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ATP7B基因突變致肝豆狀核變性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14:11
  肝豆狀核變性,即Wilson病,是一種由銅離子轉(zhuǎn)運ATP酶β肽(ATPase Cu2+ transporting beta polypeptide,ATP7B)基因突變導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性疾病。現(xiàn)歸納總結(jié)不同突變的致病機制,包括誘導突變蛋白錯誤定位、改變蛋白間或結(jié)構(gòu)域間相互作用、調(diào)控ATP7B蛋白催化活性、改變ATP7B基因剪接方式等多個方面。臨床上,系統(tǒng)總結(jié)了常見突變與臨床表型間的關聯(lián),如p.R778L,被認為與更加嚴重的臨床癥狀相關;同時,環(huán)境、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差異亦可能對患者是否發(fā)病或發(fā)病時間產(chǎn)生較大影響。在分子層面上對ATP7B基因突變致病機制及所致臨床表征的研究進行綜述,將有助于加深對肝豆狀核變性發(fā)病機制的認識,并提示可針對不同的機制采用個性化的診療手段,以指導臨床實踐。 

【文章來源】:中華肝臟病雜志. 2020,(02)

【文章頁數(shù)】: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例暴發(fā)性肝豆狀核變性的病理與WD基因全外顯子序列測定[J]. 何綱,楊旭,羅開忠,蔣永芳,陳漢春,呂尚武.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7 (09)



本文編號:332389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32389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40a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