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熱再生過程中的瀝青路面加熱功率控制
本文關鍵詞:就地熱再生過程中的瀝青路面加熱功率控制
更多相關文章: 機械工程 瀝青路面 就地熱再生 加熱功率 控制
【摘要】:為了提高瀝青路面加熱效率、防止瀝青過度老化、減少后續(xù)環(huán)節(jié)對骨料破碎的影響,基于一維傳熱假設,采用理論分析、試驗和數(shù)值模擬方法,研究瀝青路面加熱過程中能量輸入與溫升特性之間的關系。研究結(jié)果表明:為保證瀝青路面加熱過程中表層溫度恒定、瀝青不發(fā)生嚴重老化,加熱功率應隨著加熱過程的進行逐步降低;瀝青路面表層溫度越高,瀝青路面達到設定溫度時間越短,所需加熱能量越少;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中,各加熱機的加熱功率應階梯配置,才能獲得高效、高質(zhì)量的加熱效果。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公路養(yǎng)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關鍵詞】: 機械工程 瀝青路面 就地熱再生 加熱功率 控制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408046) 江蘇省企業(yè)創(chuàng)新與成果轉(zhuǎn)化專項資金項目(BA2013126)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13G3254015,2013G1251030,310825152011,310825151040)
【分類號】:U416.217
【正文快照】: 0引言截至2014年底,中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46.39萬km[1],其中瀝青鋪裝的公路占比較大。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一般為10~15年,在行車荷載和自然環(huán)境作用下,尚處于服役期的瀝青路面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裂縫、泛油、車轍、坑槽等病害,嚴重影響駕乘性能[2]。在眾多的瀝青路面養(yǎng)護技術之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有貴,林家勝,羅竟;超載汽車對瀝青路面的影響[J];廣西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2 林有貴,羅競;廣西瀝青路面典型結(jié)構(gòu)的研究[J];廣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3 王進滿,黃廣忻,李智榮,鄧衛(wèi)明;瀝青路面早期推移防治的探討[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4 王東偉,李永勝,阮川民,靳長征;瀝青路面的加熱修補[J];山西交通科技;2000年02期
5 余東坡,王魯軍;瀝青路面低溫開裂問題的探討[J];公路交通技術;2004年02期
6 劉春波,董秀梅;瀝青路面的裂縫預防及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7 姜海波,楊文婷,洪沛;瀝青路面的水損害分析[J];森林工程;2004年03期
8 劉桂強;瀝青路面的早期破壞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4年03期
9 趙保平;瀝青路面早期破壞原因及預防措施探討[J];山西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 陳造奇;一種由美國引進的瀝青路面保護劑悄然進入我國高速公路[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姬東;李黎;;瀝青路面水破壞原因分析與設計探討[A];第四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承斌;穆杰;邵龍?zhí)?;微波加熱瀝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微波能應用學術會議”暨“2009年微波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張澤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關鍵施工質(zhì)量管理實踐[A];湖北省公路學會二○○九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錢國超;;江蘇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十五”技術回顧與展望[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萬里鵬;程琳;;淺談瀝青路面水破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0卷)[C];2008年
6 許志鴻;董占文;吳文海;;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的可靠性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7 陳景;沈金安;李福普;;瀝青路面滲水測定方法的研究[A];中國公路學會2002年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2年
8 張曉冰;黃曉明;;瀝青路面溫度狀況分析[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公路設計與施工卷[C];2002年
9 賀俊;;瀝青路面的施工與監(jiān)理的質(zhì)量控制[A];瀝青路面施工監(jiān)理交流材料匯編[C];2002年
10 鎮(zhèn)亦明;戴建軍;胡愛梅;;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施工中幾個技術問題的探討[A];瀝青路面施工監(jiān)理交流材料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王珍珍;美專家提出系統(tǒng)考慮瀝青路面質(zhì)量[N];中國交通報;2006年
2 趙會;岷江大道瀝青路面全面開鋪[N];眉山日報;2008年
3 駐張家港首席記者 王樂飛 通訊員 蔣恒;港城“嘗鮮”瀝青路面修復新技術[N];蘇州日報;2011年
4 實習生 李茜邋楊捷;彩色瀝青路面制作“獨占鰲頭”[N];長江日報;2007年
5 記者袁嵐;瀝青路面壽命可達50年[N];中國建材報;2010年
6 朱振宇;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損瀝青路面[N];中國交通報;2011年
7 楚天高速公路養(yǎng)護中心 王云波;瀝青路面頂成“麻麻臉” “千斤頂”配塊枕木如何[N];湖北日報;2005年
8 張春躍;我市一項瀝青路面修復技術達到國際水平[N];保定日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陳淑華 通訊員 郭曉萍;探索瀝青路面“長壽”之道[N];泉州晚報;2012年
10 記者 陳云芬;瀝青路面關鍵技術破題[N];云南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繼忠;云南省高海拔地區(qū)瀝青路面溫度場及溫度應力數(shù)值計算分析[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2 胡勇;瀝青路面質(zhì)量動態(tài)控制系統(tǒng)[D];長安大學;2009年
3 程亮;基于線彈性斷裂力學的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分析[D];長安大學;2009年
4 張文;瀝青路面極限承載力與使用壽命預估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5 李雪蓮;瀝青路面關鍵質(zhì)量指標與付費系數(shù)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6 鄧融;水和荷載耦合作用下瀝青路面動力響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孫兆剛;干旱寒冷地區(qū)瀝青路面溫度應力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史恒志;邯鄲地區(qū)運煤道路超重型交通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0年
9 婁峰;基于模糊理論的瀝青路面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10 偶昌寶;瀝青路面結(jié)構(gòu)動力響應分析[D];浙江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170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17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