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帶石斑魚卷軸受體3基因的分離及表達分析研究
本文選題:斜帶石斑魚 切入點:卷軸受體基因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利用cDNA末端快速擴增技術(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鑒定出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卷軸受體3(Frizzled 3,gFZD3)基因的cDNA序列全長,使用ClustalX(1.81)和MEGA4.0軟件分別進行了序列同源比對和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利用RT-PCR檢測gFZD3在成魚不同組織中的表達和gFZD3在胚胎發(fā)育及卵巢發(fā)育過程中的表達模式。研究顯示:gFZD3cDNA序列全長為2 278bp,其中開放讀碼框為2 079bp,編碼692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gFZD3的氨基酸序列具有FZD家族保守的功能結構域;脊椎動物的FZD3系統(tǒng)進化樹分析顯示,斜帶石斑魚與大黃魚(Larimichthys crocea)的親緣關系最近;在成魚的組織分布中,只在腦區(qū)和性腺中檢測到gFZD3表達信號,其中在卵巢中表達量最高;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在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中gFZD3的表達量最高,隨著胚胎的發(fā)育呈逐漸下降趨勢;在卵巢發(fā)育過程中,gFZD3的表達在早期卵巢中相對較低,在隨后的III和IV期卵巢中較高。研究結果表明,FZD3序列在脊椎動物中具有較高的保守性;斜帶石斑魚gFZD3的表達具有明顯的組織特異性,并在胚胎和卵巢發(fā)育中,可能主要作用于胚胎發(fā)育的早期和卵巢發(fā)育的后期。本研究為進一步研究Wnt信號通路在斜帶石斑魚生殖調(diào)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參考。
[Abstract]: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se (RACEE) was used to clone and identify the full length of the cDNA gene of Epinephelus coioides-3 (Frizzled 3gFZD3) gene. The sequence homology alignment and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by ClustalXS1.81) and MEGA4.0 software, respectively.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gFZD3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adult fish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gFZD3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ovaria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ll length of the cDNA sequence was 2278bp. the open reading frame was 2079bp, encoding 692 amino acids. Sequence homolog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GFZD3 had the conserved functional domain of FZD family, and the FZD3 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vertebrat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the closest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lique grouper and Larimichthys Crocea, and in the tissue distribution of adult fish, The expression of gFZD3 was detected only in the brain and gonad, the highest in ovary, the highest in unfertilized egg and fertilized egg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mbryo. The expression of gFZD3 was relatively low in the early stage of ovarian development and higher in the subsequent stages of III and IV.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ZD3 sequence was highly conserved in vertebrates. The expression of gFZD3 in Epinephelus obliquus has obvious tissue specificity and is found in embryonic and ovarian development. This stud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stage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the late stage of ovarian develop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ole of Wnt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reproductive regulation of Epinephelus oblique.
