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發(fā)熱伴出疹病原體基因芯片檢測方法的建立
本文選題:發(fā)熱伴出疹 + 多重PCR ; 參考:《軍事醫(yī)學》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建立一種能同時、快速、準確地檢測包括:麻疹病毒、風疹病毒、腸道病毒71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登革熱病毒、人類小DNA病毒B19、柯薩奇病毒A16型、A組β型釀膿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沙門菌,9種發(fā)熱伴出疹病原體的化學發(fā)光基因芯片的方法。方法根據9種病原體特異基因中的高度保守區(qū)序列設計引物與探針,進行多重不對稱PCR擴增,將帶有標記的擴增產物與帶有特異性探針的芯片雜交,經洗滌、化學發(fā)光顯色后進行結果分析。經多重PCR體系、雜交反應和化學發(fā)光檢測條件的優(yōu)化,評價該芯片的特異性、靈敏度和重復性。實時熒光PCR法與芯片法分別檢測腸道病毒EV71梯度稀釋的核酸,比較兩種方法的靈敏度。結果共篩選出9對特異性擴增引物和11條特異性檢測探針。該芯片具有良好的特異性、靈敏度和重復性。質粒參考品和體外轉錄RNA參考品的最低檢測限為3×10~3拷貝/反應,芯片法的靈敏度為實時熒光PCR法的1/10。檢測74例臨床樣本的靈敏度為95%,特異性為85.7%,總符合率為93.2%。結論建立了一種可同時檢測9種發(fā)熱伴出疹病原體的化學發(fā)光基因芯片的檢測方法,為發(fā)熱伴出疹的臨床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了一種高通量的篩查手段。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rapid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measles virus, rubella virus, enterovirus 71, varicella zoster virus and dengue virus. Methods of chemiluminescent gene microarray for human small DNA virus B19, Coxsackievirus A16 A group 尾 -Streptococcus pyogenes (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9 kinds of febrile pathogens with rash). Methods primers and prob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sequences of 9 pathogen specific genes and amplified by multiple asymmetric PCR. The labeled products were hybridized with microarray with specific probe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fter chemiluminescence. The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of the chip were evaluated by optimization of multiple PCR system, hybridization reaction and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condition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 method and chip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gradient dilution nucleic acid of enterovirus EV71. Results A total of 9 pairs of specific amplified primers and 11 specific detection probes were screened. The chip has good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The minimum detection limit of plasmid reference and in vitro transcription RNA reference was 3 脳 10 ~ 3 copies / reaction. The sensitivity of chip assay was 1 / 10 of that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metho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74 clinical samples were 95 and 85.7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was 93.2%. Conclusion A chemiluminescence gene chip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9 fever and rash pathogens was established, which provides a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fever with rash.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軍事醫(y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yī)學研究所;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傳染病應急處置檢測技術平臺資助項目(2011ZX10004-001)
【分類號】:R440;R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平;;我國首片應用型基因芯片誕生[J];適用技術市場;2000年06期
2 樸賢玉,岳麗玲,王玉;基因芯片研究新進展及其應用[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4年06期
3 ;國內外基因芯片開發(fā)狀況[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年03期
4 ;能診斷癌癥的基因芯片[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05年02期
5 伍亞舟;易東;黃明輝;李輝智;;局部均值化方法在基因芯片標準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5年06期
6 嚴廣斌;;基因芯片[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年04期
7 孫文德;;基因芯片將成為診斷疾病的“神醫(yī)”[J];科學與文化;1999年06期
8 李瑤,陳菊祥,裘敏燕,應康,陳沁,符薇,王品,沈嫻,謝毅,毛裕民;基因芯片的制備研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9期
9 何津春,彭曉;基因芯片[J];蘭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徐曉飛,林煒鐵,馮杰龍;基因芯片在醫(yī)學中的應用[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申琦;石偉民;梅楨;;基因芯片數據解析算法研究[A];第十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魯衛(wèi);;基因芯片研究開發(fā)的基礎[A];2000上?萍颊搲疊IO-X研討會暨中德醫(yī)學生物物理和上海流變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敖琳;高利宏;胡冉;劉晉yN;周艷虹;楊錄軍;楊夢蘇;曾志雄;方志俊;曹佳;;毒理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初步應用[A];中國毒理學會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劉麗玲;王秀榮;陳化蘭;;基因芯片的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成立20周年慶典暨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5 郝麟;朱平;于曉梅;張大成;歐陽建華;趙新生;;PCR基因芯片上熒光PCR反應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6 尚世強;;基因芯片[A];2008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劉全海;;基因芯片和新藥研制[A];中國藥理學會第九屆制藥工業(yè)藥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8 白志軍;舒文杰;謝紅衛(wèi);伯曉晨;林汝仙;王升啟;;微生物檢測基因芯片探針的遺傳優(yōu)化設計[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虹崢;英子;;基因芯片技術與中藥現代化[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10 顧劍;彭少華;;臨床微生物基因芯片診斷技術[A];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第五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全景;星湖科技向基因芯片公司投巨資[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2 ;基因醫(yī)學產業(yè) 江蘇高新技術領域的重中之重[N];科技日報;2000年
3 西部證券研發(fā)中心 遠征;基因芯片 潛力發(fā)揮需時日[N];中國證券報;2001年
4 齊亞鳳 記者 王夕;基因芯片≠包治百病[N];北京科技報;2013年
5 齊亞鳳 記者 王夕;基因芯片帶來醫(yī)學革命[N];北京科技報;2013年
6 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 馬超 高利;基因芯片:方寸之間天地寬[N];中國證券報;2000年
7 記者 季洪光;基因芯片可望大規(guī)模臨床應用[N];科技日報;2003年
8 ;基因芯片——新世紀醫(yī)學的“寵兒”[N];市場報;2001年
9 周向東;基因芯片:神奇的醫(yī)生[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10 匯正財經;G星湖 主升浪在即[N];證券時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小會;微陣列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在出生缺陷中的運用[D];復旦大學;2014年
2 吳清華;基因芯片載體的表面化學處理及核酸固定技術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3 王川;基因芯片數據管理及數據挖掘[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4 劉全俊;三類新型集成化的基因芯片及其相關儀器的研制[D];東南大學;2006年
5 徐曉靜;新發(fā)腸道致病菌檢測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初步應用[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5年
6 曹三杰;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基因芯片的構建及其檢測技術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呂雪松;基因芯片數據處理方法及在乳腺癌數據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06年
8 吳飛珍;基因芯片數據的聚類功能評價算法和判別分析算法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9 王廣云;腫瘤基因芯片表達數據分析相關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10 邵麗;藥物毒理基因組信息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莎;耐萬古霉素腸球菌檢測基因芯片方法的建立和驗證[D];河北北方學院;2015年
2 黃寧;NDV、IBV和ILTV診斷基因芯片的構建及初步應用[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3年
3 常曉霞;豬偽狂犬病毒、豬細小病毒和豬圓環(huán)病毒2型聯合共檢可視化基因芯片檢測技術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歐陽達;口蹄疫—水皰性口炎—豬水皰病聯合共檢基因芯片的構建[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馮清;表面光聚合反應制備三維基因芯片及蛋白微陣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6 楊宇;基因芯片檢測儀的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7 謝松e,
本文編號:1905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0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