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zhuǎn)移酶基因rs4680位點多態(tài)性與強迫癥的關聯(lián)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28 00:09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討兒茶酚胺氧甲基轉(zhuǎn)移酶(COMT)基因多態(tài)性(rs4680)與強迫癥的關聯(lián)性。方法:以山東漢族人群中的400例強迫癥患者和459個健康對照為研究對象,采用Mass ARRAY飛行時間質(zhì)譜(MALDI-TOF)技術對COMT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位點rs4680進行基因分型,比較強迫癥組和對照組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頻率有無差異。然后,將強迫癥患者按性別、發(fā)病年齡分層,比較各強迫癥組和相應對照組之間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頻率有無差異。結果:強迫癥組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分布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098,df=1,P=0.754),對照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015,df=1,P=0.902);男性強迫癥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058,df=1,P=0.810),男性對照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583,df=1,P=0.445);女性強迫癥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0416,df=1,P=0.838),女性對照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558,df=1,P=0.455);早發(fā)強迫癥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118,df=1,P=0.731),晚發(fā)組中COMT rs4680位點的基因型觀察值與期望值之間吻合良好(c2=0.008,df=1,P=0.931),結果顯示各組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該研究入組的樣本的群體代表性較好。COMT rs4680位點等位基因(c2=0.108,P=0.742)和基因型頻率(c2=0.131,df=2,P=0.937)在強迫癥組和對照組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發(fā)病年齡分層后,早發(fā)強迫癥組和對照組COMT rs4680位點等位基因(c2=0.212,P=0.645)和基因型頻率(c2=0.258,df=2,P=0.879)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晚發(fā)強迫癥組和對照組COMT rs4680位點等位基因(c2=0.001,P=0.981)和基因型頻率(c2=0.008,df=2,P=1.000)分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性別分層后,男性強迫癥組和男性對照組COMT rs4680位點等位基因(c2=0.562,P=0.453)和基因型頻率(c2=0.694,df=2,P=0.707)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強迫癥組和女性對照組COMT rs4680位點等位基因(c2=0.168,P=0.682)和基因型頻率(c2=0.596,df=2,P=0.742)分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未發(fā)現(xiàn)rs4680位點任一等位基因是發(fā)生強迫癥的危險因素。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山東漢族人群中COMT基因多態(tài)性(rs4680)與強迫癥可能不存在關聯(lián)。COMT有多個功能性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如rs4680、rs6269等,其中rs4680是其中研究較多的一個位點。本研究僅對COMT rs4680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檢測,雖然結果未發(fā)現(xiàn)COMT rs4680位點多態(tài)性和強迫癥之間存在關聯(lián),但也不能斷言COMT rs4680位點多態(tài)性在強迫癥的發(fā)病機制中不起作用,單獨一個位點對于強迫癥發(fā)病方面的影響可能起不到?jīng)Q定性作用,但是也有可能這一位點同其它多態(tài)性位點相互作用,共同的作用導致了強迫癥的易感性,還種可能性有待于進一步研究。COMT基因與強迫癥的相關性研究有待于今后擴大樣本量、更嚴謹?shù)脑O計加入量表更好的保證研究對象的同質(zhì)性、更多的多態(tài)性位點來深入探討該基因與強迫障礙的關系。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49.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慶燕;安文軍;李金花;朱紫橋;王和平;;兒童青少年強迫癥的病理研究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9年02期

2 徐清照;周麗;;中藥對強迫癥治療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年22期

3 嚴增茹;;幫孩子撕下“強迫癥”的標簽[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16期

4 任潔;;為圓航天夢,“強迫癥”這病我認了——記中國科學院首屆“十佳科苑名匠”獲得者張愛兵[J];空間科學學報;2019年04期

5 符麗萍;;強迫癥的發(fā)病原因[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年65期

6 曾龍建;;強迫癥的危害[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年79期

7 曾俊;;救命的“強迫癥”[J];現(xiàn)代世界警察;2018年02期

8 張?zhí)烊?陸璐;范青;張海音;;正念干預對強迫癥的應用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年02期

