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型指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因分型指導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華法林 CYPC VKORC 基因多態(tài)性 非瓣膜性房顫
【摘要】:目的:評價基因分型指導非瓣膜性房顫(NVAF)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討基因檢測技術在華法林個體化治療中的意義。方法:納入符合條件的CHA2DS2-VASc≥2分(即卒中高危者)、無用藥禁忌且初次使用華法林抗凝的NVAF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和個體化治療組。常規(guī)治療組給予華法林3 mg·d~(-1)起始治療;個體化治療組檢測CYP2C9*2、CYP2C9*3和VKORC1(G-1639A)基因多態(tài)性,依據國際華法林遺傳藥理學聯盟的權威公式計算的初始劑量進行治療;兩組常規(guī)監(jiān)測INR,使INR維持在2.0~3.0之間;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INR達標所需時間、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異。結果:兩組基線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個體化治療組INR達標所需時間短(P0.05);常規(guī)治療組有1例發(fā)生腦卒中,6例發(fā)生輕微出血(牙齦/鼻腔出血、皮膚淤斑和血尿),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基因多態(tài)性的華法林初始劑量預測模型對實現華法林個體化治療具有一定指導意義,INR達標時間更早且臨床療效更高。
【作者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藥學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三醫(yī)院;西安醫(yī)學院;
【關鍵詞】: 華法林 CYPC VKORC 基因多態(tài)性 非瓣膜性房顫
【基金】: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院內項目(利用藥物基因組學檢測技術指導臨床個體化用藥)
【分類號】:R541.75
【正文快照】: 房顫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房顫患者卒中風險是正常人的5~6倍[1]。非瓣膜性房顫(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是我國老年人房顫發(fā)病的最主要原因[2-3]。高危NVAF患者(CHA2DS2-VASc評分≥2)發(fā)生血栓栓塞危險較高,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治療預防血栓栓塞并發(fā)癥[4]。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丹;董平栓;;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血中纖維化指標的水平及意義[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3期
2 劉強;徐智;毛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非瓣膜性房顫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11年09期
3 趙欣,劉志華,王立志;非瓣膜性房顫并發(fā)腦栓塞的危險因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3期
4 楊志宏,洪梅,秦永文;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血栓性腦卒中的預防[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5年01期
5 張學義;馬驍;潘維恩;董云;關宏;;持續(xù)性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動脈超聲檢測分析[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3年08期
6 申晨;張振剛;;新型抗凝藥預防非瓣膜性房顫腦卒中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15期
7 Lefebvre C;Deplanque D;Touzé E. ;D. Leys;劉凱;;房顫患者的卒中前癡呆:發(fā)病率和相關因素[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神經病學分冊);2006年05期
8 鄒揚丹;;通心絡膠囊聯合倍他樂克治療非瓣膜性房顫56例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09年02期
9 賀常萍;陳愛華;章瑞祥;;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并腦卒中發(fā)病及抗栓用藥的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年11期
10 田國祥;;利沙伐班與華法林治療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療效比較[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皆春;;非瓣膜性房顫與腦栓塞[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 彭若宇;梁燕瓊;陳佑明;侯慶臻;戴文華;彭芊芊;周軼;;非瓣膜性房顫腦梗死患者凝血因素和c-反應蛋白的臨床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暨血栓栓塞性疾。ㄑㄅc止血)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學習班論文摘要匯編及學習班講義[C];2007年
3 蘇江蓮;;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暴露水平與聚集分析[A];第四屆全國血脂分析與臨床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全國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吳俊;許俊堂;;非瓣膜性房顫高凝狀態(tài)指標與抗栓治療監(jiān)測[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孫燕;趙金龍;;華法林在預防非瓣膜性房顫血栓栓塞中的安全性評價[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6 孫穎;謝國璐;張學義;王志浩;鐘明;張運;鄭兆通;張薇;;非瓣膜性房顫中頸動脈粥樣斑塊對腦卒中的貢獻及房顫對頸動脈斑塊的影響[A];第十屆全國超聲心動圖學術會議論文[C];2010年
7 蔡若蔚;洪志林;王凌星;;非瓣膜性房顫并發(fā)腦栓塞溶栓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8 劉強;沈金龍;蔣超鵬;毛威;;粘附分子的表達與非瓣膜性房顫的相關性研究[A];2013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9 吳俊;;非瓣膜性房顫高凝狀態(tài)指標與抗栓治療監(jiān)測[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蔡宏文;葉武;華軍益;毛威;;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并發(fā)腦栓塞的臨床觀察[A];2007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莫讓房顫致卒中[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連漪;只有實踐能讓創(chuàng)新夢想成真[N];健康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裘炯華;市場落點在技術和材料[N];醫(yī)藥經濟報;2014年
4 劉云濤;一場關于心與腦的對話[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5 記者 朱國旺;房顫抗凝不用猶豫[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6 伊瑤;拜瑞妥獲準用于卒中預防[N];醫(yī)藥經濟報;2011年
,本文編號:1104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0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