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脅迫下水稻不同單基因系防衛(wèi)相關基因表達分析
本文關鍵詞:稻瘟病菌脅迫下水稻不同單基因系防衛(wèi)相關基因表達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水稻 稻瘟病菌 單基因系 防衛(wèi)基因 抗性基因
【摘要】: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稻瘟病抗性基因抗性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為了解防衛(wèi)基因在不同抗性單基因系中的表達模式,本研究利用q RT-PCR方法比較了4個水稻抗稻瘟病單基因系IRBLKh-K3(Pik-h)、IRBLKs-F5(Pik-s)、IRBLta2-Re(Pita-2)和IRBLta-K1(Pita)中抗稻瘟病防衛(wèi)相關基因幾丁質酶基因1(chitinase 1,Cht-1)、β-1,3葡聚糖酶基因(β-1,3-glucanase,Glu)、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和過氧化物酶基因(peroxidase,POX22.3)表達的差異。結果表明,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脅迫后的6、12、24、36、48、72和96 h時間點,Cht-1和Glu的表達量在4個單基因系中的差異無明顯的規(guī)律性。PAL在IRBLKh-K3(Pik-h)基因系中以及POX22.3在IRBLta2-Re(Pita-2)基因系中的表達量均持續(xù)高于在其余3個基因系中;前者的最高表達量至少是對照、IRBLta2-Re(Pita-2)、IRBLtaK1(Pita)和IRBLKs-F5(Pik-s)基因系的3.35、3.05、3.85和4.32倍,后者是對照、IRBLta-K1(Pita)、IRBLKhK3(Pik-h)和IRBLKs-F5(Pik-s)基因系的24.86、2.12、2.85和2.60倍。研究結果表明,PAL基因與POX22.3基因的表達分別受抗性基因Pik-h和Pita-2的特異調控參與抗性反應,為進一步研究抗性基因的抗性調控機制提供了依據。
【作者單位】: 廣東海洋大學農學院;華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中國水稻研究所;
【關鍵詞】: 水稻 稻瘟病菌 單基因系 防衛(wèi)基因 抗性基因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31271688) 中央級科研院所公益性科研業(yè)務費專項(No.2009RG005-3) 廣東省農業(yè)廳項目[粵農計(2011)143號]
【分類號】:S435.111.41
【正文快照】: *同等貢獻作者稻瘟病是危害水稻(Oryza sativa)生產的嚴重病害之一,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品種是水稻防治稻瘟病的有效途徑。已從水稻中鑒定和定位了數十個稻瘟病抗性基因,但不同基因對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抗性水平差異很大。一些稻瘟病抗性基因如Pi9、Pi2,Pik-h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葛秀春,宋鳳鳴,鄭重;水稻 - 稻瘟病菌互作中抗氧化物質含量及相關酶活性的變化[J];浙江農業(yè)大學學報;1998年04期
2 薄上秀男;稻瘟病克星──抗稻瘟病肥料的制作方法[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0年04期
3 張正光,鄭小波;稻瘟病菌不同小種菌株間無性重組的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0年04期
4 金星,談孝鳳,楊光燦,焦汝志;貴州省稻瘟病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J];耕作與栽培;2000年03期
5 曾千春,葉華智,朱禎,周開達;稻瘟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0年03期
6 羅朝喜,李進斌,李成云;稻瘟病菌色素遺傳研究[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0年01期
7 汪安云;稻瘟病菌病組織與單孢菌株的分子指紋分析比較研究[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8 黃富,程開祿,潘學賢,劉牛,羅林明,卿雨文;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種抗稻瘟病性評價及病菌生理小種監(jiān)測[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9 何月秋,唐文華,Hei Leung,Robert S.Zeigler;稻瘟病菌致病突變株的分離[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10 ;日本開發(fā)耐稻瘟病水稻[J];致富之友;200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梅;郭曉莉;姜兆遠;李莉;孫輝;任金平;;2008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監(jiān)測及致病性分析[A];公共植保與綠色防控[C];2010年
2 林成增;周潔;鄭祥梓;王琴秋;何守貴;王宗華;魯國東;;稻瘟病菌幾丁質酶家族基因功能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朱曉寒;周騰勝;陳繼圣;王宗華;;稻瘟病菌中一個假定的ADP核糖基化因子ARF6的功能分析[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甘代耀;翁啟勇;王烏齊;江文清;;稻瘟病菌致病性及抗病育種[A];“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8年
5 白娟;周益軍;程兆榜;;我國南方稻區(qū)稻瘟病菌群體遺傳結構研究[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植物病理學研究進展(第五卷)[C];2003年
6 黃富;程開祿;潘學賢;劉牛;羅林明;卿雨文;;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種抗稻瘟病性評價及病菌生理小種監(jiān)測[A];中國植病學會西南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何月秋;唐文華;HeiLeungRobertS.Zeigler;;稻瘟病菌致病突變株的分離[A];中國植病學會西南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8 鄭小波;張正光;;稻瘟病菌無性重組研究[A];中國植病學會西南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9 彭麗年;彭化賢;盧代華;;四川地區(qū)稻瘟病菌的抗藥性[A];第十九屆全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械交易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雷財林;王久林;蔣琬如;凌忠專;M.L.GEORGE;;我國北方部分稻區(qū)稻瘟病菌群體遺傳結構研究[A];第七屆北京青年科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海峰邋方又平;江西 嚴把種子關控制稻瘟病[N];農民日報;2008年
2 農業(yè)植保專家 任金平;用水稻品種混栽技術控制稻瘟病[N];吉林農村報;2014年
3 植保專家 任金平;稻瘟病傳播途徑及防治措施[N];吉林農村報;2014年
4 屈明光 曾德祿;生物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研究獲重大突破[N];農民日報;2000年
5 田伯光;日本發(fā)現(xiàn)抗擊稻瘟病基因[N];農民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汪波;攻克稻瘟病[N];人民日報;2001年
7 曾德祿 王立新;我省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稻瘟病研究獲重大突破[N];云南科技報;2000年
8 馮國明;近年稻瘟病為何高發(fā)[N];湖南科技報;2007年
9 ;保護性稻瘟病防治劑——三環(huán)唑[N];四川科技報;2001年
10 涂飛;水稻病害防治[N];四川科技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曉程;稻瘟病菌絲氨酸蛋白酶在水稻中的功能驗證[D];福建農林大學;2008年
2 劉靜;稻瘟病菌鈣/鈣調素依賴蛋白激酶基因功能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陳曉;稻瘟病菌兩個假定的Rho GTP酶激活蛋白的功能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4 周志程;稻瘟病菌一個無毒基因簇的定位[D];福建農林大學;2009年
5 趙巍巍;黑龍江省稻瘟病菌致病基因的檢測及分布情況研究[D];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10年
6 李科;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種鑒別及其抗藥性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7 楊諾;兩株抗苯菌靈稻瘟病菌突變體的若干特性[D];廣西大學;2005年
8 劉小紅;利用啟動子陷阱技術(Promoter trapping)構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突變體庫[D];浙江大學;2004年
9 馮東岳;波拉毒素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評價及機制初探[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4年
10 田延麗;稻瘟病菌中硝酸鹽利用缺陷型突變體的篩選及相關基因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63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96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