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疼痛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及其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06-18 10:19
目的對癌癥疼痛基因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和篩選,為癌癥患者的疼痛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從高通量基因表達(GEO)數據庫下載GSE47603數據并整理分析,利用BART和Metascape(http://metascape.org/gp/index.html)數據庫繪制火山圖、熱圖以及進行基因本體(GO)功能注釋和京都基因與基因組百科全書(KEGG)分析,再利用基因、蛋白質相互作用關系檢索工具(String)數據庫和Cytoscape軟件進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PPI)和關鍵基因篩選,最后再利用Oncomine腫瘤芯片數據庫對篩選的關鍵基因進行腫瘤相關分析。結果通過對GSE47603數據進行分析,共得到37個差異基因,其中表達下調的基因4個,表達上調的基因33個;差異表達基因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細胞因子介導、細胞對γ干擾素反應、對外部刺激反應的調節(jié)和神經遞質的生物合成等上,KEGG主要富集在細胞因子與細胞因子受體的相互作用通路、白細胞介素(IL)-7信號通路和造血細胞調節(jié)等通路;通過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關鍵基因篩選得到得分排名居前10位的關鍵基因分別為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鏈9(MYH9)、CXC趨...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20,18(28)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火山圖和熱圖
關鍵基因篩選圖表2關鍵基因得分排名情況排名關鍵基因得分1MYH9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胰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專家共識(2020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20(07)
[2]特異性蛋白1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學作用及對細胞因子網絡的影響[J]. 焦鋒,韓婷,卓萌,梁依依,王理偉.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20(05)
[3]2012-2017年濰坊市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流行病特征及變化趨勢分析[J]. 李寧,李亮,陳作森,孟顯峰.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9(12)
[4]癌性疼痛,腫瘤患者的嚴重威脅[J]. 歐陽雪巖,楊超,朱朕,李靜,孫運恒,丁罡,吉永華,姜峰. 生理學報. 2019(02)
[5]胸部神經阻滯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 姚華琪,邱萍,程倩,顏偉. 江蘇醫(yī)藥. 2019(02)
[6]神經病理性疼痛大鼠海馬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變化[J]. 杜仁峰,郭朝暉,李永男,田潤利,羅慶玲,趙海燕.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8(06)
[7]川芎嗪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鎮(zhèn)痛作用及對腦中樞敏化區(qū)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J]. 張美玉,焦玥,劉洋,李玉娟,趙小亮,李濤.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8(12)
[8]白細胞介素7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CD8+T細胞抗腫瘤活性的影響[J]. 張小紅,王紅民,靳莉,常瑞,祖翡翠,李風芝,庫春燕.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8(30)
[9]穴位注射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 景萬倉. 光明中醫(yī). 2018(13)
[10]腫瘤患者癌性疼痛和心理痛苦及營養(yǎng)不良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 羅迪,張雪,鄧窈窕.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8(29)
本文編號:3236487
【文章來源】:中國醫(yī)藥指南. 2020,18(28)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火山圖和熱圖
關鍵基因篩選圖表2關鍵基因得分排名情況排名關鍵基因得分1MYH9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胰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專家共識(2020版)[J]. 中華腫瘤雜志. 2020(07)
[2]特異性蛋白1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學作用及對細胞因子網絡的影響[J]. 焦鋒,韓婷,卓萌,梁依依,王理偉. 臨床腫瘤學雜志. 2020(05)
[3]2012-2017年濰坊市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流行病特征及變化趨勢分析[J]. 李寧,李亮,陳作森,孟顯峰.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9(12)
[4]癌性疼痛,腫瘤患者的嚴重威脅[J]. 歐陽雪巖,楊超,朱朕,李靜,孫運恒,丁罡,吉永華,姜峰. 生理學報. 2019(02)
[5]胸部神經阻滯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及炎性細胞因子的影響[J]. 姚華琪,邱萍,程倩,顏偉. 江蘇醫(yī)藥. 2019(02)
[6]神經病理性疼痛大鼠海馬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變化[J]. 杜仁峰,郭朝暉,李永男,田潤利,羅慶玲,趙海燕.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8(06)
[7]川芎嗪對神經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鎮(zhèn)痛作用及對腦中樞敏化區(qū)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含量的影響[J]. 張美玉,焦玥,劉洋,李玉娟,趙小亮,李濤.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2018(12)
[8]白細胞介素7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CD8+T細胞抗腫瘤活性的影響[J]. 張小紅,王紅民,靳莉,常瑞,祖翡翠,李風芝,庫春燕.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8(30)
[9]穴位注射治療帶狀皰疹的臨床觀察[J]. 景萬倉. 光明中醫(yī). 2018(13)
[10]腫瘤患者癌性疼痛和心理痛苦及營養(yǎng)不良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 羅迪,張雪,鄧窈窕.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8(29)
本文編號:3236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2364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