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課堂的石家莊市高職院;旌鲜浇虒W應用研究 ——以某!稇梦膶懽鳌窞槔
發(fā)布時間:2021-11-20 12:40
互聯(lián)網(wǎng)通訊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的迅猛發(fā)展,給我們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就高職院校來說,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一些新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不斷更新?lián)Q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改革進程。加之隨著社會改革對高職院校學生要求不斷提高,從單純的技能型向綜合型傾斜。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專業(yè)知識之外,還需要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性素質(zhì)。近年來,涌現(xiàn)出一批依托智能終端進行教學的工具,包括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研發(fā)的“雨課堂”,以及“藍墨云班課”“學習通”等,均已被各高校爭相研究實踐。本文以研究高職院;旌鲜浇虒W方式運用效果為出發(fā)點,運用文獻分析、調(diào)查研究、案例研究和訪談等方法,對我市市屬的四所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進行關于雨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內(nèi)容的問卷調(diào)查。通過調(diào)查問卷分析,了解高職院校師生對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方式的使用意愿。根據(jù)《應用文寫作》課程內(nèi)容及大綱要求,設計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混合式教學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進行實證研究,探索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教師年齡結構分析
圖 2 雨課堂使用頻率其中,66.67%的教師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的頻率為每周 1-3 次;25%的教師使頻率為每周 4-6 次;每周使用 7 次以上的占比 8.33%。相對來說,使用頻率比較低。(5)“雨課堂”的功能使用方面。調(diào)查問卷中把“掃碼簽到”“隨堂測試”“投”“彈幕”和“紅包”作為選項進行調(diào)查,具體情況如下圖 3 所示:
圖 2 雨課堂使用頻率其中,66.67%的教師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的頻率為每周 1-3 次;25%的教師使頻率為每周 4-6 次;每周使用 7 次以上的占比 8.33%。相對來說,使用頻率比較低。(5)“雨課堂”的功能使用方面。調(diào)查問卷中把“掃碼簽到”“隨堂測試”“投”“彈幕”和“紅包”作為選項進行調(diào)查,具體情況如下圖 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的文獻綜述與展望[J]. 楊歌謠. 高教論壇. 2019(02)
[2]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思考[J]. 李莎. 現(xiàn)代交際. 2019(02)
[3]職業(yè)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課堂實訓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 李春艷. 高教論壇. 2018(11)
[4]國內(nèi)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 遠程教育雜志. 2018(03)
[5]基于雨課堂的研究生英語學習行為可視化分析[J]. 袁博,趙海媚,張成萍,李向明.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05)
[6]雨課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與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 王帥國.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5)
[7]“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郝敏釵,喬振民.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7(08)
[8]國內(nèi)近十年混合式學習研究趨勢分析——基于2005——2015教育技術領域?qū)W位論文[J]. 馬志強,孔麗麗,曾寧.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5(06)
[9]關于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 陳曉男.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8(06)
[10]網(wǎng)上學習:學習真的發(fā)生了嗎?——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網(wǎng)上學習的比較研究[J]. 黃榮懷,張振虹,陳庚,徐琤. 開放教育研究. 2007(06)
碩士論文
[1]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 邱娜.山東師范大學 2018
[2]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 賴志欣.湖南大學 2018
[3]基于雨課堂的C語言課程混合式學習研究[D]. 李艷霞.山西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507345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教師年齡結構分析
圖 2 雨課堂使用頻率其中,66.67%的教師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的頻率為每周 1-3 次;25%的教師使頻率為每周 4-6 次;每周使用 7 次以上的占比 8.33%。相對來說,使用頻率比較低。(5)“雨課堂”的功能使用方面。調(diào)查問卷中把“掃碼簽到”“隨堂測試”“投”“彈幕”和“紅包”作為選項進行調(diào)查,具體情況如下圖 3 所示:
圖 2 雨課堂使用頻率其中,66.67%的教師使用“雨課堂”進行教學的頻率為每周 1-3 次;25%的教師使頻率為每周 4-6 次;每周使用 7 次以上的占比 8.33%。相對來說,使用頻率比較低。(5)“雨課堂”的功能使用方面。調(diào)查問卷中把“掃碼簽到”“隨堂測試”“投”“彈幕”和“紅包”作為選項進行調(diào)查,具體情況如下圖 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的文獻綜述與展望[J]. 楊歌謠. 高教論壇. 2019(02)
[2]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思考[J]. 李莎. 現(xiàn)代交際. 2019(02)
[3]職業(yè)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課堂實訓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 李春艷. 高教論壇. 2018(11)
[4]國內(nèi)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 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 遠程教育雜志. 2018(03)
[5]基于雨課堂的研究生英語學習行為可視化分析[J]. 袁博,趙海媚,張成萍,李向明.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8(05)
[6]雨課堂: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與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智慧教學工具[J]. 王帥國.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5)
[7]“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背景下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郝敏釵,喬振民.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7(08)
[8]國內(nèi)近十年混合式學習研究趨勢分析——基于2005——2015教育技術領域?qū)W位論文[J]. 馬志強,孔麗麗,曾寧.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5(06)
[9]關于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 陳曉男.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8(06)
[10]網(wǎng)上學習:學習真的發(fā)生了嗎?——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網(wǎng)上學習的比較研究[J]. 黃榮懷,張振虹,陳庚,徐琤. 開放教育研究. 2007(06)
碩士論文
[1]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D]. 邱娜.山東師范大學 2018
[2]基于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 賴志欣.湖南大學 2018
[3]基于雨課堂的C語言課程混合式學習研究[D]. 李艷霞.山西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507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uanjiangongchenglunwen/35073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