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TaLEA1基因的表達特征及抗逆功能驗證
本文選題:小麥 切入點:TaLEA 出處:《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我國土壤鹽堿化日益嚴重,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耐鹽基因挖掘對作物耐鹽育種非常重要。許多研究表明胚胎發(fā)育晚期豐富蛋白(LEA)在植物應對非生物脅迫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本研究以小麥TaLEA1基因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表達蛋白的理化性質及基因表達模式,并通過在擬南芥中過表達,分析Ta LEA1基因的抗逆功能。結果表明,TaLEA1基因的表達蛋白屬于第3組LEA蛋白,是穩(wěn)定的親水蛋白,富含α-螺旋、β-轉角等結構。Ta LEA1基因在小麥根、莖、葉、花、種子等不同組織中均有表達,鹽脅迫條件誘導其高表達。在擬南芥中過表達TaLEA1基因,顯著提高了鹽脅迫下轉基因擬南芥的種子萌發(fā)率、根長及鹽和旱脅迫下的葉綠素含量。本研究結果為LEA基因抗逆機理的研究和耐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信息。
[Abstract]:Soil salin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food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salt tolerance gene min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crop salt tolerance breeding.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ate embryonic development rich protein Lea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lant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 This study focused on wheat TaLEA1 gene.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gen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aLEA1 protein were analyzed, and the stress resistance of Ta LEA1 gene was analyzed by over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ed protein of TaLEA1 gene belongs to the third group of LEA protein and is a stable hydrophilic protein. Ta LEA1 gene, which is rich in 偽 -helix and 尾 -corner, i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wheat, such as root, stem, leaf, flower, seed, etc. It is overexpresse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under salt stress, and overexpresse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root length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under salt stres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sults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stress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LEA gene and the excavation of salt tolerance gene.
【作者單位】: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601302) 轉基因植物新材料的育種價值評估(2016ZX08010-005)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作物種質資源鑒定與發(fā)掘團隊
【分類號】:S512.1;Q94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芳;趙麗娟;曾幼玲;;基因表達研究中內參基因的選擇與應用[J];植物生理學報;2014年08期
2 李旭平;樂衛(wèi)東;;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技術在神經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生理科學進展;2006年01期
3 胡瑞波;范成明;傅永福;;植物實時熒光定量PCR內參基因的選擇[J];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2009年06期
4 常青山,余增亮;基因表達分析方法及其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2年06期
5 占祖兵;張越;趙若蘋;王文;;炓腹果蠅中嵌合新基因的進化命運和表達模式[J];動物學研究;2011年06期
6 何琳;何娟;沈耕宇;楊波;黃水清;;一種通過文本挖掘發(fā)現(xiàn)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內參基因的方法研究[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年Z1期
7 王怡,王海平,王全立;基因表達系列分析技術研究進展[J];醫(y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2004年03期
8 吳志革;鄒方東;;強大的廣譜基因表達分析技術——基因表達系列分析法[J];四川動物;2006年03期
9 胡賡熙;檢查基因表達分析的生物技術——cDNA陣列開發(fā)成功[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0年03期
10 鄭芳,周新,嚴明,葉水清,劉芳;微量材料系列性基因表達分析技術的研究[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維;;文昌魚SOX9基因的克隆與分析[A];遺傳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10中國青年遺傳學家論壇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勝浩;南極絲瓜蘚耐逆相關功能基因的發(fā)掘和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孟璐;癌細胞中OCT4B的功能及所調控的p53新變體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年
3 齊笑笑;梨果實萼片宿存與脫落過程基因表達譜分析及PsIDA、PsJOINTLESS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陳鑫;轉錄組數(shù)據(jù)的共表達分析和擴展應用[D];吉林大學;2016年
5 李斌;擬南芥轉錄因子TCPs和表觀遺傳因子CLF及LHP1抑制KNOX基因的分子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6 張曉紅;陸地棉開花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及調控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7 高健;玉米抗紋枯病全基因組差異表達基因分析及分子調控機制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5年
8 孫海燕;正向選擇驅動被子植物4-香豆酸輔酶A連接酶基因的功能分化[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張騰;大白菜抗根腫病基因CRb的分離克隆與功能鑒定[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劉瑩;番茄心室形成相關調控基因的初步分析[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其木格;玉米黏蟲轉錄組學研究及RNAi機制相關基因的克隆[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劉祖碧;決明種子轉錄組學分析及胰蛋白酶抑制劑基因的克隆與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3 張毛毛;水稻OsmtATPS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4 靳晶豪;辣椒疫病抗性相關基因CaPT11和CaHIR4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肖瑤;茶樹AsA代謝相關酶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6 楊立清;甜瓜CMe-ERF1和CMe-ERF2基因的功能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7 李亞莉;蘋果磷脂酸合成途徑相關基因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及DGK基因表達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8 徐偉;小麥bZIP基因TaGBF參與植物開花調控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位正玉;ABA脅迫相關的小麥MAC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10 岳思思;擬南芥AT2G17350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805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8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