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一株嗜酸性霉菌的鑒定及其α-淀粉酶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發(fā)布時間:2021-04-14 12:14
  黑曲霉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發(fā)酵菌,生長迅速,發(fā)酵周期短,且生長過程中不受雜菌的污染及不產(chǎn)毒素的特點,為符合美國FDA之GRAS公認安全菌株,產(chǎn)酶種類多,產(chǎn)酶能力強,一些極端酶大部分來自于曲霉,由此更加奠定了其在發(fā)酵工業(yè)上的地位。耐酸性α-淀粉酶可補足常用淀粉酶在低pH條件下性能不足的短板,在提高工業(yè)生產(chǎn)廢品的利用和處理、降低原料消耗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與開發(fā)前景,甘露聚糖酶是一種新型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酶,但是由于其發(fā)酵酶活低而導致其成本高,限制了應用范圍,因此,對該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本實驗從新疆某鈾礦酸性浸出液分離得到一株霉菌,本實驗中命名為MJ 5。根據(jù)形態(tài)學特征、rDNA ITS序列分析以及Biolog鑒定系統(tǒng)對該菌株進行鑒定,同時Biolog鑒定板可提供菌株對碳源的消耗情況,由此可分析了解該菌的生長情況及優(yōu)勢碳源。通過對菌株的粗酶液測定α淀粉酶酶活,根據(jù)全基因組測序結(jié)果,設計引物獲得耐酸性α淀粉酶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序列片段,與pPIC9K構(gòu)建表達載體,導入酵母受體細胞進行表達,結(jié)果表明:(1)結(jié)合三種鑒定系統(tǒng)鑒定霉菌MJ 5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霉菌的最適碳... 

【文章來源】:東華理工大學江西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黑曲霉
        1.1.1 黑曲霉簡介
        1.1.2 黑曲霉的工業(yè)應用
            1.1.2.1 黑曲霉在檸檬酸生產(chǎn)中的應用
            1.1.2.2 黑曲霉表達系統(tǒng)以及酶制劑生產(chǎn)中的應用
            1.1.2.3 黑曲霉在冶金領域的應用
            1.1.2.4 黑曲霉在養(yǎng)殖業(yè)上的應用
    1.2 耐酸性α-淀粉酶
        1.2.1 耐酸性α-淀粉酶的來源
        1.2.2 耐酸性α-淀粉酶的催化機制
        1.2.3 α-淀粉酶的特性及作用機制
        1.2.4 耐酸性α-淀粉酶的耐酸機制及耐熱性
        1.2.5 α-淀粉酶的酶活測定方法
        1.2.6 耐酸性α-淀粉酶的應用
        1.2.7 耐酸性α-淀粉酶的異源表達
        1.2.8 耐酸性α-淀粉酶的開發(fā)和應用概況
    1.3 甘露聚糖酶
        1.3.1 β-甘露聚糖酶的來源
        1.3.2 β-甘露聚糖酶的酶學性質(zhì)
        1.3.3 β-甘露聚糖酶的異源表達
        1.3.4 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
        1.3.5 β-甘露聚糖酶的應用
    1.4 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pastoris)表達系統(tǒng)[95]
        1.4.1 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
        1.4.2 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的優(yōu)點
        1.4.3 影響外源基因在巴斯德畢赤酵母表達的因素
        1.4.4 巴斯德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的應用
    1.5 真菌ITS序列分析與Biolog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
    1.6 研究內(nèi)容、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嗜酸性霉菌MJ5的鑒定、碳源分析及所產(chǎn)α淀粉酶的酶學性質(zhì)
    2.1 實驗材料
        2.1.1 菌株和試劑
        2.1.2 培養(yǎng)基
    2.2 引物合成及測序
    2.3 實驗儀器
    2.4 實驗方法
        2.4.1 菌株的分離、純化與保存
        2.4.2 菌體的形態(tài)學觀察
        2.4.3 rDNAITS序列以及進化樹的構(gòu)建
        2.4.4 Biolog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
