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P和AI-T-IA兩種表面活性劑的制備及其在廢紙脫墨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0-11-02 21:40
利用廢紙進行制漿造紙具有相對成本較低、節(jié)約原生纖維資源、簡化造紙工藝流程、減少環(huán)境污染、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等優(yōu)點,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廢紙脫墨是利用廢紙進行制漿造紙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廢紙脫墨劑又是廢紙脫墨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化學助劑。目前的國產(chǎn)廢紙脫墨劑品種較少,且多為利用現(xiàn)有的市售小分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所得的復配物,國產(chǎn)廢紙脫墨劑脫墨效果相對較差,還不能滿足制備較高檔再生紙的要求。所以,研發(fā)新型高效的廢紙脫墨劑是提高廢紙脫墨水平的重點工作之一。本文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為主要實驗原料,采用親核加成法制備了LIP型和AI-T-IA型兩種較高分子量的新型表面活性劑,對其合成工藝條件及廢紙脫墨性能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內(nèi)容及結果如下:(1)以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DEA)、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和不同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聚乙二醇(PEG)為原料制備了一系列LIP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對所有制備產(chǎn)物在廢舊期刊紙的浮選法脫墨中的脫墨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以脫墨效果為評判標準,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藝條件及復配條件,并將其與市售脫墨劑進行了脫墨效果的對比,通過SEM對脫墨后再生紙纖維表面的殘余固體物以及纖維交聯(lián)程度進行了分析;最后對產(chǎn)物進行了結構表征和物理化學性能檢測。脫墨效果的對比結果表明:當反應溫度為55℃,反應時間為2h,催化劑用量為單體LDEA的1.0%,n(LDEA): n(IPDI):n(PEG)=1.0:2.0:2.0,并且PEG相對分子量為600時,制備的LIP-600產(chǎn)物具有較好的脫墨效果,其再生紙的白度可達71.2%ISO,殘余油墨量為52.5 mm2.m-2,其脫墨效果優(yōu)于市售脫墨劑;當按照m(LIP-600):m(AEO-9):m(AES)=2:1:1進行復配脫墨時,再生紙的白度較LIP-600單獨使用提高了1.1%ISO,殘余油墨量下降了1.1 mm2.m-2; SEM分析結果表明:脫墨后纖維表面固體物明顯減少,表面更為平整光滑,纖維之間分散良好。物理化學性能檢測結果表明:產(chǎn)物LIP-600的最低表面張力為34.48 mN·m-1, CMC值為1.36×10-5 mol·L-1,濁點為53℃,HLB值為13.33,起泡比為80.5%,分水時間法測得乳化力為589s。(2)以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和酒石酸(TA)為原料制備了一種AI-T-IA表面活性劑。對該AI-T-IA表面活性劑在廢舊期刊紙的浮選法脫墨中的脫墨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以脫墨效果為評判標準,考察了其最佳合成工藝條件及復配條件,并將其與市售廢紙脫墨劑進行了脫墨效果的對比,通過SEM對脫墨后再生紙纖維表面的殘余固體物以及纖維交聯(lián)程度進行了分析;最后對產(chǎn)物進行了結構表征和物理化學性能檢測。脫墨效果的對比結果表明:當反應溫度105℃,反應時間3.5 h,催化劑用量1.0%, n(AEO-9):n(IPDI):n(TA)=2.0:2.2:1.0時,制備產(chǎn)物具有較好的浮選脫墨效果,再生紙的白度可達69.5%ISO,殘余油墨量為57.8 mm2·m-2,其脫墨效果優(yōu)于市售脫墨劑;當按照m(AI-T-IA):m(AEO-9):m(AES)=1:2:1進行復配脫墨時,再生紙的白度較AI-T-IA單獨使用提高了1.3%ISO,殘余油墨量下降了3.3mm2·m-2; SEM分析結果表明:脫墨后纖維表面固體物明顯減少,表面更為平整光滑,纖維之間分散良好;物理化學性能檢測結果表明:產(chǎn)物AI-T-IA的最低表面張力為35.96 mN·m-1, CMC值為0.52mmol·L-1.酸值為43.81 mgKOH·g-1,起泡比為69.8%,分水時間法測得乳化力為416s。(3)以脫墨效果為評判標準,以LIP-60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脫墨劑,對涂布期刊廢紙采用浮選法脫墨的最佳工藝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研究,并對廢舊書本紙采用浮選法和洗滌法脫墨的脫墨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脫墨效果的對比結果表明:碎漿溫度為50℃、碎漿時間為30 min、熟化溫度為55℃、熟化時間為30 min、浮選溫度為45℃、浮選時間為8 min、LIP-60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加入量為0.3%、Na2SiO3用量為3%、NaOH用量為1%,采用先加入脫墨藥品,后加入廢紙的加料順序,在此條件下對涂布期刊廢紙進行浮選法脫墨,其再生紙的白度最高可達73.2%ISO,殘余墨量為46.6 mm2·m-2,較工藝優(yōu)化前的白度提高了2.0%ISO,殘余墨量降低了6.1 mm2·m-2,同時對廢舊書本紙宜采用洗滌法進行脫墨,當LIP-600的用量為0.3%時,其再生紙白度可達64.1%ISO。
【學位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Q423
【部分圖文】:
(1)紅外表征FT化??采用涂膜法,將最佳反應條件下合成的待測樣品(LIP-60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鉆稠??液體均勻的涂膜于KBr片表面,再進行IR檢測,其化圖見圖2-1。??33沿2925?U中間體?巧??I?2冷?^2267?|。ǹ凇??W9?1712?1108??■?I?■?I?.?I?.?I?.?I?.?I?.??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wavenumber?(cm?*)??困2-1?LIP-600非離子表巧活性刑的紅外光詳圖??Fig.?2-1?The?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gram?of?LIP-600?surfactant??由圖2-1可知,LDEA的紅外光譜圖中,3392cm-i為LDEA末端的-OH的伸縮振動??23??
