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鋼筋混凝土中柱試件抗震混合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28 04:22
地下結構抗震性能試驗中同樣存在縮尺比問題。以地鐵車站結構鋼筋混凝土中柱為足尺試驗對象,進行地鐵車站結構抗震混合試驗研究。試驗中的試驗子結構取為車站中柱,該試件采用MTS作動器加載通過OpenFresco從數(shù)值子結構獲得地震作用;取車站結構剩余部分與車站周圍土體為數(shù)值子結構,數(shù)值子結構采用OpenSees模擬,地震激勵由數(shù)值子結構底部輸入。試驗結果顯示:隨著地震動加速度峰值(PBA)增加,試驗構件進入損傷狀態(tài),側向剛度降低;在輸入基巖波為上海人工波時,在彈性工作狀態(tài)下純數(shù)值模型的層間位移和水平剪力與試驗結果匹配較好,表明采用的OpenSees,OpenFresco,MTS混合試驗系統(tǒng)在測試地下結構地震響應時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與準確性。
【文章來源】:振動與沖擊. 2020,39(1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子結構混合試驗概念原理
C=αΜ+βΚ?????? ??? (2) { α β }= 2ξ ω i +ω j { ω i ω j 1 }?????? ??? (3)表1 車站地層模型土體材料性質(zhì)Tab.1 Soil material property 土體性質(zhì) 參數(shù) 密度 1 300 kg/m3 剪切模量 13 MPa 體積模量 65 MPa 黏聚力 18 kPa 最大剪應變 0.1
一層兩跨車站模型如圖3所示,基于平面應變問題假設建立二維車站數(shù)值模型。車站結構的剖面尺寸為16.85 m×7.12 m。車站結構的埋深深度為4.8 m,車站結構柱距為3.5 m,按照車站柱距確定分析模型出平面尺寸。車站頂板、底板厚度為0.8 m,側墻厚度為0.7 m。中柱截面尺寸為0.4 m×0.4 m。選取站臺層中柱構件作為分析對象,當?shù)装蹇箯潉偠却笥谥兄箯潉偠?0倍時,可以近似認為中柱固接于車站底板[17]。混凝土受壓峰值應變?yōu)?.002,峰值強度為39.8 MPa;受壓極限應變?yōu)?.004,極限強度為20 MPa。鋼筋屈服強度為400 MPa,應變強化率定義為0.01。在OpenSees中,混凝土材料選為Concrete01,鋼筋材料選為Steel02。Concrete 01是一種單軸Kent-Scott-Park混凝土材料模型,可以較好模擬混凝土材料加卸載剛度退化現(xiàn)象[18]。在分析過程中,分析模型不考慮重力作用。頂板、底板、中柱、側墻等結構單元選用非線性梁柱單元。土體與結構采用固定接觸,不考慮土和結構之間相對滑動。如圖4所示,根據(jù)車站中柱反彎點選取物理子結構。在動力工況中,中柱構件反彎點為中柱中點,因此選取車站中柱下半柱為試驗子結構,試驗子結構高度為3.56 m。在子結構混合試驗中,應根據(jù)試驗子結構選擇合適的邊界條件。梁柱單元每個節(jié)點上有軸向、切向、轉(zhuǎn)動方向自由度,對應了軸力、剪力和彎矩。在試驗子結構柱頂應該滿足軸力、剪力和彎矩三個物理量的交互與傳遞。在數(shù)值模型中,由于不考慮重力作用,在實際試驗中并未施加軸向壓力。選取反彎點為試驗控制點,可忽略彎矩影響。根據(jù)子結構選取方式與實驗室加載條件,在柱頂施加水平作用實現(xiàn)混合試驗過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子結構混合試驗方法研究與應用[J]. 王濤,潘鵬. 工程力學. 2018(02)
[2]基于單柱子結構模型的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框架抗震性能混合試驗研究[J]. 蔡新江,賈紅星,鞏牧華,田石柱. 建筑結構學報. 2017(04)
[3]FRP加固RC連續(xù)梁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林元錚,田石柱. 振動與沖擊. 2016(05)
