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小麥莖稈快速發(fā)育基因qd1的遺傳定位與轉錄組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18 11:09
【摘要】:小麥莖稈是獲得高產和優(yōu)質的物質基礎,但是當前小麥育種利用的莖稈發(fā)育調控基因主要為矮稈基因,其遺傳基礎日益狹窄。誘發(fā)突變技術可拓寬小麥的遺傳基礎,發(fā)掘新的調控小麥莖稈發(fā)育的優(yōu)良基因。本實驗室前期利用~7Li離子束誘變輪選987(LX987)獲得了一個快速發(fā)育突變體(qucik development mutant,qd),與野生型相比,qd拔節(jié)后的莖稈發(fā)育速率和強光誘導下的胚芽鞘顏色表現(xiàn)出明顯的表型差異。本研究綜合利用BSR-Seq、轉錄組和660K SNP芯片等技術對控制突變體的莖稈快速發(fā)育性狀的基因(命名為qd1)以及強光誘導下的花青素合成基因進行初步定位。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小麥莖稈快速發(fā)育基因qd1的初定位。以輪選987×qd的F_2群體為材料,利用BSR-Seq技術在4B染色體上得到一個總長為13.55 Mb的區(qū)域,15.41 Mb-28.96 Mb。針對BSR-Seq開發(fā)的SNP,在目標區(qū)間篩選到了16個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c PCR)標記。在F_2群體的153株隱性單株中,利用這些KASP標記對定位區(qū)間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與BSR-Seq得到的初定位區(qū)間有2.16 Mb的重疊區(qū)域(26.80 Mb-28.96 Mb),更進一步縮小qd1初定位區(qū)間至5.08 Mb(26.80 Mb-31.88 Mb)。2、野生型與突變體的轉錄組學分析。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表明苯并惡嗪類生物合成通路顯著富集差異表達基因。赤霉素合成與信號轉導通路中,內根-古巴焦磷酸合成酶(ent-copalyl diphosphate synthase,CPS)和GA20ox出現(xiàn)了差異表達基因的富集。將每種酶對應的所有差異表達基因的表達量FPKM(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transcript per million fragments mapped)值進行加和后,發(fā)現(xiàn)在突變體赤霉素合成與信號轉導通路中,GA20ox表達量出現(xiàn)大幅下調,推測孕穗期突變體莖稈伸長速率降低可能是由于該時期突變體GA20ox表達量的大幅下降引起的。3、突變體中受強光誘導的花青素合成基因的初定位。利用660K SNP芯片,發(fā)現(xiàn)兩個F_2群體(輪選987×qd,航麥247×qd)都在7A染色體存在三個一致的多態(tài)性SNP富集區(qū)。其中260Mb-290 MB區(qū)間多態(tài)性SNP富集的比例在兩個群體中均不低于30%,位于285 Mb處的R2R3-MYB類轉錄因子最有可能為候選基因。研究表明,綜合利用BSR-Seq和660K SNP芯片技術可對控制小麥莖稈發(fā)育速率和胚芽鞘花青素合成的關鍵基因進行快速分析定位。研究結果為拓寬小麥莖稈發(fā)育調控基因的遺傳資源和深入解析花青素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
【圖文】:

染色體,測序,數(shù)目,親本


94℃預變性 15 min;(2)94℃變性 20 s,61-55℃退火延伸 1 min(每循環(huán)降低 0.6℃),持續(xù) 10個循環(huán);(3)94℃變性 20 s,55℃退火延伸 1 min,進行 26 個循環(huán);(4)37℃持續(xù) 1 min 后進行熒光采集實現(xiàn) SNP 基因分型。2.2 結果與分析2.2.1 測序數(shù)據(jù)與參考基因組的比對以及高質量 SNP 的篩選測序產生出的原始數(shù)據(jù)去除測序接頭、引物序列以及過濾低質量 reads 后,共得到 402.04 Mb雙端 reads(對應 118.40 Gb Clean Data)。其中親本 reads 數(shù)目均不低于 25.40 Mb(7.49 Gb),混池 reads 數(shù)目均不低于 107.01 Mb(31.53 Gb)。各樣品 Q30 堿基百分比均不低于 94.9%,見附表A1。GATK 軟件將親本和混池的 Clean Reads 與參考基因組進行比對后,共發(fā)掘出 393,257 個 SNP位點,利用四個標準過濾后,得到高質量 SNP 位點 38,299 個(其中有 692 個 SNP 沒有比對到染色體),平均每 380 kb 一個 SNP,每條染色體平均覆蓋 1790 個 SNP,見圖 2.1。SNP 個數(shù)小于 1000的染色體有 2B、2D、3D、4A、4D、5D 和 7D。6B 和 3B 染色體上 SNP 數(shù)目最多,分別達到了4299 和 4209 個。4B 染色體上共有 1616 個 SNP,平均每 417 kb 一個 SNP。