        2.4.5 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下MJ5的產(chǎn)酸情況
        2.4.6 MJ5淀粉酶性質(zhì)的研究
            2.4.6.1 淀粉酶酶活標準曲線的測定
            2.4.6.2 淀粉酶的酶活力測定
            2.4.6.3 MJ5淀粉酶產(chǎn)酶曲線的繪制
            2.4.6.3 MJ5胞外淀粉酶的最適反應溫度
            2.4.6.4 MJ5胞外淀粉酶最適反應pH
            2.4.6.5 MJ5胞外淀粉酶pH穩(wěn)定性和溫度穩(wěn)定性的測定
    2.5 結(jié)果與分析
        2.5.1 MJ5的形態(tài)特征觀察
        2.5.2 rDNAITS序列鑒定結(jié)果
        2.5.3 碳源代謝分析
        2.5.4 不同培養(yǎng)基下的產(chǎn)酸情況
        2.5.5 葡萄糖標準曲線的繪制
        2.5.6 MJ5淀粉酶的產(chǎn)酶曲線
        2.5.7 MJ5淀粉酶的最適溫度
        2.5.8 MJ5淀粉酶的最適pH
        2.5.9 MJ5淀粉酶pH穩(wěn)定性
        2.5.10 MJ5淀粉酶的熱穩(wěn)定性
    2.6 討論
    2.7 小結(jié)
第三章 黑曲霉MJ5(AspergillusnigerMJ5)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3.1 實驗材料
        3.1.1 菌株、載體、工具酶和試劑
        3.1.2 引物合成及測序
        3.1.3 培養(yǎng)基及試劑的配制
        3.1.4 實驗儀器
    3.2 實驗方法
        3.2.1 黑曲霉MJ5全基因組測序
        3.2.2 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
        3.2.3 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cDNA全長序列
        3.2.4 耐酸性α-淀粉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
    3.3 結(jié)果與分析
        3.3.1 黑曲霉MJ5全基因組測序結(jié)果
        3.3.2 AspergillusnigerMJ5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α-amy-5的擴增
        3.3.3 重組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與陽性克隆菌落的鑒定結(jié)果
        3.3.4 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α-amy-5基因序列分析
        3.3.5 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編碼蛋白序列的糖基化分析
        3.3.6 耐酸性α-淀粉酶基因基因所編碼蛋白的等電點和分子量預測
        3.3.7 重組質(zhì)粒的線性化與α-amy-5重組菌株的篩選
        3.3.8 重組淀粉酶酶活測定結(jié)果
    3.4 討論
    3.5 小結(jié)
第四章 黑曲霉MJ5(AspergillusnigerMJ5)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4.1 實驗材料
        4.1.1 菌株、載體、工具酶和試劑
        4.1.2 引物合成及測序
        4.1.3 培養(yǎng)基及試劑的配制
        4.1.4 實驗儀器
    4.2 實驗方法
        4.2.1 MJ5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
        4.2.2 甘露聚糖酶基因cDNA全長序列
        4.2.3 MJ5甘露聚糖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
        4.2.4 重組甘露聚糖酶的酶學性質(zhì)測定
            4.2.4.1 甘露聚糖酶酶活標準曲線的測定
            4.2.4.2 甘露聚糖酶的酶活力以及比活力的測定
            4.2.4.3 MJ5甘露聚糖酶的最適反應溫度
    4.3 結(jié)果與分析
        4.3.1 AspergillusnigerMJ5甘露聚糖酶基因man-5的擴增
        4.3.2 重組表達載體的構(gòu)建與陽性克隆菌落的鑒定結(jié)果
        4.3.3 MJ5甘露聚糖酶基因man-5基因序列分析
        4.3.4 MJ5甘露聚糖酶基因編碼蛋白序列的糖基化分析
        4.3.5 MJ5甘露聚糖酶基因基因所編碼蛋白的等電點和分子量預測
        4.3.6 重組質(zhì)粒的線性化與man-5重組菌株的篩選