9 敖登格日勒;;焦慮認同法對強迫癥的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年26期

10 晁粉芳;;今天你“貼標簽”了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國統(tǒng);;強迫癥的認知行為治療[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謝明華;;強迫癥的心理治療進展[A];2009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二屆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3 梁煒;張迎黎;呂路線;;強迫癥治療前后的血漿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王雪梅;崔東紅;王振;范青;徐海婷;仇劍];陳玨;張海音;江開達;肖澤萍;;中國漢族早發(fā)性強迫癥是獨立的強迫癥亞型[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金藝峰;;煩惱的“全爸爸”——1例強迫癥治療體會[A];2011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6 史梅芳;;強迫癥治療的案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身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馮斌;朱銳明;徐方忠;劉蘭英;陳炯;呂洋洋;王佩蓉;;穴位刺激調(diào)控法與氯米帕明治療強迫癥療效的對照研究[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身醫(yī)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史梅芳;;強迫癥治療的案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老年精神障礙學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鐘宇峰;陳寶君;包祖曉;李黎;;強迫癥(譯自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張旺信;;大學生強迫癥15例門診治療分析[A];山東省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首屆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選萃[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閻岳;降準強迫癥這病得治[N];證券日報;2019年

2 本報記者 楊駿;“我可能工作上有強迫癥”[N];重慶日報;2019年

3 本報通訊員 任潔 本報記者 郭強;“‘強迫癥’這頂帽子我戴定了!”[N];工人日報;2019年

4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陳亞瓊 楊孟德 周強 整理;“強迫癥”標簽別亂貼[N];解放軍報;2019年

5 秦珍子;強迫癥最好用來對付貧困,而不是對付表格[N];中國青年報;2017年

6 大理州第二人民醫(yī)院 陳福新;追求完美≠強迫癥[N];健康報;2018年

7 特約記者 朱凡;強迫癥手術治療神經(jīng)機制明確[N];健康報;2018年

8 實習生 彭穎 盧晶;你有震后關注型郁躁強迫癥嗎[N];中國青年報;2008年

9 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胡藝馨;強迫癥的發(fā)病機理:抑制的視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10 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wǎng)記者 楊娜;強迫癥近半數(shù)病起青少年 過分苛求孩子易埋下心魔[N];中國婦女報;201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豐云舒;從情志之恐論治強迫癥的理論與臨床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8年

2 孫婷婷;基底外側(cè)杏仁核—內(nèi)側(cè)前額葉皮層神經(jīng)環(huán)路調(diào)控強迫樣檢查行為[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9年

3 占世坤;立體定向外科手術對難治性強迫癥認知功能的影響及干預措施[D];山東大學;2012年

4 朱春燕;強迫癥患者錯誤反饋加工特征及神經(jīng)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王純;團體歸因訓練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經(jīng)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佳璐;《語言與沉默》(節(jié)選)翻譯實踐報告[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9年

2 賴雄;接納承諾療法對強迫癥癥狀改善的影響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3 陸璐;團體正念認知療法在強迫癥治療中的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4 張飛;強迫癥認知行為團體治療療效的質(zhì)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5 張立杰;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zhuǎn)移酶基因rs4680位點多態(tài)性與強迫癥的關聯(lián)研究[D];青島大學;2018年

6 王瑞琳;基于DTI和MRS的強迫癥CSTC環(huán)路結構和代謝改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7 楊曉沙;正念認知療法在強迫癥治療中的研究現(xiàn)狀[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9年

8 劉方圓;強迫清洗傾向個體的注意控制缺陷及矯正訓練效應[D];西南大學;2018年

9 鄭凱文;前提項目數(shù)量和負例對不同強迫傾向者類別歸納推理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10 李小瑞;強迫癥的典型心理特征的動畫表現(xiàn)[D];陜西師范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8068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8068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bea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