【作者單位】: 廣東海洋大學水產(chǎn)學院海洋生態(tài)與養(yǎng)殖環(huán)境湛江市重點實驗室;三亞市海洋與漁業(yè)監(jiān)測中心;
【基金】:廣東省海洋漁業(yè)科技推廣專項(A201408A06) 海南省科技合作專項(KJHZ2015-08)資助~~
【分類號】:S917.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發(fā),王云新,林蠡,劉付永忠,王宏東,黃國光;斜帶石斑魚血液性狀及生化指標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2 劉付永忠;趙會宏;劉曉春;林浩然;黃國光;張海發(fā);王云新;;赤點石斑魚♂與斜帶石斑魚♀雜交的初步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3 尹經(jīng)逵;史燕;朱新平;;斜帶石斑魚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1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達[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09年05期
4 胡永樂;梁旭方;李觀貴;王琳;黃志東;;斜帶石斑魚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基因克隆與序列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5 李云;蔡生力;;半胱胺對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長激素及其受體mRNA水平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11年02期
6 鄭樂云;楊求華;黃種持;吳精靈;陳新明;;循環(huán)水養(yǎng)殖密度和氨氮對斜帶石斑魚生長和免疫力的影響[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7 羅曉春,李安興,謝明權;斜帶石斑魚黏膜免疫系統(tǒng)結構的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05年02期
8 洪飛鵬;;斜帶石斑魚仔魚、稚魚和幼魚的攝食的初步研究[J];才智;2008年19期
9 孫云章;楊紅玲;馬如龍;宋凱;;斜帶石斑魚消化道乳酸菌在模擬胃腸道環(huán)境中的存活[J];中國水產(chǎn)科學;2010年01期
10 陳艷武;王麗萍;邵宗澤;;斜帶石斑魚腸道乳酸菌部分生物學特性研究[J];應用海洋學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盧丹琪;貝錦新;張勇;李文笙;林浩然;;斜帶石斑魚白細胞介素1β基因全長cDNA序列的克隆、原核表達及純化[A];第二屆中國動物學會比較內(nèi)分泌學分會和發(fā)育生物學分會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歐陽靜;李文笙;林浩然;;斜帶石斑魚垂體腺苷酸環(huán)化酶激活多肽在畢赤酵母中表達[A];第五屆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動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馮麗娜;盧丹琪;貝錦新;陳潔琳;張勇;劉曉春;林浩然;;斜帶石斑魚多聚免疫球蛋白受體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達分析[A];2008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張勇;李水生;陳華譜;肖玲;劉瓊瑜;黃文;劉曉春;林浩然;;斜帶石斑魚基因組研究進展[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魚類學分會、中國動物學會魚類學分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2年
5 閆陽;崔化春;魏京廣;黃曉紅;黃友華;秦啟偉;;斜帶石斑魚髓樣分化因子88基因克隆、表達及功能研究[A];熱帶海洋科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廣東海洋湖沼學會、第七屆廣東海洋學會會員代表大會論文及摘要匯編[C];2013年
6 吳金英;徐勝威;王友磊;胡開順;;胸腺素α1對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長和免疫的影響[A];第五屆廣東、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動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馬紅玲;郭志勛;;一株新的斜帶石斑魚腦細胞系的建立及其對3種海洋魚類病毒的敏感性試驗[A];中國水產(chǎn)學會魚病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8 羅曉春;謝明權;李安興;;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粘膜免疫系統(tǒng)結構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鐘正蘋;李安興;;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ides)單核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受體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達[A];2010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張玲娟;李文笙;林浩然;;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odes)orexin cDNA的克隆及組織表達特性[A];第二屆中國動物學會比較內(nèi)分泌學分會和發(fā)育生物學分會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韋友傳;斜帶石斑魚TLR1、TLR2和MyD88基因的克隆與免疫應答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孝杉;斜帶石斑魚種苗對電解海水的適應性及其器官發(fā)育組織學和病理學的研究[D];集美大學;2013年
2 夏漢欽;活性和熱滅活益生菌對斜帶石斑魚生長性能、腸道菌群和免疫基因表達的影響[D];集美大學;2013年
3 李文武;海帶粗多糖對斜帶石斑魚血清指標和腸道功能的影響[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4 林希;紫菜粗多糖對斜帶石斑魚生長性能、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的影響[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5年
5 謝妙;低溫脅迫對斜帶石斑魚生理、生化、脂肪酸的影響[D];廣東海洋大學;2012年
6 劉冬娥;斜帶石斑魚早期發(fā)育階段的生物學研究[D];集美大學;2007年
7 馬如龍;5株斜帶石斑魚腸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馮連華;低鹽環(huán)境對斜帶石斑魚幼魚生長、生理的影響[D];廣東海洋大學;2012年
9 凌澤春;健康和溶藻弧菌感染條件下斜帶石斑魚消化道菌群結構的研究[D];集美大學;2010年
10 張淞琳;斜帶石斑魚養(yǎng)殖生物學及人工苗種培育技術研究[D];集美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6177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1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