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葬玉制度“鉞不單行”說——四重證據(jù)法求解華夏文化基因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06:00
以良渚文化的七個代表性遺址墓葬為對象,可歸納出良渚葬玉制度的"鉞不單行"規(guī)則,即凡隨葬玉鉞多用黃色即淺色玉料,同時匹配以1件或多件深色石鉞。五千年前長三角地區(qū)高等級玉殮葬制度中的這種玉石原料的顏色二分現(xiàn)象,對應著上古文獻所記天玄地黃和龍血玄黃的二元對立,成為通過第四重證據(jù)即文物,尋找和確認華夏文明史前文化基因的生動案例。
【文章來源】:民族藝術.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良渚文化頂級玉鉞(反山M12:100)(1)
反觀《瑤山》所述6座大墓出土的6件玉鉞(圖2、圖3),其顏色特征基本上和反山的5件是一致的,大同小異。雖然考古報告描述時用“青灰色”“青色”等詞語,其實均為同類的偏黃色調(diào)。這種言不及義的現(xiàn)象,讀者只有認真對照書后的彩色照片,才能自己有所體悟。圖3 良渚瑤山出土“南瓜黃”玉鉞(M9:14)(2)
總共七大遺址給出的葬禮之類同,這確實是十分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莊橋墳良渚文化遺址被測定為距今4 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晚期遺址,與反山和瑤山所代表的良渚早中期相比,其存在時間大約要晚數(shù)百年。為什么良渚文化葬玉制中的玉鉞對應石鉞現(xiàn)象,能夠持久不變地從早期保留到晚期呢?其中一定有某種不為人知的觀念因素在起作用。圖1 1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良渚文化石質(zhì)“玄鉞”。葉舒憲攝,2019年1月,平湖市博物館
本文編號:3549944
【文章來源】:民族藝術.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良渚文化頂級玉鉞(反山M12:100)(1)
反觀《瑤山》所述6座大墓出土的6件玉鉞(圖2、圖3),其顏色特征基本上和反山的5件是一致的,大同小異。雖然考古報告描述時用“青灰色”“青色”等詞語,其實均為同類的偏黃色調(diào)。這種言不及義的現(xiàn)象,讀者只有認真對照書后的彩色照片,才能自己有所體悟。圖3 良渚瑤山出土“南瓜黃”玉鉞(M9:14)(2)
總共七大遺址給出的葬禮之類同,這確實是十分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莊橋墳良渚文化遺址被測定為距今4 000多年的良渚文化晚期遺址,與反山和瑤山所代表的良渚早中期相比,其存在時間大約要晚數(shù)百年。為什么良渚文化葬玉制中的玉鉞對應石鉞現(xiàn)象,能夠持久不變地從早期保留到晚期呢?其中一定有某種不為人知的觀念因素在起作用。圖1 1 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良渚文化石質(zhì)“玄鉞”。葉舒憲攝,2019年1月,平湖市博物館
本文編號:35499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5499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