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配置概念視域下“人工智能-人”關系解析
【文章目錄】:
一、德勒茲的配置概念意蘊
1. 機器性配置(machinic assemblages)維度
2. 界域性(territories)配置維度
3. 闡釋性配置維度。德勒茲和瓜塔里把這稱為闡釋的集體性配置(a collective assemblage of enunciation)
二、傳統觀念中關于“AI-人”關系的解析
1. 獨立實體論
2. 社會環(huán)境論(或稱嵌入論)
3. 接合論
三、德勒茲配置概念視域下“AI-人”的互融共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草;;人工智能與藝術終結[J];藝術評論;2019年10期
2 ;2天11位院士4個專題論壇8個大會報告20個特邀專題報告——群賢畢至 共探認知科學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發(fā)展![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19年09期
3 李恒威;王吳晨;;人工智能威脅論溯因[J];江科學術研究;2019年04期
4 陳建棟;;人工智能在機構媒體中的應用與思考[J];新聞戰(zhàn)線;2019年23期
5 趙樹軍;;人工智能美學中有關藝術問題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tài)[J];名作欣賞;2019年35期
6 趙樹軍;;人工智能美學中有關藝術本質、情感表達等問題研究綜述[J];名作欣賞;2019年35期
7 黃亞鷹;胡月;;各向異性:人工智能挑戰(zhàn)下的設計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J];湖南包裝;2019年05期
8 石玉昌;;馬克思科技觀及對“人工智能”的審視[J];甘肅理論學刊;2019年06期
9 廖軍;;專題導讀[J];郵電設計技術;2019年11期
10 舒愉棉;卡德·梅茨;;“會”貼標簽的人工智能[J];世界科學;2019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離慶;網絡環(huán)境下的智能化農業(yè)信息平臺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2 樂清洪;智能工序質量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3 葉青;人工智能方法在估價領域的研究與應用[D];華僑大學;2011年
4 代琨;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網絡數據特征選擇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5 秦嶺;基于人工智能的傳感器網絡節(jié)點能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6 湯永川;關于不確定性推理理論與知識發(fā)現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7 趙晶晶;多值規(guī)劃中若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趙玉鵬;機器學習的哲學探索[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張蕾;概念結構及其應用[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10 林命彬;智能機器的哲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婁斌;人工智能在社會應用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年
2 張文濤;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觀反思[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7年
3 于麗穎;馬克思“人的技術化”思想視域下的人工智能風險[D];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
4 李洋;人工智能冬天的成因及其展望[D];南京大學;2015年
5 夏海波;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的公眾傳播與社會評價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7年
6 常迎春;基于分層時序記憶算法的游戲人工智能的異常檢測[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李博;游戲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李凡;人工智能在自動排課中的應用與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郭潔;圍棋人工智能中幾個上限值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潘佳偉;基于粒計算的人工智能反射操作模擬[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788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7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