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水稻BarKasalath-01事件特異性檢測
本文選題:轉基因水稻 + 旁側序列 ; 參考:《分子植物育種》2017年11期
【摘要】:利用hi TAIL-PCR方法研究了轉基因水稻Bar Kasalath-01中外源基因在基因組上插入位點的序列特征,獲得了外源基因T-DNA右邊界旁側序列511 bp,與水稻基因組數據庫比對發(fā)現,外源基因插入位點位于水稻基因組第8號染色體的第3 326 720處。根據整合位點水稻基因組序列和外源基因T-DNA左邊界序列設計引物,擴增得到了左旁側序列783 bp。基于左右旁側序列,建立了轉基因水稻Bar Kasalath-01的事件特異性定性PCR檢測方法,擴增片段分別為783 bp和411 bp。該方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能夠在Bar Kasalath-01基因組DNA含量為0.1%的模板中檢測出轉基因成份。依據旁側序列,還建立了快速鑒定轉基因后代植株基因型的3引物PCR檢測方法。這些方法的建立,實現了對轉基因水稻Bar Kasalath-01轉化事件的特異性檢測。
[Abstract]:Hi TAIL-PCR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sertion site of Bar Kasalath-01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genome. The sequence of 511 BP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T-DNA was obtained, and the sequence was compared with the rice genome database. The insertion site of exogenous gene was located at 3326 720 on chromosome 8 of rice genome.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rice genome and the left bound sequence of exogenous gene T-DNA,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the left flanking sequence of 783 BP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flanking sequences, an event-specific qualitative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Bar Kasalath-01 of transgenic rice was established. The amplified fragments were 783bp and 411bprespectively. The method is specific and sensitive, and can be used to detect transgenic components in the template containing 0.1% genomic DNA of Bar Kasalath-01. According to the flanking sequence, a 3 primer PCR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rapid genotyping of transgenic progenies. These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Bar Kasalath-01 transformation events in transgenic ric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亞熱帶農業(yè)生態(tài)過程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湖南省蠶?茖W研究所;
【基金】: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6ZX08001-003)資助
【分類號】:S5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遠竹;不打農藥的轉基因水稻[J];農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0年04期
2 ;美國培育出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可增產35%[J];山東農業(yè);2000年06期
3 ;美培育出轉基因水稻新品種[J];農藥市場信息;2000年14期
4 ;日本用轉基因水稻生產球蛋白[J];農村實用技術與信息;2001年01期
5 ;浙江大學育成轉基因水稻滅螟蟲[J];中國農業(yè)信息快訊;2001年10期
6 羅閏良;湖南省第一個轉基因水稻通過現場評議[J];雜交水稻;2002年05期
7 遠譯;富含β-胡蘿卜素的轉基因水稻[J];世界農業(yè);2003年06期
8 ;美培育出抗多種惡劣環(huán)境的轉基因水稻[J];墾殖與稻作;2003年04期
9 毛磊;美培育出抗多種惡劣環(huán)境的轉基因水稻[J];新疆農墾科技;2003年06期
10 朱琳;美培育出新型轉基因水稻[J];湖南農業(yè);200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琳;李超;束長龍;宋福平;張杰;;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ylyi ADP1檢測轉基因水稻外源基因轉移模型的建立[A];糧食安全與植?萍紕(chuàng)新[C];2009年
2 徐海濱;;轉基因水稻的研發(fā)和食用安全性評價概況[A];海峽兩岸第三屆毒理學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5年
3 彭于發(fā);;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A];科技創(chuàng)新與綠色植!袊参锉Wo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賀曉云;;轉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評價進展及存在的問題[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孫明法;姚立生;朱國永;王愛民;何沖霄;萬林生;;轉基因水稻安全性問題的探討和研究[A];江蘇省遺傳學會第七屆二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6 裴新梧;;轉基因水稻與環(huán)境安全性[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44:轉基因植物與食品安全[C];2010年
7 孔令帥;胡凝;;風速和風向對轉基因水稻基因飄流的影響[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7應對氣候變化與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C];2013年
8 張靜柏;李和平;黃濤;瞿波;廖玉才;;抗稻瘟病轉基因水稻的篩選與鑒定[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姚春馨;許明輝;李進斌;譚學林;田文忠;唐祚舜;;轉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米毒理及致畸作用試驗[A];云南省作物學會2004—2006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06年
10 沈立明;;轉基因水稻標記基因水平轉移安全性評價和非預期效應研究[A];中國生態(tài)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袁萬茂 謝國和;我國暫無合法轉基因水稻品種[N];湖南科技報;2007年
2 柳志卿;轉基因水稻利弊懸疑[N];江蘇科技報;2007年
3 記者 羅暉;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存在爭議[N];科技日報;2007年
4 解悅;轉基因水稻已進入生產性實驗階段[N];南京日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王曉濤;轉基因水稻并非想種就能種[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童岱;轉基因水稻:威脅糧食安全?[N];北京科技報;2009年
7 本報記者 徐瑞哲;轉基因水稻是不是安全主食[N];解放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魏剛 陳永杰 李鵬 鄒曦 王夕;轉基因水稻不是魔鬼[N];北京科技報;2010年
9 張?zhí)锟?開放轉基因水稻的兩重性[N];健康報;2010年
10 巫奕龍;我國轉基因水稻已具備產業(yè)化基礎[N];人民政協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超;抗RBSDV轉基因水稻田間生物學調查及分子特征分析[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胡太蛟;基于分子刪除策略的新型安全轉基因水稻培育技術[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3 毛碧增;轉基因水稻抗病性的遺傳和對發(fā)育調控的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劉明宏;耐二種除草劑轉基因水稻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于燕波;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轉基因水稻識別和高油棉籽篩選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6 周琳;轉基因水稻、大豆對根際微生物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0年
7 張宏軍;轉基因水稻品系99-1對草銨膦抗性及競爭性的評價[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8 徐曉麗;在轉基因水稻種子里表達細菌α-淀粉酶和真菌葡萄糖淀粉酶[D];浙江大學;2007年
9 楊夢飛;反義OsPDCD5轉基因提高水稻耐鹽性及LRK1基因影響水稻節(jié)間伸長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10 李永春;利用Cry1Ac和CpTI雙價基因及組織特異啟動子增強轉基因水稻對螟蟲的抗性[D];浙江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新華;鎘和鎘+高溫對雙抗氧化酶轉基因水稻生長生理和抗氧化系統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耀文;基于公眾認知和態(tài)度的轉基因水稻產業(yè)化決策分析[D];武漢科技大學;2013年
3 耿國強;從科學技術爭論角度透視轉基因水稻商業(yè)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4 榮瑞娟;Western Blot檢測轉基因水稻PMI蛋白質[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劉霞;新型抗除草劑轉基因水稻材料創(chuàng)制[D];福建農林大學;2014年
6 唐信偉;缺刻蛋白轉基因水稻的培育[D];福建農林大學;2013年
7 鄧利;小麥TaRARF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8 臧懷敏;磷高效轉基因水稻對土壤無機磷組成及土壤細菌多樣性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6年
9 黃鷂;兩種抗蟲抗除草劑復合性狀轉基因水稻的雜草化潛力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吳美琴;玉米PIFs轉基因水稻節(jié)水抗旱功能解析及農藝性狀初步分析[D];揚州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8450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4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