(3)反應體系中-NCO含量的影響因素??在反應溫度分別為45°C、55°C及65°C時,反應體系中-NCO的含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反應體系中-NCO的含量隨反應時間、溫度的變化關系見圖2-3。??6.0?\?\?—45X;??.\?\?-??巧?TC??口\\?X?冬的??2.0??I?I?? ̄ ̄? ̄ ̄ ̄??1.0?2.0?么5?主0??反應時間(b)??圖2-3-NCO含量與反應時間、溫度的關系曲線??F"ig.?2-3?The?impact?of?reaction?化mperature?and?time?on?-NCO?content??由圖2-3可知,溫度對-NCO含量影響較大,當反應時間相同,溫度越高,反應體??系中的-NCO含量越低。這可能是因IPDI分子中含有兩個-NC0基團,低溫下,兩個-NC0??反應活性差別較大,仲-NC0更加活潑,可與-OH先進斤反應,而伯-NCO基被P-甲基、??六元環(huán)、鄰位的甲基基團所屏蔽,從而影響其反應活性IW,但隨溫度升商,這種差別變??小,兩個-NC0都能發(fā)生反應,一定時間-NCO的含量降低的較多,因此,在LIP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中要求LDEA先與一個-NC0反應,固反應溫度不能太高,減少??環(huán)或交聯(lián)腺副產(chǎn)物的生成,有利生成目標產(chǎn)物結構,但反應溫度也不能太低,達到反應??所需結構的反應時間較長
(1)反應溫度對脫墨效果的影響??在內(nèi)(AE0-9):w(IPDI):內(nèi)(TA)=2.0:2.0:1.0,催化劑用量。癌枺枺磻獣r間為3h,脫墨工??藝相同的條件下,不同反應溫度的產(chǎn)物對脫墨效果的影響見圖3-1。??I??66.0??助-4?-?V?^????\?/?\?-。'。蓋??受肝-8?■?V?*????塞?八????巧?*'?\?-I??祖《^5-?—_/?\?■??一??/?\???1?1?i?1?1?1?58.5??90?95?100?105?"0??祕思度OC)??圖3-1反應溫度對脫墨效果的影響??Fig.?3-1?Effect?of?reaction?temperature?on?the?deinking??由圖3-1可知,隨反應溫度的升高,合成產(chǎn)物用于廢紙脫墨后再生紙白度先增大后??減小,殘余油墨量先減小后增大,反應溫度為105°C時,合成產(chǎn)物的脫墨效果最好。這??可能是因溫度過低,反應速度慢,一定反應時間內(nèi)達到預期產(chǎn)物結構,溫度過高,-NCO??基活性增大,可與氨基甲酸醋基中的N-H反應,生成少量腺基交聯(lián)副產(chǎn)物,這種網(wǎng)狀??結構可能對油墨的捕集、剝離和分散有影響,使得脫墨效果下降。??口)反應時間的對脫墨效果的影響??在?n(AEO-9):n(IPDI):n(TA)=2.0:2.0:1.0,催化劑用量為?1.0%,反應溫度為?105°C,??脫墨工藝相同的條件下,不同反應時間的產(chǎn)物對脫墨效果的影響見圖3-2。??由圖3-2可知
【相似文獻】
本文編號:2867603
【學位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TQ423
【部分圖文】:
(1)紅外表征FT化??采用涂膜法,將最佳反應條件下合成的待測樣品(LIP-60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鉆稠??液體均勻的涂膜于KBr片表面,再進行IR檢測,其化圖見圖2-1。??33沿2925?U中間體?巧??I?2冷?^2267?|。ǹ凇??W9?1712?1108??■?I?■?I?.?I?.?I?.?I?.?I?.??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wavenumber?(cm?*)??困2-1?LIP-600非離子表巧活性刑的紅外光詳圖??Fig.?2-1?The?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gram?of?LIP-600?surfactant??由圖2-1可知,LDEA的紅外光譜圖中,3392cm-i為LDEA末端的-OH的伸縮振動??23??
