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期基因EHD8的遺傳分析及精細定位
本文選題:作物遺傳學 + 水稻 ; 參考:《中國科技論文》2017年12期
【摘要】: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農藝性狀之一,挖掘特異等位變異形式的抽穗期相關基因,對于改良水稻抽穗期至關重要。通過EMS誘變秈稻品種9311獲得一個穩(wěn)定遺傳的早抽穗突變體ehd8。與野生型9311相比,ehd8在南寧自然長日照和南寧自然短日照條件下,分別提前抽穗6.7d和10.2d。此外,在南寧自然短日照條件下,ehd8的株高和每穗粒數比野生型9311顯著降低。遺傳分析表明,ehd8早抽穗性狀受一對隱性核基因控制。EHD8基因被定位在8號染色體短臂上17kb范圍內;蜃⑨屝畔⒈砻,該定位區(qū)間內只有1個預測的候選基因LOC_Os080174500與已知的抽穗期基因EF8等位。序列比對分析發(fā)現,與野生型9311相比,ehd8突變體中LOC_Os080174500編碼區(qū)的第11位堿基發(fā)生了G→T置換,造成其所編碼蛋白的第四位氨基酸發(fā)生了精氨酸→蛋氨酸的置換。EHD8新等位基因的發(fā)掘對于豐富水稻特異種質資源以及促進其在水稻育種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Abstract]:Heading sta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cavate the gene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allelic variation for improving the heading stage of rice. A stably inherited early heading mutant ehd8 was obtained by EMS mutagenesis of indica rice variety 9311.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9311,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Nanning natural long sunshine and Nanning natural short day, heading ahead of heading was 6.7d and 10.2d,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wild type 931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atural short sunshine in Nanning. 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arly heading traits of EHD8 were controlled by a pair of recessive nuclear genes. The EHD8 gene was located within the 17kb range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8. Gene annotation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predicted candidate gene Os080174500 and known EF8 allele in the locus. Sequence alignm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G T substitution occurred in the 11th base of the coding region of LOCSP Os080174500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9311. The discovery of the new allele EHD8 resulting in the replacement of arginine methionine in the fourth amino acid of its encoded protei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riching the specific germplasm resources of rice and promoting its application in rice breeding.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大學亞熱帶農業(yè)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34501120004) 廣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GXNSFAA118104)
【分類號】:S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春林,孫業(yè)盈,鄧曉建;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5年06期
2 張有智;;基于遙感技術的水稻抽穗期長勢分級監(jiān)測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2年05期
3 林恭;;用"有效氣溫當量"估算水稻抽穗期、[J];寧夏農業(yè)科技;1982年03期
4 杜雪樹;戚華雄;廖世勇;方非;;水稻抽穗期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3年24期
5 岳兵,邢永忠;水稻抽穗期分子遺傳研究進展[J];分子植物育種;2005年02期
6 盧磊;;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進展[J];孝感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7 魏鑫;曹立榮;楊慶文;曾漢來;;水稻抽穗期的光周期調控分子基礎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研究;2010年05期
8 范守山;鄒德堂;;水稻抽穗期的光周期調控[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1年02期
9 胡時開;蘇巖;葉衛(wèi)軍;郭龍彪;;水稻抽穗期遺傳與分子調控機理研究進展[J];中國水稻科學;2012年03期
10 鄭慶偉;;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在水稻抽穗期研究中取得新進展[J];農藥市場信息;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江良榮;劉毓豪;鄭景生;黃育民;王侯聰;;水稻抽穗期性狀遺傳分析與基因定位[A];中國遺傳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09-2013)[C];2013年
2 張振華;樊葉楊;朱玉君;郭梁;莊杰云;;應用2套秈秈交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抽穗期和株高QTL[A];遺傳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10中國青年遺傳學家論壇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3 陳俊宇;王凱;龔俊義;樊葉楊;黃得潤;莊杰云;;RFT1與Hd1所在區(qū)間對水稻抽穗期、株高和千粒重的作用[A];2012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4 樊葉楊;朱玉君;應杰政;莊杰云;;水稻抽穗期基因RFT1和Ghd7功能標記的開發(fā)[A];中國作物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俊宇;水稻抽穗期和產量性狀微效QTL qHd1的精細定位[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2 趙俊茗;水稻抽穗期相關基因OsELF3-1的功能研究和Osa-miR393a在多年生草坪草的應用[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6年
3 陳麗萍;利用近等基因系對水稻抽穗期QTL-DTH3b的精細定位及長芒基因Awn3的克隆[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張永生;水稻抽穗期及其對光溫反應敏感性的QTL定位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5 邊小峰;水稻抽穗期基因DTH3圖位克隆和功能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6 Yassir Mohamed Ahmed Elsheikh;水稻抽穗期和結實率QTLs定位[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葉紅;水稻抽穗期和不育系柱頭外露QTL的遺傳定位[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靜;基于CSSL的水稻抽穗期和穗長QTL定位及遺傳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3 何貽洲;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克隆及HAF1互作蛋白的篩選[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趙婕妤;水稻抽穗期基因Lhd3的克隆和初步功能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5 何龍海;水稻抽穗期基因位點的連鎖與關聯分析[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吳丹妮;轉cry1C*基因抗蟲水稻品種的培育及水稻抽穗期基因互作分析[D];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3年
7 王洪俊;水稻抽穗期相關QTL-dth12的精細定位[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8 徐僅婷;水稻抽穗期QTLs定位及回交轉育培育抗病、蟲水稻新品系[D];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2014年
9 劉爽;水稻抽穗期互作基因LH1,LH2的遺傳分析及基因定位[D];復旦大學;2012年
10 劉勝男;水稻抽穗期,株高和產量性狀QTL的定位[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092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9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