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庫蚊溴氰菊酯抗性相關基因ATP合酶g亞基cDNA克隆與序列分析
本文選題:ATP合酶g亞基 + 淡色庫蚊。 參考:《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年08期
【摘要】:目的克隆淡色庫蚊(Culex pipiens pallens)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區(qū)序列并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比較其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的表達方法利用PCR方法擴增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區(qū)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工具,預測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蛋白的理化性質、蛋白結構域、跨膜區(qū)、信號肽和亞細胞定位;對淡色庫蚊和其他物種的ATP合酶g亞基進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對,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通過實時定量PCR檢測比較ATP合酶g亞基基因在淡色庫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中的表達。結果克隆出長306bp的淡色庫蚊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區(qū)序列(GenBank登錄號:KY783435),該基因編碼101個氨基酸。生物信息學分析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蛋白理論分子質量單位(Mr)為11×10~3,等電點為9.56,在第6-98位氨基酸具有ATP合酶g亞基結構域,未發(fā)現(xiàn)信號肽和跨膜區(qū),亞細胞定位預測以線粒體表達量最多(占39.1%)。實時定量PCR檢測ATP合酶g亞基基因在淡色庫蚊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的表達量是敏感品系中表達量的3.14倍。結論獲得淡色庫蚊ATP合酶g亞基基因編碼區(qū)序列,并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證實該基因在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中高表達。
[Abstract]:Objective to clone the coding region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from Culex pipiens pallens and analyze it by bioinformatics. To compare its expression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and sensitive strains,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was amplified by PC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protein domain, transmembrane region, signal peptide and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encoding protein were predicted by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and other species were compared and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The express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in deltamethrin sensitive and resistant strain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compar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ith long 306bp was cloned. The gene encodes 101 amino acids in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KY783435.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unit of ATP synthase g gene encoding protein was 11 脳 10 ~ (-3) and the isoelectric point was 9.56. The 6-98 amino acid had ATP synthase g subunit domain, and no signal peptide or transmembrane region was found. Mitochondrial expression was the highest in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prediction (39.1%). The express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lines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3.1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sensitive strains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Conclusion the coding region of ATP synthase g subunit gene of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obtained and analyzed by bioinformatic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gene was overexpressed in deltamethrin resistant lines.
【作者單位】: 保定市第二中心醫(yī)院血液腎病科;河北醫(y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南京醫(y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系;
【基金】:河北省高等學?茖W技術研究項目(No.QN2016005)
【分類號】:R38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福愉;一個值得模擬的奇妙分子——ATP合酶[J];科學中國人;2004年04期
2 倪張林,魏家綿;ATP合酶的結構與催化機理[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3年05期
3 唐志紅,鞠寶,林劍,任育紅,王長海;多糖裂合酶及其應用前景[J];生命的化學;2005年02期
4 杜艷;高鋒;;細胞表面ATP合酶的研究進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6期
5 錢暉,劉繼林,黃詒森;ATP合酶旋轉機制[J];鎮(zhèn)江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6 黃睿,彭文林,張敏芳,莊廣倫;人卵和胚胎線粒體ATP合酶表達的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1期
7 石曉冰,沈允鋼;ATP合酶:自然界最小的旋轉發(fā)動機[J];生命的化學;1999年05期
8 趙明文,鐘家禹,王南,梁婉琪,潘迎捷;鯊烯合酶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報;2003年05期
9 韓鎮(zhèn);解桂秋;高仁鈞;;雜合酶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3年04期
10 張永麗;金志強;徐碧玉;王家保;;芪合酶基因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蔣彥婕;;棉花蔗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江蘇省遺傳學會第七屆二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劉艷霞;;ATP合酶亞基OSCP基因的克隆及表達研究[A];全國生化與分子藥理學藥物靶點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齊偉;段荔;李峻柏;;生物馬達CF_0F_1-ATP合成酶的分子組裝[A];2008年兩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構學術研討會暨第十次全國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構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玲玲;朱玉山;;P450酶特性研究進展與新型雜合酶的構建[A];2009中國過程系統(tǒng)工程年會暨中國mes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陳祥娥;凌沛學;張?zhí)烀?;巴斯德菌heparosan合酶[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宇;過表達蘋果α-法尼烯合酶基因煙草早衰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邢三麗;神經細胞表面ATP合酶的鑒定和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曾小美;ATP合酶的結構與功能及其在細胞光自養(yǎng)過程中的活性變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4 譚琳;芪合酶基因轉化番茄產生白藜蘆醇的研究[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2年
5 杭曉明;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合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功能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6 陶美鳳;兩個Ⅰ型聚酮合酶功能結構域在異源宿主的表達[D];華中農業(yè)大學;1999年
7 王倩;聚羥基脂肪酸酯在大腸桿菌中的合成、降解以及分子改造[D];山東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閃;刺五加內生青霉鯊烯合酶基因的克隆和表達[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馬成通;葫蘆科栝樓屬植物鯊烯合酶SS基因克隆及原核表達[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鄧可;基于轉錄組數據的陽春砂揮發(fā)性萜類合酶基因的挖掘[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4 崔孟穎;丹參中四種倍半萜類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鑒定[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年
5 高月皎;宏基因組文庫中Ⅰ型聚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杭宇;水稻檸檬烯合酶的克隆與鑒定[D];南京大學;2014年
7 劉田;F_1-ATP合酶的分離及其結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李寧;F_0F_1-ATP合酶的純化和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文燕;聚羥基脂肪酸酯合酶的初步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10 韓鎮(zhèn);嗜熱雜合酶的設計、克隆表達與性質表征[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8168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1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