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側面碰撞多腔室胸臀氣囊性能及優(yōu)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5-03 11:07
據(jù)統(tǒng)計,在車輛碰撞導致的各類交通事故中,側面碰撞以30%的發(fā)生概率居于第二位,僅次于正面碰撞。由于結構限制,汽車側面無法擁有與汽車前部及后部一樣較大的吸能空間,屬于車體結構較為薄弱的部位,且乘員乘坐時在橫向上與汽車側面結構距離較小,因此側面碰撞導致的乘員人身傷害更加嚴重。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與地區(qū)對汽車側面碰撞安全性都有明確要求并將其納入碰撞安全法規(guī)中,側面碰撞也因此成為車輛碰撞安全性研究的熱點課題。為減小側碰事故中乘員的損傷,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提高汽車側面結構耐撞性和配備側面乘員約束系統(tǒng)。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包括側面簾式氣囊和側面氣囊)是側面乘員約束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基于某車型的側面碰撞實車試驗,利用MADYMO軟件建立了該車型的側面碰撞PSM子結構模型,并研究了其原有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對乘員的保護情況。研究結果表明該車型的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在對乘員的胸部及腹部保護方面沒有達到中國新車評價規(guī)程(C-NCAP)的高性能要求。為提高對乘員的保護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種多腔室胸臀部側面氣囊。該氣囊在豎直方向上分為上下兩個獨立腔室,分別用于保護乘員的胸部、腹部及髖部區(qū)域。上腔室在碰撞方向上又分為兩...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汽車側面碰撞研究內容
1.2.1 車輛結構耐撞性研究
1.2.2 碰撞生物力學研究
1.2.3 約束系統(tǒng)及車內飾研究
1.3 汽車側面碰撞研究方法
1.4 汽車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
1.5 汽車側面氣囊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側面碰撞相關法規(guī)及中國新車評價規(guī)程
2.1 引言
2.2 側面碰撞法規(guī)體系
2.1.1 側面碰撞試驗規(guī)范
2.1.2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2.3 中國新車評價規(guī)程(C-NCAP)
2.2.1 側面碰撞試驗規(guī)范
2.2.2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側面碰撞乘員約束系統(tǒng)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3.1 MADYMO軟件介紹
3.2 PSM子結構法簡介
3.3 側面碰撞PSM子結構模型的建立
3.3.1 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建模與試驗驗證
3.3.2 車體模型的建立
3.3.3 假人模型的建立及其定位
3.3.4 接觸定義
3.4 側面碰撞模型的有效性驗證及乘員損傷分析
3.4.1 側面碰撞模型有效性驗證
3.4.2 乘員損傷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側面多腔室氣囊建模及對乘員的損傷防護分析
4.1 側面多腔室氣囊的設計與建模
4.1.1 氣囊的幾何設計
4.1.2 氣囊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3 MADYMO中的氣囊建模
4.2 側面多腔室氣囊的保護效果驗證
4.3 側面多腔室氣囊參數(shù)對乘員的損傷影響
4.3.1 A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2 B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3 C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4 A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5 B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6 C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代理模型的側氣囊參數(shù)優(yōu)化
5.1 高維多目標優(yōu)化的優(yōu)化目標選擇
5.2 多項式響應面代理模型構建及精度驗證
5.3 基于多目標遺傳算法的氣囊參數(shù)優(yōu)化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附錄
附錄 A:拉丁超立方試驗設計表及仿真結果
本文編號:3806672
【文章頁數(shù)】: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汽車側面碰撞研究內容
1.2.1 車輛結構耐撞性研究
1.2.2 碰撞生物力學研究
1.2.3 約束系統(tǒng)及車內飾研究
1.3 汽車側面碰撞研究方法
1.4 汽車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
1.5 汽車側面氣囊系統(tǒng)的研究現(xiàn)狀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 側面碰撞相關法規(guī)及中國新車評價規(guī)程
2.1 引言
2.2 側面碰撞法規(guī)體系
2.1.1 側面碰撞試驗規(guī)范
2.1.2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2.3 中國新車評價規(guī)程(C-NCAP)
2.2.1 側面碰撞試驗規(guī)范
2.2.2 假人損傷評價指標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側面碰撞乘員約束系統(tǒng)模型的建立及驗證
3.1 MADYMO軟件介紹
3.2 PSM子結構法簡介
3.3 側面碰撞PSM子結構模型的建立
3.3.1 側面氣囊防護系統(tǒng)建模與試驗驗證
3.3.2 車體模型的建立
3.3.3 假人模型的建立及其定位
3.3.4 接觸定義
3.4 側面碰撞模型的有效性驗證及乘員損傷分析
3.4.1 側面碰撞模型有效性驗證
3.4.2 乘員損傷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側面多腔室氣囊建模及對乘員的損傷防護分析
4.1 側面多腔室氣囊的設計與建模
4.1.1 氣囊的幾何設計
4.1.2 氣囊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1.3 MADYMO中的氣囊建模
4.2 側面多腔室氣囊的保護效果驗證
4.3 側面多腔室氣囊參數(shù)對乘員的損傷影響
4.3.1 A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2 B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3 C腔室氣體質量流率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4 A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5 B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3.6 C腔室排氣孔直徑對乘員損傷的影響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基于代理模型的側氣囊參數(shù)優(yōu)化
5.1 高維多目標優(yōu)化的優(yōu)化目標選擇
5.2 多項式響應面代理模型構建及精度驗證
5.3 基于多目標遺傳算法的氣囊參數(shù)優(yōu)化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附錄
附錄 A:拉丁超立方試驗設計表及仿真結果
本文編號:38066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38066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