[4]基于有限元軟件OpenSEES的混合試驗系統(tǒng)及試驗驗證[J]. 許國山,郝偉,陳永盛,吳斌. 振動與沖擊. 2012(22)
[5]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的實時耦聯(lián)動力試驗[J]. 汪強,王進廷,金峰,張楚漢. 工程力學. 2011(02)
[6]彈性試件的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J]. 許國山,吳斌. 振動與沖擊. 2010(05)
本文編號:3411231
【文章來源】:振動與沖擊. 2020,39(1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子結構混合試驗概念原理
C=αΜ+βΚ?????? ??? (2) { α β }= 2ξ ω i +ω j { ω i ω j 1 }?????? ??? (3)表1 車站地層模型土體材料性質(zhì)Tab.1 Soil material property 土體性質(zhì) 參數(shù) 密度 1 300 kg/m3 剪切模量 13 MPa 體積模量 65 MPa 黏聚力 18 kPa 最大剪應變 0.1
一層兩跨車站模型如圖3所示,基于平面應變問題假設建立二維車站數(shù)值模型。車站結構的剖面尺寸為16.85 m×7.12 m。車站結構的埋深深度為4.8 m,車站結構柱距為3.5 m,按照車站柱距確定分析模型出平面尺寸。車站頂板、底板厚度為0.8 m,側墻厚度為0.7 m。中柱截面尺寸為0.4 m×0.4 m。選取站臺層中柱構件作為分析對象,當?shù)装蹇箯潉偠却笥谥兄箯潉偠?0倍時,可以近似認為中柱固接于車站底板[17]。混凝土受壓峰值應變?yōu)?.002,峰值強度為39.8 MPa;受壓極限應變?yōu)?.004,極限強度為20 MPa。鋼筋屈服強度為400 MPa,應變強化率定義為0.01。在OpenSees中,混凝土材料選為Concrete01,鋼筋材料選為Steel02。Concrete 01是一種單軸Kent-Scott-Park混凝土材料模型,可以較好模擬混凝土材料加卸載剛度退化現(xiàn)象[18]。在分析過程中,分析模型不考慮重力作用。頂板、底板、中柱、側墻等結構單元選用非線性梁柱單元。土體與結構采用固定接觸,不考慮土和結構之間相對滑動。如圖4所示,根據(jù)車站中柱反彎點選取物理子結構。在動力工況中,中柱構件反彎點為中柱中點,因此選取車站中柱下半柱為試驗子結構,試驗子結構高度為3.56 m。在子結構混合試驗中,應根據(jù)試驗子結構選擇合適的邊界條件。梁柱單元每個節(jié)點上有軸向、切向、轉(zhuǎn)動方向自由度,對應了軸力、剪力和彎矩。在試驗子結構柱頂應該滿足軸力、剪力和彎矩三個物理量的交互與傳遞。在數(shù)值模型中,由于不考慮重力作用,在實際試驗中并未施加軸向壓力。選取反彎點為試驗控制點,可忽略彎矩影響。根據(jù)子結構選取方式與實驗室加載條件,在柱頂施加水平作用實現(xiàn)混合試驗過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子結構混合試驗方法研究與應用[J]. 王濤,潘鵬. 工程力學. 2018(02)
[2]基于單柱子結構模型的型鋼混凝土異形柱框架抗震性能混合試驗研究[J]. 蔡新江,賈紅星,鞏牧華,田石柱. 建筑結構學報. 2017(04)
[3]FRP加固RC連續(xù)梁橋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 林元錚,田石柱. 振動與沖擊. 2016(05)
[4]基于有限元軟件OpenSEES的混合試驗系統(tǒng)及試驗驗證[J]. 許國山,郝偉,陳永盛,吳斌. 振動與沖擊. 2012(22)
[5]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的實時耦聯(lián)動力試驗[J]. 汪強,王進廷,金峰,張楚漢. 工程力學. 2011(02)
[6]彈性試件的實時子結構試驗等效力控制方法[J]. 許國山,吳斌. 振動與沖擊. 2010(05)
本文編號:34112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11231.html