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紋冠蚌谷胱甘肽硫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
【學位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917.4
【部分圖文】:
SMART技術原理圖(引用自Clontech)
褶紋冠蚌總RNA提取圖
第 2 章 褶紋冠蚌谷胱甘肽硫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2.3.2 褶紋冠蚌 CpGST3、CpGST4 基因 cDNA 全長克隆經過 3’和 5’RACE 擴增,得到了 498 bp 和 523 bp 的序列。以 CpGST4 基因的中間片段為基礎,通過 5’和 3’RACE 擴增分別得到 662 bp 序列和 579bp 序列(如圖 2.4)。使用 DNAMAN 軟件將中間片段、3’和 5’末端序列進行拼接,獲得了 CpGST3、CpGST4 基因 cDNA 全長。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晨;管懷進;;谷胱甘肽S轉移酶系與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11年11期
2 張曉波;李曉青;李璟;程培;袁琪;張易祥;;微囊藻毒素對鴨胚的毒性及半致死劑量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9期
3 李曉軍;韓文珍;郝赤;;在不同pH條件下銅綠微囊藻藻毒素對棉鈴蟲幼蟲中腸類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李春民;趙桂森;;以谷胱甘肽S轉移酶為靶點的抗腫瘤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6年14期
5 張飚;李永清;高軒;;谷胱甘肽S-轉移酶綜述[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6年06期
6 胡智泉;李敦海;劉永定;何光源;;微囊藻毒素對水生生物的生態(tài)毒理學研究進展[J];自然科學進展;2006年01期
7 費志良,潘建林,徐在寬,丁健,張健;三角帆蚌對水體懸浮物和葉綠素a消除量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報;2005年02期
8 錢名全;褶紋冠蚌[J];湖南農業(yè);2004年09期
9 劉世良,麥康森;貝類免疫系統(tǒng)和機理的研究進展[J];海洋學報(中文版);2003年02期
10 陳艷,王金秋,王陽,俞順章;微囊藻毒素對褶皺臂尾輪蟲的毒性效應和種群增長影響[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子彥;三角帆蚌肽聚糖識別蛋白和谷胱甘肽硫轉移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永歡;魁蚶MyD88、CAT和GST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上海海洋大學;2016年
2 張秋霞;松江鱸(Trachidermus fasciatus)谷胱甘肽S-轉移酶基因的克隆、表達與功能分析[D];山東大學;2013年
3 張妍;近江牡蠣(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谷胱甘肽S轉移酶和金屬硫蛋白基因cDNA克隆及原核表達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4 鄧利榮;褶紋冠蚌谷胱甘肽硫轉移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基因的分子克隆、表達及功能鑒定[D];南昌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878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87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