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駕駛室白車身輕量化優(yōu)化設計與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02:36
本文關鍵詞:商用車駕駛室白車身輕量化優(yōu)化設計與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商用車 白車身 輕量化 CAE分析 優(yōu)化設計
【摘要】:目前國際上在重型商用車開發(fā)設計中,通過新材料、新結構等技術手段的應用,持續(xù)進行的車輛的自重輕量化研究,使整車的動力性不斷提高,燃油消耗量降低,減少環(huán)境污染。因此,從節(jié)約能源及環(huán)境保護出發(fā),汽車輕量化研究一直是持續(xù)的課題。為縮小與國外重型卡車的技術差距,在J6P駕駛室原有產品平臺上,圍繞駕駛室白車身降重開展研究:以降低能耗為目標開展了J6P駕駛室白車身輕量化研究工作。對白車身的材料厚度和車身結構進行優(yōu)化,使駕駛室在滿足基本性能及安全性能的基礎上,對J6P駕駛室進行輕量化設計。本文以一汽最新研發(fā)的商用車駕駛室為研究對象,圍繞白車身輕量化設計優(yōu)化展開研究,通過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獲得原有駕駛室基本性能參數,再通過靈敏度分析、拓撲優(yōu)化分析等進行輕量化設計,同時兼顧原有零件的工藝性,減少模具投入,最終通過試制完成輕量化駕駛室,再經過安全試驗及道路可靠性試驗驗證性能滿足目標要求,達到了輕量化的目的。(1)分析現在國際上流行的輕量化設計手段及實現辦法,根據使用的車身理論重量的近似算法,并結合商用車輕量化系數定義輕量化目標。(2)采用拓撲優(yōu)化方法進行駕駛室的輕量化研究,并對研究結果進行必要的CAE分析。(3)進行車身尺寸優(yōu)化,利用有限元對車身零件敏感度探測,確定各零件減薄程度,并根據現生產情況確定最終的優(yōu)化設計方案,再進行系統(tǒng)的CAE分析,包括基本性能和安全兩大類。(4)對試制的輕量化駕駛室進行臺架試驗、道路試驗、安全試驗。最終證明了輕量化60kg的駕駛室白車身方案滿足設計要求,具備投放市場的條件,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
【關鍵詞】:商用車 白車身 輕量化 CAE分析 優(yōu)化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63.8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緒論10-18
- 1.1 論文研究的背景及意義10
- 1.2 國內外車身輕量化研究現狀10-16
- 1.2.1 新材料的應用11-13
- 1.2.2 新技術新工藝的廣泛應用13-15
- 1.2.3 國內外車身輕量化設計概況15-16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16-18
- 第2章 駕駛室白車身輕量化目標的確定18-24
- 2.1 引言18
- 2.2 輕量化系數確定18-20
- 2.2.1 車型尺寸與重量的對比分析18-19
- 2.2.2 確定各尺寸方向輕量化系數19-20
- 2.3 J6P駕駛室白車身目標重量確定20-21
- 2.3.1 根據輕量化系數計算J6P駕駛室目標重量20-21
- 2.3.2 根據車型、可靠性確定重量降低目標21
- 2.4 小結21-24
- 第3章 駕駛室白車身框架結構優(yōu)化設計24-34
- 3.1 引言24
- 3.2 白車身框架結構拓撲優(yōu)化設計24-27
- 3.3 CAE分析27-31
- 3.3.1 模態(tài)分析27-29
- 3.3.2 駕駛室扭轉剛度分析29-30
- 3.3.3 駕駛室彎曲剛度分析30-31
- 3.4 框架車身結構安全分析31-33
- 3.5 小結33-34
- 第4章 駕駛室白車身尺寸優(yōu)化設計34-44
- 4.1 引言34
- 4.2 零件厚度變化敏感度探測34-37
- 4.3 減薄零件材料厚度生產可行性分析37-38
- 4.4 重量核算及CAE分析38-41
- 4.4.1 重量計算38
- 4.4.2 CAE分析38-41
- 4.5 車身結構安全分析41-42
- 4.6 小結42-44
- 第5章 輕量化駕駛室性能及可靠性驗證44-64
- 5.1 引言44
- 5.2 白車身臺架試驗對比44-54
- 5.2.1 白車身MTS臺架試驗44-47
- 5.2.2 試驗設備47-48
- 5.2.3 試驗方法48-49
- 5.2.4 試驗結果49-54
- 5.2.5 試驗結果對比54
- 5.3 白車身安全試驗54-58
- 5.3.1 ECE R29 TESTA前碰撞試驗54-56
- 5.3.2 ECE R29 TESTB壓頂試驗56-57
- 5.3.3 ECE R29 TESTC駕駛室后圍靜壓強度57-58
- 5.4 整車道路試驗58-63
- 5.4.1 道路試驗準備58-59
- 5.4.2 樣車試驗結果59-63
- 5.5 小結63-64
- 第6章 結論與展望64-66
- 6.1 結論64
- 6.2 工作展望64-66
- 參考文獻66-70
- 作者簡介70-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淦堅;單長洲;王香廷;;某重卡白車身輕量化設計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6年08期
2 付京京;;汽車輕量化技術的發(fā)展現狀及其實施途徑分析[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16年07期
3 崔凱;王學敏;;自沖鉚接技術在車身制造中的應用[J];汽車工藝師;2016年07期
4 梁晨;王國林;楊建;萬治君;;基于最少約束方法的汽車車身靜剛度試驗[J];汽車工程;2015年10期
5 王輝宇;楊偉;;基于剛度靈敏度方法的白車身輕量化設計優(yōu)化分析[J];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2015年05期
6 邵廣濤;王鵬;;車身輕量化系數在重型載貨汽車車身開發(fā)中的應用[J];汽車工藝與材料;2015年09期
7 陳崇山;;輕量化技術在商用車車身開發(fā)中的應用[J];裝備制造技術;2015年09期
8 邱國華;馮浩;張婧;;熱成型技術在車身開發(fā)中的研究與應用[J];上海汽車;2015年08期
9 童波;邵慶賢;湯艷;王雙龍;孫成武;;結構優(yōu)化和新材料技術對商用車輕量化的影響[J];汽車零部件;2015年04期
10 胡群林;溫秀海;陳曉鋒;;汽車車身輕量化發(fā)展方向探討[J];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2014年04期
,本文編號:7166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7166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