染色體,位點,定位區(qū)間,赤霉素


對應 Mix-D 的 SNP-index 均值為 0.80。理論上隱性混池目標區(qū)間所有 SNP 的 SNP-index 值應為 1,但是混池 Mix-D 在目標區(qū)間的最大 SNP-index 值為 0.81,可能是于 QTL 極易受環(huán)境或遺傳背景的影響致使選擇極端矮稈表型時混入了其他基因型的單株。F2群體對 qd1 初定位區(qū)間的驗證見圖 2.3。利用目標區(qū)間 SNP 信息開發(fā)的 16 個 KASP 標記,對 153 株 F2隱性單株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了 59 個重組子,其中 31.88 Mb、37.70 Mb 和 41.01 Mb 處,各有一個關鍵重組子,這三個重組子表明 qd1 位于 26.80 Mb-31.88 Mb 之間,共計 5.08 Mb 區(qū)間。這個結果與 QTL-Seq 得到的初定位區(qū)間有 2.16 Mb 的重疊區(qū)域(26.80 Mb-28.96 Mb),驗證了QTL-Seq 得到定位區(qū)間的準確性,更進一步縮小 qd1 候選區(qū)間至 5.08 Mb(26.80 Mb-31.88 Mb)。實驗室前期的研究結果表明 qd 的 Rht-B1 基因的 190 位發(fā)生了 T-C 的轉換,造成其編碼的DELLA 蛋白的終止密碼子 TAG 回復突變?yōu)榫幋a谷氨酰胺的 CAG,因此 qd 的 DELLA 蛋白恢復為 621 個氨基酸長度,其與赤霉素的互作功能也恢復正常,,表現(xiàn)為對赤霉素敏感(張寧, 2016)。利用 Rht-B1 的 KASP 標記(位于 30.86 Mb)對隱性單株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該標記沒有重組子(圖 2.3),因此 qd1 很有可能位于 Rht-B1a 基因附近。在參考基因組的注釋中,qd1 定位區(qū)間(26.80Mb-31.88 Mb)包括 Rht-B1a 基因在內,共有 70 個基因,但是并沒有與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功能相關的基因,只有兩個編碼 F-box 蛋白的基因可能與赤霉素的信號轉導功能有關。這 70 個基因的詳細注釋信息見附表 A3。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51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琦;楊娜;柴永峰;楊淑巧;趙智勇;裴蕾;郭文治;劉躍鵬;;中國小麥主要矮稈基因的分布及其對株高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4年05期

2 劉錄祥;郭會君;趙林姝;李軍輝;古佳玉;趙世榮;王晶;;植物誘發(fā)突變技術育種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核農學報;2009年06期

3 周利斌;李文建;曲穎;李萍;;重離子束輻照育種研究進展及發(fā)展趨勢[J];原子核物理評論;2008年02期

4 趙永亮;周榮華;賈繼增;;小麥鐵結合蛋白基因的同源克隆[J];麥類作物學報;2008年01期

5 劉錄祥;郭會君;趙林姝;古佳玉;趙世榮;;我國作物航天育種20年的基本成就與展望[J];核農學報;2007年06期

6 蔣金煒;黃翠虹;閆鳳鳴;;苯并VA嗪類化合物研究進展[J];昆蟲學報;2007年11期

7 楊松杰;張曉科;何中虎;夏先春;周陽;;用STS標記檢測矮稈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國小麥中的分布[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6年08期

8 鄧泱泱;荔建琦;吳松鋒;朱云平;陳耀文;賀福初;;nr數(shù)據(jù)庫分析及其本地化[J];計算機工程;2006年05期

9 席章營,朱芬菊,臺國琴,李志敏;作物QTL分析的原理與方法[J];中國農學通報;2005年01期

10 姚金保,陸維忠;中國小麥抗赤霉病育種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yè)學報;2000年04期



本文編號:26696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696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820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