        4.3.7 MJ5甘露聚糖酶man-5的純化及脫糖基化
        4.3.8 MJ5甘露聚糖酶man-5的酶學性質(zhì)分析
    4.4 討論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5.1 結(jié)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攻讀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株分離自鈾礦酸性浸出液霉菌的鑒定與碳源代謝分析[J]. 劉歡,徐玲玲,李江.  生物技術通報. 2018(04)
[2]基于Biolog-FF技術的金霉素降解真菌的碳代謝特征研究[J]. 張惠艷,李艷菊,顧金剛,董曉霞,尚攀.  微生物學通報. 2015(07)
[3]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與菌種選育研究進展[J]. 封棣,孟青青,王玉海,楊慧敏,楊建國,王風寰.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4(15)
[4]熱擊對黑曲霉孢子萌發(fā)及產(chǎn)木聚糖酶的影響[J]. 劉新育,王一凡,王明道,陳紅歌.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3(11)
[5]1株蒜薹采后病原真菌的鑒定、rDNA ITS序列及碳源代謝指紋圖譜分析[J]. 王友升,何欣萌,張燕,張萌,李健,李麗萍.  食品科學. 2013(15)
[6]Biolog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在絲狀真菌鑒定碳源同化方面的應用[J]. 張志華.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3(02)
[7]Thermococcus siculi HJ21 α-淀粉酶Asp186定點突變對酶活性的影響[J]. 呂明生,楊帆,胡建恩,房耀維,焦豫良,王淑軍,劉姝.  食品科學. 2012(11)
[8]黑曲霉產(chǎn)有機酸浸出鈾礦石的影響因素[J]. 王永東,李廣悅,丁德馨,胡南,鄧欽文,周支香.  化工學報. 2012(05)
[9]產(chǎn)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篩選·鑒定及酶活性的初步研究[J]. 武玉永,于敏,武芝.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2(08)
[10]氯化鋰誘變黑曲霉原生質(zhì)體選育高產(chǎn)植酸酶菌株[J]. 李文,王陶,李同祥.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2(02)

博士論文
[1]油脂酵母高效處理丁醇發(fā)酵廢水機理與集總動力學研究[D]. 熊蓮.華南理工大學 2015
[2]浸鈾異養(yǎng)微生物的篩選及黑曲霉浸鈾機理研究[D]. 王永東.南華大學 2014
[3]米根霉CICIM F0071α-淀粉酶:基因克隆、鑒定與異源表達[D]. 李松.江南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黑曲霉AS3.350基因組分析和轉(zhuǎn)錄組表達研究[D]. 周峰.華南理工大學 2015
[2]新型真菌淀粉水解酶及其功能研究[D]. 華慧芳.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5
[3]耐高溫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D]. 許婧.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4]黑曲霉(AS3.316)產(chǎn)纖維素酶條件優(yōu)化及重離子輻照誘變高產(chǎn)菌株篩選[D]. 唐嘉徽.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5]里氏木霉與黑曲霉混合發(fā)酵產(chǎn)纖維素酶的研究[D]. 高星星.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2
[6]高效生物絮凝菌篩選及絮體特征研究[D]. 李珊.東華大學 2012
[7]脂環(huán)酸芽孢桿菌產(chǎn)耐酸耐高溫淀粉酶及酶學性質(zhì)研究[D]. 盛嘉元.南京理工大學 2009
[8]微生物發(fā)酵生產(chǎn)耐酸性α-淀粉酶的研究[D]. 李勃.西北大學 2009
[9]來源于枯草芽孢桿菌的中溫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原核微生物中的表達[D]. 楊雅婷.山東師范大學 2007
[10]產(chǎn)耐酸性α-淀粉酶菌株的選育及發(fā)酵條件的初步研究[D]. 楊培華.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1373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1373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9971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