(3)反應體系中-NCO含量的影響因素??在反應溫度分別為45°C、55°C及65°C時,反應體系中-NCO的含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逐漸下降,反應體系中-NCO的含量隨反應時間、溫度的變化關系見圖2-3。??6.0?\?\?—45X;??.\?\?-??巧?TC??口\\?X?冬的??2.0??I?I?? ̄ ̄? ̄ ̄ ̄??1.0?2.0?么5?主0??反應時間(b)??圖2-3-NCO含量與反應時間、溫度的關系曲線??F"ig.?2-3?The?impact?of?reaction?化mperature?and?time?on?-NCO?content??由圖2-3可知,溫度對-NCO含量影響較大,當反應時間相同,溫度越高,反應體??系中的-NCO含量越低。這可能是因IPDI分子中含有兩個-NC0基團,低溫下,兩個-NC0??反應活性差別較大,仲-NC0更加活潑,可與-OH先進斤反應,而伯-NCO基被P-甲基、??六元環(huán)、鄰位的甲基基團所屏蔽,從而影響其反應活性IW,但隨溫度升商,這種差別變??小,兩個-NC0都能發(fā)生反應,一定時間-NCO的含量降低的較多,因此,在LIP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中要求LDEA先與一個-NC0反應,固反應溫度不能太高,減少??環(huán)或交聯(lián)腺副產(chǎn)物的生成,有利生成目標產(chǎn)物結構,但反應溫度也不能太低,達到反應??所需結構的反應時間較長
(1)反應溫度對脫墨效果的影響??在內(nèi)(AE0-9):w(IPDI):內(nèi)(TA)=2.0:2.0:1.0,催化劑用量。癌枺枺磻獣r間為3h,脫墨工??藝相同的條件下,不同反應溫度的產(chǎn)物對脫墨效果的影響見圖3-1。??I??66.0??助-4?-?V?^????\?/?\?-。'。蓋??受肝-8?■?V?*????塞?八????巧?*'?\?-I??祖《^5-?—_/?\?■??一??/?\???1?1?i?1?1?1?58.5??90?95?100?105?"0??祕思度OC)??圖3-1反應溫度對脫墨效果的影響??Fig.?3-1?Effect?of?reaction?temperature?on?the?deinking??由圖3-1可知,隨反應溫度的升高,合成產(chǎn)物用于廢紙脫墨后再生紙白度先增大后??減小,殘余油墨量先減小后增大,反應溫度為105°C時,合成產(chǎn)物的脫墨效果最好。這??可能是因溫度過低,反應速度慢,一定反應時間內(nèi)達到預期產(chǎn)物結構,溫度過高,-NCO??基活性增大,可與氨基甲酸醋基中的N-H反應,生成少量腺基交聯(lián)副產(chǎn)物,這種網(wǎng)狀??結構可能對油墨的捕集、剝離和分散有影響,使得脫墨效果下降。??口)反應時間的對脫墨效果的影響??在?n(AEO-9):n(IPDI):n(TA)=2.0:2.0:1.0,催化劑用量為?1.0%,反應溫度為?105°C,??脫墨工藝相同的條件下,不同反應時間的產(chǎn)物對脫墨效果的影響見圖3-2。??由圖3-2可知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榮剛;陳克復;李擘;陳奇峰;李軍;;實驗室浮選脫墨設備的設計及其脫墨效果[J];中國造紙;2007年08期
2 李向華;;進口廢紙及其存儲期對脫墨效果影響的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09年02期
3 張素風;張美云;王世海;;金屬離子含量對酶脫墨效果的影響[J];中國造紙;2007年01期
4 張素風;王世海;趙錦良;;金屬離子對酶脫墨效果的激活和抑制作用[J];紙和造紙;2007年S1期
5 楊造豪;工藝流程設計對浮選脫墨效果的影響[J];紙和造紙;1990年03期
6 姚光裕;用過氧酸預處理廢紙能改進脫墨效果和提高廢紙纖維的可漂白性[J];造紙信息;2001年05期
7 吳敏儀,陳坤亭;廢紙的貯存對脫墨效果的影響[J];造紙科學與技術;2002年06期
8 郝妮;采用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改善高級涂布紙的脫墨效果[J];國際造紙;2005年02期
9 任淑華;王志敏;;舊雜志廢紙的化學法和酶法脫墨效果的探討[J];黑龍江造紙;2010年04期
10 武書彬,梁文芷,陳港,謝國輝,楊春玲;影響酶法脫墨效果的主要因素[J];纖維素科學與技術;2000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韓文會;LIP和AI-T-IA兩種表面活性劑的制備及其在廢紙脫墨中的應用[D];陜西科技大學;2016年
2 楊鋒偉;PAMST無皂乳液及其改性產(chǎn)物在造紙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676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6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