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jié)
Li超冷費米氣體中傳播的實驗與理論研究'>第六章 近共振光在6Li超冷費米氣體中傳播的實驗與理論研究
6.1 近共振光在介質(zhì)中傳播的理論
6.2 近共振光在6Li超冷費米氣體中傳播的實驗研究
6.3 本章小結(jié)
第七章 總結(jié)與展望
7.1 研究工作總結(jié)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發(fā)表文章目錄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霞;李志堅;;一維分離時間量子行走的拓撲特性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2 康元寶;;多維連續(xù)時間量子隨機游動的It?公式[J];數(shù)學物理學報;2016年04期
3 姜迅東;胡榮澤;;微觀粒子的量子攝動理論[J];中國粉體技術(shù);2012年04期
4 劉頌豪,孟耀勇,劉承宜;生物光子特點及其可能的機制[J];激光與紅外;1997年02期
5 辜煒東,湯庸,王路幫,譚偉民;事務數(shù)據(jù)庫中的時態(tài)信息挖掘[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4年18期
6 李鋒,薛琳娜,高榮發(fā);時空觀念的新突破[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2期
7 李志堅;韓澤凱;;連續(xù)時間量子行走在粘接樹圖上的散射特性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8 姜迅東;沈洪濤;胡榮澤;;氫原子的量子力學表征[J];中國粉體技術(shù);2009年05期
9 楊志勇,侯洵;再論時域的量子化及其物理本質(zhì)[J];光子學報;1998年12期
10 薛曉舟;;論空間時間的量子觀念[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刁鵬鵬;超冷費米氣體有限時間量子熱力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年
2 張偉偉;量子行走在分析物理系統(tǒng)的拓撲和相對論性質(zhì)方面的應用[D];北京郵電大學;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楊熠;離散時間量子漫步的動態(tài)演化[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6年
2 薛燕;分離時間量子行走的傳輸特性及吸收幾率研究[D];山西大學;2018年
3 孫曉宇;分離時間量子行走的拓撲特性及無序下傳輸特性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8年
4 李鵬程;復雜網(wǎng)絡上的連續(xù)時間量子游走[D];復旦大學;2013年
5 徐永振;一維三態(tài)離散時間量子游走及其在聚類分析中應用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6 安志云;分離時間量子行走的恢復及無序下糾纏特性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7年
7 張曉霞;分離時間量子行走的拓撲特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7年
8 韓澤凱;連續(xù)時間量子行走的動力學演化與散射特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9 王丹丹;量子行走的共振傳輸及拓撲特性研究[D];山西大學;2016年
10 盧向英;空間非齊次三態(tài)量子游蕩的平穩(wěn)測度[D];西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696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286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