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外殼蛋白VP7基因在擬南芥種子中表達及免疫原性分析
本文選題:輪狀病毒 + VP。 參考:《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7年09期
【摘要】:為了研究開發(fā)植物來源的輪狀病毒疫苗,試驗采用模式植物擬南芥作為生物反應器,將輪狀病毒主要中和抗原基因VP7通過農(nóng)桿菌介導法轉化野生型擬南芥,獲得了含有VP7的轉基因擬南芥穩(wěn)定株系,并分析其種子表達蛋白的免疫原性。首先根據(jù)擬南芥密碼子的偏好性,設計合成優(yōu)化的VP7基因,構建植物表達載體p PHAP1301-His-HRVVP7;然后通過農(nóng)桿菌介導的Floral Dip法轉化擬南芥,收獲T0代種子后播種,噴用草銨膦篩選轉基因擬南芥獲得T1代種子,重復上述過程最終獲得T3代擬南芥種子,通過RT-PCR、Western、ELISA法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VP7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擬南芥的基因組并進行了轉錄和蛋白表達,并且VP7蛋白占總可溶性蛋白的0.31%,即每克轉基因擬南芥種子中所含目的蛋白為43.3μg。以轉基因擬南芥穩(wěn)定株系種子中的可溶性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可使小鼠獲得免疫原性。說明通過植物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chǎn)輪狀病毒疫苗方法可行。
[Abstract]:In order to develop a rotavirus vaccine from plants, the model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was used as a bioreactor. The VP7 gene of rotavirus neutralizing antigen was transformed into wild type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stable strain containing VP7 was obtained and the immunogenicity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eference of cod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optimized VP7 gen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nd th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pPHAP1301-His-HRVVP7 was constructed, then transformed Arabidopsis thaliana into Arabidopsis thaliana by Floral Dip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 seeds of T0 generation were harvested and seeded. T1 generation seeds of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were screened by spraying ammonium phosphate, and T3 generation seeds were obtained by repeating the above process.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RT-PCR- Western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 VP7 gene had been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for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the VP7 protein accounted for 0.31% of the total soluble protein, that is, 43.3 渭 g of the target protein per gram of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seeds. Mice were immunized orally with soluble protein in stable strain seeds of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produce rotavirus vaccine by using plant as bioreactor.
【作者單位】: 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教育部生物反應器與藥物開發(f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中藥學院;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中藥材學院;溫州大學;
【基金】:“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油體生物反應器研制及產(chǎn)品開發(fā)”(2011AA100606)
【分類號】:S859.79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六金;犬輪狀病毒分離成功[J];獸醫(yī)大學學報;1983年04期
2 李仲連;;幼駒并發(fā)輪狀病毒與沙門氏菌病[J];青海畜牧獸醫(yī);1981年01期
3 程慶華,周尚志,葉成玉,董小燕;羔羊輪狀病毒RNA電泳型的研究[J];中國獸醫(yī)科技;1987年04期
4 Trenton R Schoeb;侯伶伶;;一個商品兔場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J];實驗動物科學;1987年01期
5 李決;林雪;;在腹瀉犢牛糞便中檢出輪狀病毒[J];河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7年11期
6 李決,林雪,包文奇,楊龍騏,黃燦洲;輪狀病毒在河南省首次發(fā)現(xiàn)[J];中國獸醫(yī)科技;1988年11期
7 林繼煌,江杰元,何孔旺,沈江萍,黃寶順,張德群,郭贊周;犢黃牛輪狀病毒的致病性試驗[J];畜牧與獸醫(yī);1989年01期
8 ;我國首次發(fā)現(xiàn)雞輪狀病毒[J];內(nèi)蒙古畜牧科學;1989年01期
9 朱安國;;輪狀病毒對火雞雛的病原性[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1990年03期
10 彭克高;;豬羊輪狀病毒的分離與鑒定[J];云南畜牧獸醫(yī);199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欒婧婧;高運東;仲躋峰;趙宏坤;;半巢式RT-PCR快速檢測犢牛輪狀病毒方法的建立[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2 欒婧婧;高運東;仲躋峰;趙宏坤;;半巢式RT-PCR快速檢測犢牛輪狀病毒方法的建立[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夏樂樂;何彪;楊凡力;徐琳;涂長春;;蝙蝠輪狀病毒分離與鑒定[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八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4 時洪艷;馮力;孫東波;;輪狀病毒引起的仔豬腹瀉[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六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王春鳳;王會巖;徐鳳宇;楊文杰;毛玉杰;單曉楓;劉尚高;;豬A組輪狀病毒Vp4全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與檢測[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6 王春鳳;王會巖;徐鳳宇;楊文杰;毛玉杰;單曉楓;劉尚高;;豬A組輪狀病毒Vp4全基因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與檢測[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春鳳;楊樹寶;胡靜濤;趙丹;張云龍;葉麗萍;吳慶海;劉尚高;;豬A組輪狀病毒VP4全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春鳳;于守平;高云航;姜秀云;劉尚高;;豬A組輪狀病毒VP4全基因片斷的克隆與序列分析[A];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匯編[C];2004年
9 王春鳳;楊樹寶;胡靜濤;趙丹;張云龍;葉麗萍;吳慶海;劉尚高;;豬A組輪狀病毒VP4全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A];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學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5年
10 王延東;楊少華;高運東;郭學軍;楊宏軍;劉曉;王長法;胡國良;仲躋峰;何洪彬;;輪狀病毒VP7基因與LTB基因的融合表達[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振玲;北京地區(qū)仔豬腹瀉相關病原調(diào)查及大腸桿菌和輪狀病毒特性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2 張二芹;豬A組輪狀病毒VP6基因轉植物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3 常繼濤;牛輪狀病毒病原流行病學調(diào)查、基因重配毒株的構建及二價減毒株的免疫原性評價[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磊;攜大熊貓輪狀病毒CH-1株VP4-VP7雙基因的減毒沙門氏菌的構建與免疫原性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2 曹思;細胞網(wǎng)格蛋白和內(nèi)體酸化對輪狀病毒侵入的影響[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6年
3 王宇飛;G9型豬輪狀病毒TaqMan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4 周芳;牦牛輪狀病毒的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和應用及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D];西南民族大學;2016年
5 陳浩;飼糧添加果膠寡糖對輪狀病毒攻毒仔豬生產(chǎn)性能、免疫功能和腸道健康的影響[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6 夏樂樂;蝙蝠輪狀病毒的分離與鑒定[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7 欒婧婧;犢牛輪狀病毒的分離鑒定及快速診斷方法的建立[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8 曹竹婷;間接ELISA檢測犢牛輪狀病毒抗體方法的建立及其疫苗的初步研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9 謝金鑫;大慶地區(qū)牛輪狀病毒的分離及其全序列分析[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0年
10 蘇小庚;河北省犢牛輪狀病毒的分離鑒定及特性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87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8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